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勇的头像

张勇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5/31
分享

又到麦黄鸟鸣时

又到麦黄鸟鸣时

"算黄算割,算黄算割。"初夏时节,走在公园的林荫小道上,忽然听到这久违却熟悉的鸟叫声,我知道,小麦成熟了,割麦的时节到了,眼前便浮现出小时候乡村农家割麦的情景来……

我的家乡在千河上游,属渭北残塬丘陵区,山高坡陡沟深田瘠薄,生产条件差,无灌溉设施,靠天吃饭,广种薄收,缺吃少穿,家家日子过得紧巴恓惶。夏收割麦是农家最高兴、也是最繁累苦的日子。

每到农历四月底、五月初,在"算黄算割“鸟儿的叫声中,家家就开始磨麦镰、平整土场,为割麦做准备了。"端五节"一过,太阳更毒辣了,几天炙烤后,阳坡上的麦田里便一坨一坨的开始由青变黄了。于是,大人们便带上麦镰到地里把已变黄的麦子割了。就这样,今天到东坡、明天到北坡,赶趟似的拣成熟的麦子收割。不到几天,小麦就全黄了,真正的夏收开始了。

"三夏大忙,龙口夺食"。夏天的天气多变,偏远山区的天气更是变幻莫测,刚才还是烈日炎炎,炙烤得人们汗流浃背,不多时,天空便飘来几朵乌云,紧随着就刮起了大风,瞬间便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而下,有时竟是雨夹冰雹,将成熟的麦粒全部打掉,眼看着丰收在望变为颗粒无收,叫人们是欲哭无泪,只能再饿肚子,期盼秋收或来年再收。如果雹灾避过,却又害怕连阴雨,有时遇到下雨,连续一周甚至十多天不停,导致成熟的小麦仍然是收割不成,在雨水的浸泡下,收割的便很快发霉,未收割的在穗上发芽,既使收成再多,仍然是吃不成的,等于没收。所以家乡人把收割小麦叫“龙口夺食",既形象又贴切。故有"麦子黄,秀女下床"。夏收时节,没有闲人,家家齐动员,人人都上阵,披星戴月忙收割。

在我的记忆中,由于家里劳力少,为了抢收小麦,大人们总是凌晨四五点起来,母亲做饭,父亲磨镰刀,大哥收拾草帽、装干粮等。匆匆吃完饭,等天麻麻亮,已到地头了,于是便开始挥镰割麦了。中午是不回家吃饭的,吃点带的锅盔,喝点水,稍微休息会,便又接着割。天气晴好越热大人越高兴,干劲也越大。我当时不理解,长大后慢慢懂得,也才深深的体会到白居易《观刈麦》中"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所包含的意境和情感!当时的小麦品种差,土壤瘠薄,产量低,一亩收成一二百斤。为了多收成,家家都种好多亩。我家人口多,一年要种二十多亩陡坡地。于是夏收便是持久战,往往得十多天,若天气打搅,就会持续近二十多天。等到全部收割完,人人都变了样,消瘦不用说,黑是主打色,而且胳膊、脸上都要兑几次皮,母亲的胳膊更是红肿得像莲藕,疼痛难忍。但要是收成好,再苦再累,大人都不怕,而且心里甜甜的,美滋滋的。记得有一年夏收,家里收了23袋麦子,大约有二千多斤吧,堆满了整个房间。望着像小山一样的麦袋子,从不爱笑的父亲把我和小弟、小妹们叫到跟前,指着堆得一人高的麦袋子说:"从今天开始,咱家五天吃一顿面条。你们放开肚子吃。"说完,父亲大笑起来,声音宏亮厚重,是发自肺腑的高兴!而从这年夏天,我和弟妹们慢慢的长大了,可以帮父母干活了,国家的惠民支农政策越来越好了,小麦的品种也越来越优质,产量也越来越高,我家的日子也是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了,由五天吃一顿面条到三天一顿,再到一天顿,现在已是喜欢吃当时看见就发愁的包谷搅团了。

如今,随着脱贫攻坚、精准扶贫的深入,家乡也由深度贫困村于去年实现全部脱贫摘帽,村子里好多家都在县城买了房子,小孩子们送进县城学校读书了。由于青壮劳力进城务工、村子土地流转全种烤烟了。"三夏大忙、龙口夺食"的苦累感受已成为家乡父老乡亲的永远记忆了。

"算黄算割,算黄算割"。在这麦黄的时节,聆听着这熟悉、悦耳的叫声,心里就充溢着特别的感受:鸟儿会不会感知到时代的变换呢?对这一切会不会感到疑惑呢?但随着季节的到来,鸟儿还是一如既往的催促着人们赶快收割麦子。而不管怎么说,作为农家子弟,我还是特别喜欢聆听那“算黄算割”的叫声,因为它代表着农人们夏天收获的希望,也是我对曾经夏收的记忆和眷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