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宋先彦的头像

宋先彦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407/19
分享

家族中曾经的军人们

 

军队是长城,军人是亲人、是人民子弟兵。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更是强调: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值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七周年之际,本人要说说我们家族中曾经的军人们,以此纪念“八一建军节”!

水有源,树有根我们家族的根,在孝感市孝南区毛陈镇东岳村魏宋家湾(祖籍实为雨坛村宋家大湾,湖北新建源生态农庄附近,107国道和京珠高速并行穿过此地),解放前世代为农民。解放后,由于党的富民政策,经过开枝散叶,从我曾祖父那辈算起,发展至今已足有七代近百人之众,至于具体人数还真无法做到十分精准。如今因求学或就业生活在祖国各地甚至国外的大有人在。回顾我们家族的发展史,之所以能够子孙昌盛,人口由解放初期的不到20人到如今的近百人,除主要得益于有党的坚强领导之外,还得益于家族中有红色基因的传承,能够把家族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据我父亲回忆,曾祖父叫向安,生活在上上世纪晚清中后期那个满目苍痍的时代。曾祖父本是一个手工业者,在如今的潜江市街坊靠打豆腐养家糊口。膝下共育有四子二女,即大祖父、二祖父、我祖父(宋行圣)、四祖父,还有两个姑婆。其中大祖父、二祖父因当初家中穷困终身未娶,我祖父传承曾祖父打豆腐手艺才得以成家立业,共育有五子三女,四祖父在我祖父的帮衬下也成了家,共育有三子。在那个朝不保夕的乱世,我曾祖父因与人起冲突被打死。举目无亲的曾祖母龚氏因害怕再被人追杀,便带着一大家子从潜江逃回祖籍地宋家大湾。刚回宋家大湾时,可以说是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全家人完全靠左邻右舍接济以及租种别人田地才勉强度日。没过多久,因与族里闹矛盾,又不得不转到隔壁湾(魏宋家湾)靠开荒种地栖身。颠沛流离的日子,迫使祖辈们发奋图强,最终在上世纪初发展成为方圆十里生活相对殷实之家。就拿我大伯父来讲,他不仅完全传承了我祖父打豆腐的手艺,而且读了十年长学,写得一手漂亮的大字(由他亲手书写的族谱,就像铅印的)成为当地有名的“秀才”。二伯父、三伯父也是饱读诗书、文墨滔滔。就连我父亲(兄弟排行老五)也读了五年私塾。可是好景不长,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以及我祖父的去世(当时,我父亲才8岁),家族已日渐中落。

苦难是人生一所最好的大学值得一提的是,正是那个战火纷纷的年代,也锤炼了我们这个大家族。这也是我要说的红色基因吧。我大伯父宋立芳,在抗战初期投奔新四军。由于其文化程度相对较高又写得一手好毛笔字,很快便成为连队中的文书。可惜“中原”突围前,他染上了重病被迫回到家中治病,病好后就没有再回到原部队,留在家中务农并重操打豆腐的旧业直至去世。小时候,我大伯不仅经常给我豆腐脑喝,还时常给我讲他在部队如何经历枪林弹雨并多次死里逃生的故事,让我对他肃然起敬!我堂伯父(四祖父二子)宋立启,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作为士兵因作战勇敢负过伤还荣立过三等功,后转业回家务农直到老去。作为后辈的我们,过去一直没有弄明白,他们那一代人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其在面对敌人时不畏生死,在面对功劳时却能做到淡泊名利。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党的百年历史,才真正认识到,那一代人之所以能够如此,既是生活所迫,更是信仰的力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再到我们这一代,家族中穿上绿军装献身国防的军人更是大有人在,而且“陆海空导”几乎样样俱全。先说说我堂哥召全吧,他是我堂伯父宋立启的长子,上世纪60年代中期参军后转入某导弹部队,由于其工作保密性很强,每次回家探亲都是回亦匆匆去亦匆匆,所以我们堂兄弟见面的机会很少。但每次见到我,他都不忘反复叮嘱:“彦娃(我的小名),要好好读书啊,你哥吃亏就吃在书读的太少,不然你哥会干更大的事。”小时候我还不懂他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现在我明白了,他在某导弹基地当兵,从事的是导弹制造而不是研发,所以他感到有些遗憾。在我看来,全哥的职业很神圣,也很了不起,作为他的堂弟感到很光荣。再来说说我三伯父的两个哥哥,一个叫召银、一个叫召友,兄弟俩相差不到两岁,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一起去当兵且都是炮兵,一个在军部、一个在师部。有道是: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1979年自卫反击战打响时,兄弟俩都上了前线还都立了功授了奖,最后双双光荣退伍并移居武汉东西湖成为农场工人。最后说说我亲弟弟召锋,他也是我家族中在部队“混”得相对幸运的一个,最后是正团职转业,现在家乡公安部门工作,二级警督。他可是我们家族中的一个“传奇”。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他参军成为一名空军地勤军人。地点由山东滨州、泰安新泰最后到青岛。当兵后,他突然脑袋“开窍”,学习劲头十足,由上小学、初中时的“逃课生”,到部队后的学习“模范生”:上军校犹如上培训班那么频繁,先是上了武汉雷达学院指挥专业中专班,然后又上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学院基层政治工作大专班,再后来是上了国防大学本科班,最后还上了中央党校法律专业研究生班。由于学有所成,职务也是一路由最初的班长、排长、连指导员、宣传股长、政治部主任、团副政委,直到某电子对抗团的政委。军队这所大学校、大熔炉,真正把他锤炼成一名政治合格、综合素质全面的军地两用人才。2010年转业后,他回到地方干起了公安,先是任某支队政委,如今又是支队长,二级警督,其所在团队多次立功授奖,正在为新时代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以及地方的防恐处突发挥自己的余热。真所谓“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兄弟召锋富有传奇的经历,就是一部新中国军人的奋斗史,更是我们国家和军队逐步由“百废待兴”到强国、强军奋斗史的缩影。我坚信,这种红色基因和军人情怀,将不断激励我们家族,伴随我们伟大的祖国迈向新的更加辉煌而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