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勇的头像

张勇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10/14
分享

家乡的路

家乡的路,是我的成长之路,也是家乡变迁之路,更是祖国发展之路。——题记

庚子年国庆恰逢中秋节,利用8天长假期,我驾车冒着绵绵秋雨,不到半天时间便回到生我养我、让我魂牵梦绕的家乡——陇县西北的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将车子停放在老屋庭院水泥硬化的院子里,立于院中,举目四顾,只见远山苍翠如黛,连绵起伏,薄雾如纱似练,漂浮在山腰或山头,如隐若现;近处梯田层层,犹如一轮轮新月牙,田中玉米、大豆等庄稼长势喜人,碧绿如海。空气湿润而清冽,深吸一口,沁人心脾。目睹村子当前现实,回想过去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感慨万千……

是的,家乡的变化太大了,从吃的、穿的、住的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对我来说,感触最深的却是路,是家乡路的变化。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出生在这个名叫狮子湾的小山村。从我依稀懂事、丫丫学步起,便在这个小山村的小路上行走。当时的路全是泥土路,不到1米宽,仅容人和牲畜通过。那是村子父老乡亲种庄稼全靠牛耕人背肩挑驴驮。但对幼小的我来说,便是很宽阔的“大”路了。在天气晴好、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我便在这条路上来回奔跑,或开心大笑,或伤心哭恼,尽情挥洒着对生活、对人生的最初感受;恍惚间,五六年过去了,我已是学龄儿童了,于是在哥姐的带领下,我沿着家乡的泥土路,走出村子,越过一条沟,穿过一个村子,步行约5里路,来到村小学读书。但家乡的路却没有变化,仍旧是窄窄小小的泥土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一地烂泥巴,唯一变化的是我脚下的泥土路变长了、变远了,走出了村子,来到了邻村。在这条单程5里的村子小路上,我来来回回奔跑着,奔跑了五个春夏秋冬。通过这条泥土路,我认识第一个汉字、会写自己的大名,明白了山的外面还有山,小村子外还有无数个村子、更有城镇,渐渐有了向小山村外走走的向往。但在这五年里,家乡的路,仍旧是泥土路,没有多大变化。而村子人们的生活还是牛耕人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广种薄收,靠天吃饭。

读完村小学,我带着对大山外面世界的渴望,翻越两座山、趟过三条小河、穿越5个小村庄,步行来到了10公里外的乡中学读书。此时,时序已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中后期,改革开放政策全面启动,农村的青壮年劳力开始外出打工,农村经济政策进一步开放搞活,我脚下的路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不但变得更长,而且变得宽阔起来了。特别是乡中学门前的路,大约10多米宽,在我的心目中简直是“超级大马路”。更让我欣喜的是,在“超级大马路”上,不时有东风大卡车、绿色北京JEEP驶过,随即扬起铺天盖地的灰尘,但还是吸引着我和同学们好奇的眼睛,眨巴眨巴着,极力搜寻车子远去的身影。而路上更多的则是手扶拖拉机,“嗒嗒嗒”冒着黑烟,来回奔跑。家乡的路尽管还是泥土路,但由窄变宽了,可以走架子车了,而且架子车越来越多了,小麦、玉米等粮食不再用人背肩挑了,而用架子车拉了。特别是年关时节,外出打工的青年们回来了,有挣了钱、追逐时尚的,买了录放机等,放着好听的流行歌曲、秦腔戏,寂静的山村顿时充满喜庆热闹的气氛;更有个性张扬的,骑着摩托车进村了,引得村民一大群围观,个个脸上充溢着惊讶和羡慕,我也从期盼天天吃面条、吃肉的梦想变为有朝一日能骑着摩托去上学。

三年初中时光悄然而过,受命运之神垂青,我到了离家200多里的农科城读书,脚下的路一下子延伸了好长好长,第一次见识了柏油路,是那么的的平直坚固、宽阔干净,走在上面,十分舒坦。特别是车行驶起来,是那么的平稳,一点也不颠簸。更令我惊叹的是,见到了火车,像一条绿色的长龙,拉得人又多,跑得又快,更加平稳。但家乡的路,还是泥土路,显得是那么的寒碜、落后。于是,又一个愿望在我心底滋生:要好好学习,要好好工作,让祖国更加繁荣富强,早日让像家乡一样偏远落后的山村通上宽阔的柏油路,通上火车,那该多好啊。

光阴荏苒,时序已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改革开放更加深入,祖国发展进入快车道。而我也走出学校,走上社会,开始为社会主义努力工作。从杨凌来到古城西安,感受到的是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大都市快节奏、日新月异的大变化:马路越来越宽,楼房越来越高,城市越来越大……回家乡,也是在发生变化:最初是坐火车到宝鸡,乘大巴到县城,然后再乘大巴到镇上,最后沿着泥土路步行到家,回家乡一趟,至少需要2天;后来,坐高速大巴,再乘坐县镇大巴,然后大哥用摩托来接回家,至少1天半;而家乡的路,尽管多次整修,进行拓宽、放坡取直,可以行使拖拉机、小型客车,村民出行方便了许多,但还是泥结石路面,晴天灰尘飞扬、颠簸难受,雨天泥泞湿滑、通行受阻。这样的境况持续了好久,也是我回乡心切,旅途备受熬煎。

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城镇化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精准扶贫等等,党的系列惠民政策,犹如一股股和煦春风,让偏远的家乡小山村迎来了明媚的春天,山村大地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土坯房改造、贫困户移民搬迁等,特别是“村村通”工程,让村镇路全部水泥硬化,家乡所在的村子道路也变成了水泥路,彻底改变晴天尘土飞扬、雨天烂泥糊汤的不堪境况。特别是近年来,实行“农机直补”等政策,村子里基本上户户都买了摩托车、拖拉机、播种机、旋耕机等,农作实现了机械化。不论是晴天、雨雪天,还是白天、黑夜,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只要是需要,便开着拖拉机、摩托等方便的出行,愉快顺利办事。今年,落实党的美丽乡村建设,已将进村入户路也拓宽硬化了,可以说是打通了入村进户“最后一公里”,真是方便了村民出行办事,让偏远山村的村民也过上城市人的生活。

不是吗?若不是家乡的水泥路,在这个秋雨绵绵的天气里,我能将车开回家老家、能如期陪着老母亲和大哥大嫂一家人愉快的庆祝国庆、幸福满满的过中秋节吗?望着干净的庭院、宽阔平直的道路,我心中由衷感谢党、感恩党的好政策。

是的,一条路虽小,却反映着大变化。家乡的路,孕育了我幼时的梦想,承载着我人生的第一串足迹;家乡的路,记录了我的成长历程,烙印着岁月的变换、社会的变迁,映射着国家的日益强盛、祖国大家庭的日新月异伟大嬗变。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