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勇的头像

张勇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7/08
分享

烈日炎炎话暑天

烈日炎炎话暑天

立夏过不久,便进入暑天。暑天分小暑和大暑,小暑、大暑分别为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一、第十二节气。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预示着夏天天气渐渐热起来了,接下来,就是大暑节气,也就是一年之中最热的时候。民谚曰:“小暑大暑,上蒸下煮”,说明暑天天气之热。小暑节气之后,就进入伏天。所谓“酷暑三伏天”,三伏天通常在小暑与大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也就进入大陆性季风气候,受来自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我国多地阳光猛烈、高温潮湿多雨。但对农作物来说,却是茁壮生长的大好时节。

绿树浓荫夏日长。时至暑天,高温多雨的天气,让万物茁壮成长,也引发了文人墨客的诗情画意,写下了一首首生动之作,脍炙人口,陶冶情操。

唐代元镇《小暑六月节》“倏忽温风至,因缠小暑来。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诗人生动描述了小暑三候:随着小暑节气到来,热风扑面;大雨来临,竹林在风中喧嚣,山色在电闪雷鸣中灰暗下来;因多雨潮湿,门窗上有了青霭,庭院台阶上生长了绿苔;老鹰开始在高空飞翔,蟋蟀也在田野、庭院中频繁活动。“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白居易《消暑》给我们描给了一幅酷热消暑生动形象图画。宋代的杨万里《夏夜追凉》与之有同工之趣。“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宋代陆游的《苦热》给人们形象的描绘了三伏天酷热景象:“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无因羽翮氛埃外,坐觉蒸炊釜甑中。”与陆游笔下的酷热难耐形成鲜明的对比的是秦观感悟的《纳凉》“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扶杖外出纳凉,画桥南畔,绿柳成行,诗人倚坐胡床,看荷花赏明月,自在快活,别有一番风韵在心头。与这首消暑诗意境具有同工之妙的是金代庞铸的《喜夏》“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青奴初荐枕,黄釭亦升堂。鸟语竹阴密,雨声荷叶香。晚凉无一事,步屟到西厢。”真是消遥自在,天然趣成。

小暑过后,进入伏天。天气越来越闷热。酷暑固然烦人,但心静自然凉。从古代诗词中我们了解到,同时一个暑天,但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感悟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是酷热难耐、痛苦不堪;有的人却是神清气定、赏月观荷,妙趣天成。故面对亘古不变的暑天节气,我们不妨向古人学习,也换一个心态,来乐观的对待烈日酷暑,便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情趣,就如古人一样,在酷暑中感悟到的是清爽快活自在。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