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爱文字,从事的是机关文字工作,便就喜欢读书了。工作之余,或双休日、节假日,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图书馆、书城度过。每当步入书城、图书馆,看到满屋、满楼的书籍,我心里就充溢着莫名的激动和喜悦,眼前便浮现出儿时喜爱读书、却没有书读的情景。特别是读书累了、困了,我就将书放在傍边,抬头望着这书的海洋,便不由得回忆起儿时上学苦读的那一幕幕,让我内心充无限感慨……
辛丑年未,疫情突袭西安,被迫居家了。居家的日子,正好静心读书。读累了,斜躺床上,望着窗外,思绪又飞回遥远的故乡,儿时读书的情景又在脑海中浮现,仿佛如昨……
我的故乡在偏远的山区,四周都是群山环绕,一眼望去,就是一座接一座山,绵延到远方,幼小的我实在想知道,那山的背后是什么?我能走出大山吗?我问奶奶,奶奶是一位小脚农村老太婆,她一生也没有走出过这大山,她只告诉我,西山背后是她的娘家,她娘家前后左右也都是山。我问爷爷,爷爷说山的确很大,山的背后还是山,还有村庄,但沿着村子所在的山脚下的小河一直向东走,就可以到达县城,县城可大了,也很繁华。沿着县城傍边的河流继续走,就会走出大山,来到大平原,那平原可大了,一眼望不边……听着爷爷的,我的脑海中产生无穷无尽的想法,我想要走出大山,到外面去看看。于是就问爷爷,我能走出大山吗?爷爷说,要想走出大山,必须要识字,要好好念书呢。你看咱对面村子里的存娃,人家就把书念下了,走出了咱这山里,到县城里住楼,吃的是国家饭。
“念书就能走出大山,而且能吃国家饭”。听了爷爷的话,我在心里默默发誓,一定要好好念书,争取走出大山,看看大山外面的世界。
六岁多,调皮贪玩的我在家里二哥管不住,经常闯祸,奶奶就让大哥带我去学校玩。就这样,阴差阳错,我早早就迈进学校,开启了读书生涯。
我似乎对书本有着一种天然的亲切感。记得刚上学,进入一年级教室(当时没有学前班),老师把书发下来,一见到花花绿绿、散发着墨香的书本,我就特别陶醉好奇,别的小朋友们还在叽叽喳喳说话、打闹,我便爬在课桌上,情不自禁的翻开书页看着,尽管当时一字不识,但心里认为书还是好看的。从一开始,我就对书本十分珍惜,把书带回家,还让大哥帮助用旧报纸给课本背上书皮。我从来不撕扯书页。记得当时学生时兴打面包游戏,大多数用香烟盒、废旧报纸来折叠做。但当时香烟盒、报纸有限,有的学生为了多折叠面包,就把已学过的书页撕下来,我宁愿不玩也不肯撕书页。有一次,我的同桌打面包输光了,把自己的书全撕掉折叠了面包,还不够。实在没办法,就趁下课时我离开时,偷偷把我课本前边的书页撕下来了。发现后,一切和善的我气愤极了,狠狠的和同桌打了一架,而且给老师报告,不与他作同桌,并半学期都不和他说话。
现在想起来,我考上中专学校之前,读书真是一个字“苦”啊。小学时,学校设在村委会所在村,离家住的村子有五里多山路,要跨过一条很深的峡谷,再穿过一个村庄,才能到学校。农村两顿饭,为了与农村生活相适应,当时学校实行早上7:30到校,开始早读,8:20上课,上两节课,10:30放学,回家早饭,下午12:00到校,上四节课,下午3:45放学,放学前,作业做完上交。不上晚自习、也不课外留作业,一天的学习完全结束。为了按时到校,我们基本上都是六点起来,顾不上洗脸,匆匆忙忙向学校赶。为了不迟到,一路都是小跑。春夏季和天晴的日子,还是比较好的。但是秋冬季和雨雪天,就十分艰难,每天早上基本上是冒着黑漆漆的夜幕、顶着刺骨严寒行进在路上。当时农村条件极为艰苦,冬季都是一身手工缝制的棉衣棉裤,没有内衣内裤,光脚穿单布鞋,而且鞋子多时都是烂的,露着脚指头。为了御寒,我们用废的铁皮罐,系铁丝作提手,装上干柴点着,既可照亮也可暖手。一路小跑,到达时,身体跑热了,脊背都出汗了。坐进没有暖气的冰窖似的教室,浑身一会儿就冰冷如铁,全身颤栗,牙齿也发抖。老师也受不了,便让大家集体跺跺脚,于是教室里响起雷鸣般的跺脚声,同时也就飞起烟雾般的灰尘,呛得人又是打喷嚏又咳嗽。寒冷的天气,使我的手指、手背,脚后跟上全是皲裂的口子,还着流血,既钻心的疼痛又十分痒,让我痛苦不堪。奶奶和母亲看到这,心痛的直掉泪,便劝我早上不用去了,下午再去。想想会落下功课,会跟不上了,我还是忍痛坚持去上学。中午放学后,天气好的日子,我便跑着回家去吃饭。雨雪天,害怕迟到,我就带点馍,在教室里呆着,啃点干馍就好了。当时农家日子恓惶,我吃的都是玉米面做的,夏天容易发酸,冬天冰的是硬霜块,一咬留下带冰的牙印子。期间,很是感激县城来乡下任教的两位老师,我给帮忙抬水,他们把煮面的热面汤留给我,我就着馍喝下去,舒服多了。利用中午时间,我静静的读书,提前写作业,把需要背的课文背的滚瓜烂熟,所以考试一点儿也担心,每次都是满分,多次受到班级、学校的奖励,也让我感受到满满的喜悦。下雪的日子,虽然冷,但行走还是比较顺利的,即使滑倒了,起来拍拍,身上是干的,照样跑。我最怕的是下雨天。由于家里穷,没有伞,也没有雨鞋。一下雨,就用一块油纸(较厚的塑料薄膜)披在身上,雨水顺着头直接灌进去,不一会儿,全身就湿了。夏天天气热,坐进教室,反而比较凉爽,而且,很快就干了。但入秋后,秋雨绵绵,气温降低,衣服被雨淋湿了,一整天都潮湿又寒冷,令人浑身难受。更艰难的是,当时农村全是土路,一下雨,路面湿滑,加上牛羊等牲口踩踏,路上全是十公分深的泥浆泥潭,一脚踏进去,布鞋全淹了,拨也拨不出来。为了走得快、节省鞋,我经常双手提着鞋子,赤脚在泥巴里行走,等到达学校门口,才用路边的草叶把脚上的泥巴擦一下,穿上鞋进入教室。回家时,又是赤脚踏着泥泞回去。走不好,摔倒了,半个身子都是泥巴,样子十分狼狈不堪。好在同学们大多都一样,也就见怪不怪了。就这样的条件,因为对读书的喜爱、对知识的渴望,使我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坚持每天按时到校,认真听课、完成作业。几乎没有迟到过,也没有旷课过,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乡中读初中。
上初中的日子,不但苦,更突出的是“饿”。初中在乡政府所在地,距离家乡更远了,有二十多里,要翻两座大山,淌过大小四条河流,基本是崎岖不平的山道。因距离家太远,不能走读,便只能住校。
上初中,对一般孩子来说,只要成绩好,考上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但对我来说,上初中,还费了一番周章,是自己“斗争”来的。我上小学较早,不到十二岁就毕业了。但家里穷,加之年龄小,要走那么长的山路,村子里当时就我一个考上了,没有伴,家里人不放心。于是父亲就决定不让我上了,跟上大山干上几年农活,就可以出去打工了。当时大哥已跟上村子里的务工者外出打工了。不上学了,村子里和我同年级的小伙伴们倒很高兴,每天赶着牛羊去山坡,或去给猪割草,开心极了。在开学之前,我也每天跟着父亲上地,父亲耕田,我则一边照看小牛,防止去偷吃庄稼,一边打地里犁铧翻起的大土块。在来去的路上,我多次给父亲说起上学的事,父亲沉默不语。转眼间,九月到了,邻村的同学都去乡中报到上学了,父亲还是不发话,照例每天让我帮他看守小牛、打土块。刚开始,为了讨得父亲同意,我尽心尽力打土块、看小牛,一刻也不休息。但过了快两周了,父亲还是不表态。我着急加上太迈力干活,身体发汗受凉后生病了,又是发烧又是浑身疼,吃不饭。母亲和奶奶很着急,让父亲去请医生来家给我看病。我从昏迷中醒来后,哭着给母亲说,我不吃药,省下钱供我上学,我要读书。母亲看着虚弱瘦小的我,心疼的直流泪,也去劝说父亲,爷爷也给父亲说,让勇儿去念书吧,他太小了,身子单、扛不住地里活。我多干点,就出来了。在大家劝说下,父亲终于同意了。听到这个消息,我别提有多高兴了,病痛一下子减轻了许多。
在开学后第三周左右,父亲利用一个下雨天,帮我背着被子和给学校大灶上交的粮(玉米面和小麦面),我则背着一书包馍,冒雨前去乡中报到了。一路上,尽管山陡路滑,我和父亲都摔了多次跤,衣服湿了,也脏了,但我心里仍然很兴奋,不感觉累,更不觉得苦。
到乡中读书,读书条件是比村小学好多了。特别是师资力量雄厚,同学的读书氛围也好。尽管落下了三周多的课程,但在我努力的补追下,还是很快就赶上来了。虽然期中考试,我仅居班级中下,但期未考试,我已名列前茅了,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刮目相看,荣获“三好学生”称号,让家里人也高兴了一下。
在初中三年时光中,我首先要经受的是一个人在山林中行走的寂寞和孤独。因村子只有我一人上中学了。从村子到乡中的二十多里路途中,有一半路程只有我一个行走,要翻两座山,趟过一条河,且河上没有桥,只有村民用两根圆木搭的简易桥。夏季暴雨后一旦发山洪,桥就会被冲走,只有趟水过河。每周六下午两点放学后,我就和同学们一起走出校门往家赶,回家去背下一周的馍、菜,还有囗粮。在进山前的这一段路上,我们边走边聊,挺热闹的。但一进山,我们就分手了,走向不同的方向。我独自一人行走在崎岖不平的山道上,一边走一边唱,来给自己壮胆。其实我从小在山里生活,多次一个人在山坡上放牛羊,在山林里窜梭,已经习惯了,大白天的,并不是十分害怕。在我的记忆中,有两次经历比较害怕。一次是初二年级第一学期,当时是冬天,天黑的比早。星期天下午,我从家里返校途中,背的馍和粮有些重,一路走得快,翻了第一座山后,全身出汗了,人也特别累,便在路傍经常休息的大石头歇会儿。没想到一歇竟然睡着了。等到被冻醒时,已是晚上了。四周一片寂静,树木静默,深邃的天空中缀满了星星,偶然刮过的山风,吹的枯叶萧瑟乱响,也让我浑身发冷。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半山坡上,望着四周黑幽幽的山林,我感觉头皮发麻,一时慌了神,返回家也远着,怎么办?但转瞬一想,与其回家,还不如去学校,况且明天还要上课呢。于是就鼓足勇气继续向学校走。经过休息,我感觉精神多了,便背起馍和面,快步上路了。走着走着,月亮也上来了,大地一片银白,道路也更加清晰了,我走得更轻松了。等到学校时,已是凌晨三点半了。说给同宿舍同学,引得大家一顿好笑。还有一次是初三时的第二学期,临时毕业会考,大家都在用力冲刺,我也不能松懈。周六放学后,我看太阳正照天气热,便没有及时回家。坐在教室又认真学习了一会儿,准备到下午,天阳落山、天气凉一点再走。没想到,下午四点多时,突然乌云翻滚,大风刮来,要下雷雨了。我赶快收拾东西向家赶。一路小跑,刚进山不久,便大风咆哮,电闪雷鸣,大雨瞬间而至。我冒着瓢泼大雨,在山道上奔跑着,尽管衣服已湿透了,但我感觉挺爽的。等到我顶着暴雨翻过一座山,赶到那条大河边时,我顿时傻眼了。原来暴雨引起山洪暴发,滚滚的洪水把搭在河两岸供人过河的两根圆给冲走了。望着平时清澈见底、温润的河水变成眼前的浊浊不堪、如沸水般咆哮的洪水,我发愁了,怎么能过河呢?我顺着岸边上下察看了一下,只能供人日常过河的地方狭窄一点,其它河段不但陡峭而且宽阔。看来我是过不河了。于是我就爬上距河边较远的大石头下避雨等待着,以期暴雨过后再说。坐在大石头下面,听着瓢泼的雨声、轰鸣的洪水声,还有一阵响似一阵雷电声,我内心也翻江倒海,极不平静。这回不去家,下一周的馍和面就背不来。此时正值夏季大忙季节,家里活重劳力少,是没有人给我送粮草了。唉,下一周又要挨饿了。一想到这,不争气的肚子也咕咕叫了。是啊,中午吃的一碗玉米糁子早都不见了,又想到家里奶奶做的麦面片片的香来。每周就盼望着周六回家,好好吃两顿饭,犒劳一下子饥饿的肚子呢。看来这周未大吃一顿也会泡汤了。想到这些,我内心更加饥饿加沮丧了。只好用手接着崖边流下的雨水喝着充饥吧。
半小时左右后,雷声渐渐小了,山头的乌云慢慢的变薄散开了,雨线也越来越细越疏,最后终于停了,太阳又从山头的乌云背后露出来了,我擦把脸,又下到河边。雨虽停了,但洪水并未消退,仍然翻滚着咆哮着向前流去,发出轰隆隆震耳欲聋的响声,我还是过不去呀。正当我望着洪水发呆、进退两难时,我突然发现对岸的山路上有人披着油纸,急匆匆赶过来了。
“看来河水阻挡的不止我一个,还有人同我一样啊。”我这样想着,目光随着人影移动。等到我能看真切时,我才发现是二哥。是二哥来接我了,我顿时忘了饥饿,激动的冲着二哥大喊大叫。二哥边跑边回答我,告诉我别急,冷静等待。不一会儿,二哥来到河边,他先把手中的背包用力扔过河,说里面是馍,让我边吃边等,然后他爬到对岸的坡上,很快砍了两根既高又粗的大树,顺坡溜了下来,又在原来的放置的地方,将圆木横了过来,并用石块支撑好。随后他先顺着木头走过来,又把这边也支撑好,才让我跟着他走过河去。看着满身是泥、满脸是道道汗泥水的二哥,我内心是满满的感动和感恩呀。真是兄弟情同手足呀!我和二哥一边聊着家常一边快步回家了。原来家里知道我今天回家,奶奶早就做好饭等着,把做馍的面也发好了。突然发了雷雨,而且挺大的,便想到我,想到洪水把桥冲了我肯定过不了河。于是就把二哥从地里派回来,赶快到河边看看,来接我了。
接下来,我必须面对的就是寒冷了。因乡中所处的位置在家乡的偏北方向,居于一条较大河的岸畔上,属于河谷地带。入冬后,西北风顺河川肆虐乱刮,寒冷异常。家里太穷,只给了我一床较厚被子(这我知道,也是尽了最大努力,当时家里三四个人盖一床被子,冬天全凭火炕暖和呢),连褥子也没有,好在我们睡的是木板支起来的大通铺,我在中间,两边的同学的褥子一铺,基本可盖住,而且大家挤在一起,抱团取暖。因为天气寒冷,大家便使劲往一起挤,以致晚上翻身都很困难,有时要喊“一二”集体翻身。这有点夸张,但却是有过。严寒的天气,对于从小经受过严寒的我来说,还不算太冷的,我也不觉得苦,照例于严寒的清晨,以顽强的毅力离开温暖的被窝,早早起来读书背诵。
其实,初中这三年时光,对我来说,记忆最深刻最难忘的是饥饿。山路独行、冬天寒冷,这我都不怕,也完全能克服。前边说过,我从小在山林中长大,其实一个走山路,特别是在遍野山花烂漫的春夭,绿荫婆娑、知了嘶鸣的夏日,山果飘香、红叶艳丽的秋天,还是雪花飞舞、满山玉树琼枝的冬天,独行山间,都是一种别样的享受,我乐此不疲。寒冷也是季节性的,它只属于冬天,很快就会过去了。而这“饥饿”,是伴随着我三年初中时光,当时正是长身体阶段,正需要食物、需要营养,但家里贫穷,加之学校条件差,和小学一样,实行的是一天两顿饭。早饭十点半,是玉米糁子,菜由学生自己带。午饭下午两点半,是清汤连锅面片。每顿用搪瓷碗打一碗,不管饱与饿,就这样了,想多吃,灶上已没有了。所以每顿吃饭前,大家像打仗一样,一下课便以百米赛跑的速度飞出教室去排队,因插队而打架的事经常发生。有时排队迟了,就打不上饭,这一顿就只能吃背的馍充饥,或者饿肚子了。两顿饭后,肚子饿了,就吃家里背的馍。每周背的馍,最多只能吃到周四左右,周五、周六午后就要饿肚子了。当时学校还没有供上电网,还是用煤油灯照明,情况好的家庭学生用的是罩子灯,一般家庭学生用的是用墨水瓶做的油灯。我用的墨水瓶做的油灯。夏季上乘天亮上一节晚自习,冬季不规定上晚自习,学生自愿。为此,冬季还好过,肚子饿了,便早点睡觉,睡着了也就不饿了。夏天天长了,而且还要上晚自习。等到晚七、八点,大家基本都是饥肠辘辘了。晚自习前后,住校的同学都会去宿舍取馍吃。周三以后,没有馍的孩子,如我,真是望天欲穿,盼望着周六快点到来,好回家猛吃一顿。实在饿的受不了,我跟着几个胆子较大的同学,跑出校门,乘着黑夜拔附近农田里的萝卜吃。吃后更加难受,肚子又辣胃又疼,不停的流酸水,让人痛苦不堪,我认为这是对我偷窃行为的惩罚。家里背来的馍,冬季还好放。夏天太热,不到周三,馍就发酸发霉了,但饿的实在不行,就这样吃下去了。但当时免疫好强大呀,发霉变坏的馍吃了,照样好好的,不坏肚子。由于饥饿,偷吃馍的现象非常普遍。家里条件好的,给孩子准备了木箱子,防止别人偷吃,便把馍放在箱子里,并上了锁。家里穷,我没有箱子,所以周日背来的馍,只能挂在宿舍床边墙上的木橛上。如果馍好吃,周三前就让大家帮助吃完了,后三天,我就只能饿着肚子了。饥饿,让我头晕目眩,两腿发软。饥饿,让我浑身没劲,坐立不安。每当周六下午放学回家,我就十分发愁爬那两座倒对山,平路、下坡路还好点,上坡路真难啊,饿的我眼冒金星,两腿像灌铅似的那么沉重,鼓劲走几步,就得大口喘气,心跳便加速,有时心都快跳出胸腔的感觉。爬一段坡,遇到一个平台,我就扑倒躺下休息半天,望着天空自言自语:“上天啊,快掉一块馍吧”于是,春天的山花、嫩野菜芽、夏天的嫩叶、秋天的各种山果,我都拼命的往嘴里填,感觉都是美味。冬天路边的雪,春夏秋路边沟道里流淌的山溪山泉水,都是我常吃常饮的,也能给我带来精神,抵抗一阵阵饥饿的感觉。
好容易到家了,便让奶奶赶快做饭,并让在案上盛晾好几碗,便猛咥一顿,以致肚子涨得起不来,又是一阵难受啊。
小时候,不仅读书条件艰苦,而且可供读的书籍,实在是少的可怜。在我的记忆中,小学五年时光,除了发的课本外,我只读过一本漫画,叫《孙悟空大闹天宫》,是邻村一个同学的,给我借的代价是把我的作业给他抄。为了看这本画,我早早就做完作业,给他后换来画册,一次次翻看,感觉是那么生动有趣,以致于能将内容背下来。后来,上初中了,班集体订阅了《中学生学习报》、有同学订阅了《初中生作文》等,对班集体的报纸,我一期不落的认真读好几遍,特别是好的作文,我极力背诵,记在脑子里。当时我是多么渴望阅读的,但苦于无书可读。只好认真背诵课本,还有应付考试的时政要闻了。最让我伤心和难忘的是,初三面临毕业会考时,班上有一个同学突然拿了一本金庸的《神雕侠侣》,我借来一看,一下子就入迷了。上晚自习课时,便带到课堂上看,正看得入神时,被刚来实习的一位老师发现了,便当场没收了,而且批评教育一番,并说他拿去保管,等会考结束后再给我。我当时太胆子小了,不敢去跟老师讨要,而借我的同学又不放心,说是他借别人,一再追还,弄得我整天惴惴不安,实在是左右为难。推来脱去,两周后,实在无法推辞的情况,我硬着头皮去找那位实习老师,却因有急事,已回原校了。至于小说《神雕侠侣》便无人说得清了。于是我就如实给同学告诉了,他让我选择:一是还书,二是赔钱15元。我深知,书是还不上了,只有赔钱。但当时15元可是我一年的学费呀,家里如何也拿不出来。我先给了他3元钱,剩余的钱我尽力想办法还。于是就这成了魔咒了,每周周未回家的路上,他就要钱,最后竟然威胁我,让我一时都有退学的想法。好在班主任老师发现了我的情况,及时找我谈话,我便把事情的缘由作了详细说明。在班主任的调节下,该同学谅解了我,才使我重新回到原来学习状态,全身心备考。后来多次想起这件因苦爱读书而造成麻烦事,心里便对班主任老师是满满的感激。
自从上了中专、离开家乡,也就真正走出了大山,来到了八百里秦川的核心一一杨凌农科城读书,学校的图书馆、街上的图书城,那一册册繁若星辰的书籍,让我大开眼界,让我心灵震撼。学校的优越条件,既让我解决了饥饿、寒冷的困境,又解决无书可读的苦恼,我就像一条鱼儿,一头扎进浩瀚的大海一样,每天如饥似渴的在书籍的海洋中苦,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便一直坚持下来。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双基教育”的深入实施,现在农村的小学、初中越办越好,藏书越来越多,电算化教学也全面普及。看看现在,想想过去,我内心真是百感交集,感慨万千。今天把少年读书的经历说出来,也像著名作家张洁《挖荠菜》的初衷一样,告诉现在的小朋友们,珍惜时光,珍惜当今的美好时代,好好读书,读好书,增长才干,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