搜索
林曦的头像

林曦

网站用户

小说
201810/19
分享

《一个山里娃的故事》第十四章(一)连载

 正月初五一大早,还沉浸在春节喜庆中的社员们,听到生产队出工的钟声,又穿着过年前那一身旧衣裳,打着哈欠来到了巷口的大槐树下,等待队长陈宝兴给派活。这时,钟国庆却径直走到陈宝兴跟前,悄声说:“宝兴哥,我得请个假,海龙明天结婚,我得去帮忙。”宝兴知道海龙是国庆的同学,笑呵呵地说:“去吧,海龙独子,没有兄弟姐妹,应该去帮个忙。再说,今天正破五,也没有太要紧的活儿。”

“那我就请三天假,干脆帮忙帮到底,帮人家的把事情办完!”国庆笑着说。

宝兴没有明确表态,只嘿嘿地笑了笑,等于默认了。

当国庆来到海龙家院子时,院子里已有不少人了。大家都在忙碌着。龙发嘴里叼着一根烟,站在院中间,正颐指气使,发号施令,像一个临阵的指挥官。

“二叔,你还是干你的老本行,给咱盘两个炉灶,一个上笼,一个炒菜,上笼的还是旋风炉,炒菜的要用鼓风机,给你派两个小工。”他转过脸叫唤:“狗剩,你和才娃俩,听你二叔使唤,聚劲一些,干啥都快快的!”

这时他看见国庆进了门,便大声吆喝道:“哎呀,账房先生早早来了,国娃,账房那一套你全权处理,不清楚的事,就多问问。先把礼薄注好,笔墨纸砚,家里都准备好了,那不是一沓红纸!还需要什么,找海龙要。”

院里一张方桌子上放着一沓红纸,国庆找来一把剪刀,准备割纸写对联、注礼薄。这时他看见辛牛领着一伙年轻人进了大门,有的肩头上扛着木椽,有的怀里抱着一大捆各种颜色的棉布,有的胳肢窝里夹着一把麻绳,还有的手里掂着一张钢铣。

这伙人一来,院子里就立刻热闹起来了。他们大呼小叫的声音,老远就能听到。大家挖坑的挖坑,栽椽的栽椽,缠布的缠布,不到半早晨,一个长方形的大棚就搭起来了。小伙子们的手还真巧,在用木椽绑好的框架上,用各色棉布缠来绕去,绑成了许多好看的图案,棚顶上是四个菱形,每个菱形中间各吊着一个用红绸子扎好的大绣球,大棚左右两边像两面墙,用格格布或绺绺布绕了两个椭圆形的圈子,圈子中间用红索子撑着一副缎被面,缎被面中间贴着四个方块大字,有的是“花好月圆”,有的是“革命伴侣”“夫妻恩爱”及“百年好合”等,每个被面的右下角都贴着一块长方形的红纸,写着一长串赠送被面人的名字。

搭好了大棚,人们又去左邻右舍借桌椅板凳,没到饭时,大棚里面已摆好了四行桌椅板凳,每行五桌,共是二十桌。

年轻人干活真聚劲,大师傅的辣子菜还没炒出来,小伙子们就把一切都收拾停当了。辛牛看看活儿干得差不多了,就让大家歇一歇。小伙子们坐在刚刚摆好的高桌子低板凳周围,不管有烟瘾没烟瘾,嘴角都吊着一根香烟,煞有介事吐雾,说着笑着,等待着大厨子炒的第一锅辣子菜。

“辣子菜”是青松岭村过红白喜事的一道名菜,不论哪家过事,不到开正席时,顿顿都是辣子菜就馍馍,喝茶水。茶水也不用多好的茶叶,一般不是代销店买来的花茶,就是把厨房里削下来莲藕的节洗净,煮出来带点茶色的开水。不过辣子菜却是一道质量很高的吃馍菜。辣子菜炒得如何,大家都很在意,炒菜的厨子也都想露一手,似乎听了这些干活的吃客的喝彩比得了奖状还高兴,所以,这辣子菜一家比一家做得好吃。

今天的主厨仍然是本村的王三爷,他是远近闻名的好厨师,听说他年轻时专门到外地拜师学艺,后来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厨。眼下在方圆几十里的村子里,凡是要做上等好席,大凡都来请他。人们常吃的“十全”、“六六”席已显得太普通了,一般厨师都能应付两下。凡是特意来聘请王三爷去做的都是那些儿女订婚、待媒人、请女婿的好席面,如“八大件”“一领二”等。据说,王三爷有几样拿手菜相当有名,像“烧卖”“泡儿油糕”“炒肉丝”“上汆丸子”等。人们说他做的“上汆丸子”简直就是一绝,一大碗的丸子,只有七八个飘在上面,你吃一个,下面就又飘上来一个,直到把碗里的丸子吃完。有人在他做这道菜时,专门站在跟前,仔细观看,但回到家里,明明是按照他做菜步骤一步不落的做了,就是做不出王三爷的那种效果

看,王三爷已围上了白色围裙,头上戴一顶白色的圆帽,嘴里叼着一根烟,站在刚盘好的炉灶跟前,眼瞅着他的几个徒弟正在忙碌着。那几个成天围着他跑前跑后的徒弟,在青松岭都是能拿出手的好厨师。海龙爸早知道这些,所以在王三爷答应了做主厨以后,便立即去请了他这几个徒弟,一个也不敢下。

炉子上生火的烟雾渐渐散尽了,钢炭火的火苗呼呼的高起来了。厨师们操起勺子,舀了一勺油,往锅里一泼,又撒了一把葱花,只听得吱啦一声,一股浓浓的香味立刻扑鼻而来。王三爷手指间夹着一根烟,微笑着站在一旁,看着徒弟们操作。很快第一锅辣子菜出锅了。那勾了粉芡,稍带点酱色的呈粉羹状的豆芽、豆腐和粉条烩在一起,显得粘粘绵绵。虽看不见有肉片,却肉香四溢,那原本雪白的豆腐粉条上面泛着一层红色辣子面,更牵动着人们的食欲。每张桌子上端上两碗辣子菜,冒着热气的圆圆的白小馍也端上来了,人们围在一起香香活活地吃了起来。平日在家里吃惯了高粱面馍馍、发糕的庄稼汉们,吃着辣子菜就白馍,那可真叫香。一个小伙子一顿还不得七八个白小馍?人们边吃边称赞辣子菜炒得好。

初五这天的工作,算是个序幕,是给正式过事儿做准备。当天主要有两件事,一是去媳妇娘家搬嫁妆,二是在下午吃饭时,将村里的乡亲一户一个请到家里来,提前喝一顿喜酒。

吃过辣子菜,王辛牛就带着七八个小伙子,推着两辆小平车出发,到媳妇娘家搬嫁妆去了。不到下午饭时,就将满满两平车嫁妆给搬了回来了。两个铺盖房(装衣服被褥的木架子)齐齐整整地放在新房外面的台阶上,脸盆,盆架,放在铺盖房的边上,用彩色花布做的掸土的子挂在脸盆架上。那些看热闹的老婆婆、年轻媳妇们,还有那些即将出嫁的姑娘们,像一群嗡嗡嘤嘤的蜜蜂一样,围在嫁妆的四周围,欣赏着、品评着。有的“啧啧”称赞、羡慕,也有的撇着嘴,悄悄弹嫌,还有的只站在远处粗看一眼,并不到跟前去仔细地瞅瞅,似乎带有一种不屑一顾的神情。这一切早让眼尖的海龙妈看在眼里了。她拉长了脸,紧闭着嘴,心里却在嘟哝着:两分半彩礼,还有那么多的棉花、棉布,就陪了个这?这个狠心的丁扒皮!

海龙爸打一旁路过,眼睛稍稍一瞟,就瞅见了老婆子的脸色,但他不愿意去理她,只是在心里埋怨她:哼!到了这个时候,还拉着个脸长顶什么?给自己寻不痛快!他手里捏着两盒好烟,在大棚里转来转去,满脸笑容地给刚刚被请来喝酒的人散烟,见人就说:“嗨,大家都忙忙的,为我海龙的事,打搅了,打搅了!”

当到了村里人平日吃晚饭的时间,海龙家的酒席也开席了。

被请来的人共坐了十五桌,每六个人一桌,有120多人,全村的人家,每户一人都请到了。人们心里都清楚,说是请大家来帮忙,其实,帮忙办事哪里能用得了这么多人?说白了就是请大家来,吃一顿饭、喝口喜酒,热闹热闹,讨个喜庆。若在农忙的日子里,有的人家主要人物来不了,就随便打发一个人甚至一个小孩来吃饭。今天正在正月里,人们也不忙,各家各户的当家人都来了。大队支书郭镇山在人们没动筷子以前,吼着他那副大嗓门、以一个大总理的身份讲了一通话:“明天是海龙大喜日子,也是他爸他妈这辈子早就盼望的一天,既然人家请我们来帮忙,我们就要尽心尽力,把各自分工的事情给做好,不管是招客的、端盘的、担水的、倒茶的、笼馍的、烧火的、洗碗的、打杂的,都要坚守岗位,不要吃饭时人一片,办事时不见面。大家听好了,你们的分工我都一一记清楚了,哪方面出了差错,我可要找他算账。龙发是咱们的副总理,大家都必须听他的。龙发,你把分工的情况给大家伙儿念,大家都奓开耳朵听清楚!”

龙发念完了经郭支书亲自审阅过的“执事单”,大棚里立刻响起一片嘤嘤嗡嗡的声音,龙发大声吼了一声:“上菜!”几个端盘的年轻人立刻端着一盘盘凉热菜肴,飞一样在桌子间穿梭。这顿饭算是“十全”正席,总共十个盘子,十个碗,凉热二十个菜,外带烟酒。

海龙爸妈满脸笑容来到桌子前面,要给大家敬酒,但大伙都对他们连连摆着手,说:“这几天可把你们俩给忙坏了,把你们的腿都跑细了,还敬什么酒?免了免了,说到就有了!”

大总理郭镇山也说:“老哥,嫂子,说到就有了!大家说免了,就免了吧。”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