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勇的头像

张勇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6/05
分享

泥河沟———中国枣王园

 

一条黄河岸边的小沟竟孕育出千年枣树;一棵枣树竟走进联合国,令人不可思议,更让人情不自禁的神往。

庚子年初夏时节,踏寻着春的步伐,我到了陕北黄土高原,来到黄河岸边,此时广袤的陕北原野,草木吐绿,山花烂漫,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解冻的黄河,河水青碧,缓缓在晋陕大峡谷中流淌,就像家乡的河流般亲切温柔。沿着黄河观光路前行,一边欣赏陡峭岸坡上鲜艳山花,对着岸边被风浪侵蚀而成的怪石嶙峋、千奇百状的岩石而遐想,一边与母亲河黄河低语、交流着,慢慢的竟然有点倦怠,轻轻的闭上眼睛。

突然车子转弯刹车惊醒了我,透过车窗,见刻在一㠉巨大的石头上的三个红色行草大字“泥河沟”映入眼帘,哦,是令人神往的泥河沟村到了。于是我急忙下车,加快步伐,进入沟道,走向村子。

这是黄河西岸的一条直接入黄的普通小河沟,西东走向,既不狭长也不宽阔,但却深厚,南西北三面都是悬崖陡坡,中间则平野铺展,有上百亩河滩土地,小村子便坐落在距沟口300多米的沟道中。一条如线般的溪水从村旁流过,给我的感觉这条沟、这片平野就是黄河转弯冲刷而形成的,也许沟道多泥沙,故命“泥河沟”。

我边看边遐思,走过一座单孔石拱桥,便来到村子前边的一个圆形的大广场,广场西边一块巨大的粉色石头上,有陕西著名黄土派领军画家刘文西大师题写的“中华枣园”四个红色大字,告诉人们“枣王”家园到了。举目望去,石碑后面便是平展的田地,田地里面是一片茂密的枣树林,灰褐色的枝条上缀满了新发的叶芽,碧嫩鲜亮,充满勃勃生机。在枣林的后面,依稀可见座座窑洞点缀其间,而枣林里面也有劳作的村民。于是,我便在当地同行崔主任的带领下,进入枣林,便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只见视力所及,都是一棵棵枣树,静静站立着,每一棵枣树,都是那么高大,主干胸径均有1米左右,树皮黑褐色、十分粗糙,像黄土高原老人脸上深深的皱纹,饱经岁月沧桑;但枝条茂密,虬枝般伸向天空,每棵树冠覆盖均在10米以上。崔主任告诉我,“这就是陕北枣王园,也是中华枣王园,先后被列入全国和全球‘农业文化遗产’,这里才是大枣的鼻祖。”听了崔主任的讲解,一股敬意之情从心底充溢上来,我带着朝圣的心态,边走边仔细的看,向每一颗枣树行注目礼。这时,村民也围了上来,其中一位有七八十岁的老年人指着前边不远处一棵大树说,“它就是枣王。”顺着老人手指,我看见一棵高大粗壮的枣树矗立在前边的田地里,树干上还系着鲜艳红丝带。是的,按照农村的讲究,对人们尊敬的才打红敬香,以示敬重。于是我快步来到这可枣树下仔细打量:这棵枣树主干粗壮且旋扭,像蘑菇云似的拔地而起,升腾向天空,由于年代久远,树干由下向上开裂成数股,或宽或窄,盘旋而上,像上了年岁的人的腿上筋骨,条条都充满力量。显示着沧桑。一丈余的主干上分出三条大枝,都有水桶般粗,枝条身上布满黑褐色纹路,跌宕起伏,如虎豹、如雄狮、如祥云,显示出枣王的雍容华贵,王者威仪,让人不由心生敬意。村子的老人告诉我,这棵枣王主干周达3.41米,树高8.3米,冠幅13.4米,至今已有1400多年,年年发芽开花结果,树荫如盖,庇护者整个枣园。从立于广场边上的泥河沟村导览图上了解到,整个枣王园有36亩,生长有各龄枣树1100余株,其中干周在3米以上的有3棵,干周在2米以上的有30多棵,干周在1米以上的有300多棵,号称“天下红枣第一村—千年枣树故乡。”立于枣园中,举目四望,满园都是干支粗壮、枝条茂密的高大枣树,株株都皮粗开裂,棵棵都饱经沧桑,条条枝丫苍劲有力,充满生命的力量。虽已是五月,但陕北高原还是春天景象,每棵枣树的条条枝丫都已发芽吐绿,看着这颗颗碧嫩鲜亮、诱人的幼芽,马上就感觉出盛夏绿荫如盖的枣林风韵,心里充溢着芬芳的凉爽,有一个丰收在望秋天梦想。

枣王园所在的泥河沟村坐落在黄河岸边,千百年来,枣树在奔腾不息的黄河水滋润下,在深厚黄土养育下,干壮根深,枝叶茂盛,果实丰盈,甘甜品优,深受人们喜爱。泥河沟村自古就是老渡口,古往今来,商贾云集,红枣及枣树也远近闻名。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红枣产业的不断发展,枣王园的知名度不断提升,吸引各地游人前来观光游玩。2016年大作家梁衡慕名来泥河沟村采风后,深为感动,饱蘸感情的写了题为《中国枣王》文章,在人民日报刊发,更是让枣王园泥河村享誉海内外,游人更是络绎不绝。特别是沿黄河观光路开通后,泥河沟村便是点缀在观光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每天吸引众多海内外旅游爱好者前来观光游玩,品尝香甜红枣,观赏千年枣王,体验别具一格的陕北田园风光,感悟枣园沧桑古韵,传承中华农业文化。

泥河沟—枣王园,千年枣王的故乡,真是一个不可多得好去处。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