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漫思
又下雪了。
辛丑年尾,寒潮突袭,天气寒冷,乌云密布,天空灰蒙蒙的,不时有雪花从高远的天幕中飘落下来,地面湿漉漉的。今天一大早,雪终于下大了,鹅毛般的雪片弥漫了整个天空,不大一会儿,树梢、草坪、屋顶上就落了一层洁白的雪,像落了一层银白的霜。
瑞雪兆丰年。已是腊月二十六了,快过年了,难得有着一场大雪。吃过早餐,我便冒雪在单位旁边的公园里散步。
这是一处城中公园,位于古城西安新城区西五路东段北侧,修建于1927年3月,是为纪念北伐战争前夕坚守西安死难的军民而建的,命名为革命公园。公园历史悠久,是全国文保单位。我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参加工作后,便经常在公园里散步。无论春夏秋冬、天晴天阴,只要上班,便在工余就来公园走走。这样的游园习惯,一坚持便是二十多年了,公园的一草一木、亭台楼阁、山水湖泊都很熟悉,也留下深厚的记忆。
扫码测温后入园,也许下雪和疫情防控的缘故吧,一向热闹非凡的公园显得幽静寂寥,放眼望去,诺大的公园几乎空无一人,只有树、亭子、草坪、湖水在纷飞的雪中静默着,树枝上、叶片上、草坪上一片洁白,块石铺砌的步道上,一片湿漉漉的。我撑着伞,在幽静的石径上慢慢的着,满耳便是雪花飘落的簌簌声和雪融化的雨滴敲打声,更觉得幽远而寂静。于是,便想到我敬仰的文学前辈史铁生,想到他笔下的古园地坛,想到他在古园的思考,关于生和死的思考、关于人生价值、活着意义的思考,那是多么深刻的哲思,对多少人、特别是热爱他、热爱它的作品的读者、文学爱好者产生多么深远的影响。是啊,我就十分敬仰史老师,对他身残志坚、对文学的追求、矢志不渝的创作精神等都是非常敬佩的。特别是《我与地坛》我非常喜欢,从初中就开始读,尽管理解不深,但还是被他精炼的文字、深邃的思想所吸引、所感动。以后,随着时间推移、年岁递增,我又多次阅读,每次都获得不同的感悟和启迪,汲取奋进的力量,增添前行的动力。
我在雪花纷飞的公园幽径上踟蹰前行,脑海中想象着史铁生的古园,这革命公园也是我的古园。我从19岁开始工作,便与革命公园结缘。于是,上班的日子,每天都要从公园前经过,只要任务不紧,总想入园转转。特别是同学、朋友来访,一定要带到公园里走走看看,了解公园厚重历史,欣赏公园美景,以示接待热情。公园也是从售票入园到面向社会公开、免费入园发展,期间也是经过了多次的改造提升,进一步完善了展览馆、入驻了陕西红色革命烈士雕塑、修葺了亭台楼阁等,纪念性与游览功能进一步增强,我也从一头青丝变成霜染两鬓,已是年近半百。公园内的步道上、亭台楼阁下都留下了我深深浅浅的足迹。我见证了院内树木、花草等生长,它们同样也见证了我的成长。我也越来越深刻的理解了史铁生笔下古园的变迁发展,也越来越明白生与死的深刻内涵,以及活着的意义……
雪越下越大,树梢上、草坪上、亭台楼榭顶上,以及假山上、东西湖的驳岸上都落积了一层雪,整改公园,一片白茫茫的,天地间一片混沌、朦朦胧胧的,只有雪花飞舞和簌簌下落的声音。偶尔由花喜鹊、斑鸠从树林间急速飞过,抖落树枝上的积雪哗哗落下,更显园中静幽了。看到此情此景,我又想起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笔下的《湖心亭看雪》来。此时的公园真是人迹罕至,孤寂静幽啊。但我没有先贤那赏雪煮茶的雅兴,更没有那空灵神思。只是由于疫情影响,今年公园里没有了往年的年货节,少了人山人海、喧嚣的都市市井繁华热闹场面,少了浓浓的年的味道,让我产生一种孤寂之感。而且下雪了,天寒路滑,市民们出行不方便了,游园锻炼的就更少了,可怜了这些流浪猫们,没有多少爱心市民送食喂养,在大雪中它们缺食少暖,有的在供暖管道的井盖上蜷卧,有的在大树跟下蜷缩,有的在墙角瑟瑟发抖,让人不免有恻隐之心。
冒着湿滑,在园内走了一圈后,我便返回办公室。在公园南门口,我看到悬挂的一串串灯笼,火红火红的,格外醒目,两侧摆放的一排排在雪中盛开的“桃花”,灼灼其华,让人顿感喜庆的年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