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蓑衣客的头像

蓑衣客

网站用户

小说
202408/21
分享

银川往事

对于银川的热爱,首先是基于对贺兰山的热爱,对戈壁滩的热爱,对岩羊的热爱,对上万年岩画的热爱,对黄河的热爱,对苍凉和悲怆的热爱。

尤其是在列车上,看到远处巍峨的贺兰山,看到眼前茫茫戈壁滩,心里会莫名地产生一种敬畏之情。

窗外广袤无垠而又苍凉悲壮的茫茫戈壁上,偶尔会蹿出几只奔腾跳跃的岩羊,给这沉寂了千年的灰戈壁增添几分生命的气息。那些岩羊经过数千年甚至上万年的进化,它们的肤色已经和这片戈壁的颜色融为一体,若不是它们纵腿狂奔活动筋骨,人们很难发现它们。它们是这片戈壁上的活化石,见证了这片荒原的盛衰沉浮,四季更迭。

远处浅蓝色的贺兰山矗立在戈壁边缘,对戈壁形成半包围状态,此时的戈壁滩就像是被贺兰山揽入怀中的情人。它们相依相守不离不弃,已经在这片天地间守望了千年万年。放眼望去,戈壁滩上到处都是纵横交错的古河道,这些河道大多都已干涸,如今只剩下一些深浅交叉的沟渠残印。或许在千年以前,这里还是水草丰茂的草原或湖泊,生活着彪悍强壮的游牧民族,滋养过无数生命。

戈壁滩上的植被虽然稀少,品种却并不单一,有骆驼刺,有风滚草,有红柳,有沙柳,有沙漠玫瑰,有千岁兰,有野生枸杞树,还有灰毛软紫草等等。

尤其是红柳,它们是戈壁滩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红柳又名桑树柳,是一种灌木,红柳树的茎秆为枣红色,叶子为墨绿色。红柳的枝干虽然不是很高大粗壮,叶子也非常细小,但叶子却密密麻麻重重叠叠地长满枝头,既能防风固沙,也是那些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是它们天然的保护伞。

列车行过一段路程,眼前又出现了一堆大大小小参差不齐的山丘,那些灰色的山丘上面似乎没有多少植被,但偶尔也能在山丘上看见一片一片的小白点,那是有人在山丘上牧羊。

这些羊就是驰名中外的宁夏滩羊,其最大特色就是肉质细嫩,肥而不腻,不腥不膻,肉香浓郁,脂肪稀少,胆固醇低。这和滩羊的养殖方式和饮水有很大关系,大多数滩羊都采取放羊的方式,羊群可以吃到新鲜且品种多样的草料,不会因为圈养而出现通风不畅或粪便淤积的情况。它们饮用的大多数都是流动的河水或山泉水,水质纯洁而甜美。宁夏滩羊不仅是宁夏人的最爱,也是中国人民的最爱,宁夏滩羊肉甚至都远销海外。

列车再往前走一段路程,就能隐约看见火柴盒般大小的一排排房舍静静地躺在戈壁滩上。那些村落方方正正,沿着河流或公路排列,庄院都是用土坯垒建夯实起来的,它们坐落在这一望无际的戈壁上,没有丝毫违和感。它们是当地人代代相传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它们已经和这片灰戈壁血脉相连,互为参照。

人家的出现猛一看似乎显得有点突兀,像是打破了戈壁这纯粹的宁静和谐,有点“鸠占鹊巢”的意味,但却增添了几许人间烟火气。看着缓缓升起的袅袅炊烟,突然想起诗佛王维的千古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必摩诘居士曾经到过这里吧,不然他怎么能写出如此传神而又浑然天成的诗句。

很多事若不身临其境就无法做到感同身受,以前只是在书本上感受王维这两句诗雄宏遒劲的魅力,现在在现实世界中真切地体验一回,又是另外一番滋味。

所有这些景象对我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在列车上看它们还是第一次。看到大自然如此神奇壮观,顿时感叹人生天地间是多么渺小多么卑微。“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坐在长途列车上,第一次去千里之外的远方,汉乐府里面无名氏的这两句古诗恰好能迎合我此时的心情。

看着地平线逐渐黯淡下去,我的心头不免生出一丝悲凉之感,苏东坡的“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也蹿了出来。按理说一个年轻人不应该有如此颓丧的感慨,然而面对此情此景,我实在无法抑制内心深处的悸动。

列车每驶过一处,车厢里的广播都会播报本地的历史文化以及风土人情,其中大多都是古代历史上的一些名人事迹,还有就是当地的著名景点介绍。这让很多人都会产生一种“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悲情,产生一种“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的豪迈。列车低沉的轰鸣声就像是古代战场上的号角一样,让人热血沸腾。

浅白色的列车爬行在这千里戈壁之上,犹如长蛇吐雾一般,蜿蜒曲折,千姿百态。这不是高铁动车,也不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遗留下来的那种绿皮车,而是普通快速列车。这样速度的列车到达目的地要一天一夜的时间,除了晚上几个小时睡觉之外,剩下的时间都要在嘈杂混乱的车厢度过。欣赏窗外的风景就变得有趣而必须,只有这样才能让时间过得更快一点。

列车一路向东南进发,到了中卫沙坡头的时候,眼前突然一亮,一道细小浑浊形似半圆的黄色河流映入眼帘。所有人都把头靠在了列车玻璃窗上,欣赏这从沙漠之舟钻出来的河流,此时此刻真有点“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意思,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

黄河边上有大片绿洲环绕,绿洲上的树木蓊蓊郁郁,一片葱茏,有松树,有柏树,有白杨,有旱柳等等。所有人都惊叹不已,为这从天而降的黄河、为这沙漠边缘的绿洲而唱出心中的赞歌。

之前就听过很多关于黄河的传说,却未曾谋过面。这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与黄河邂逅,初见就已让人折服膜拜。滚滚波涛沿着河道边缘的沙地向东狂奔而去,河水浑浊而有力,怒吼声回响在这空旷的戈壁荒原上,淹没了一切声音,又好像包含了一切声音。

这就是黄河的魅力,这就是黄河的力量,既能滋生万物,也能毁田淹地,造成人民财产的巨大损失。自古以来,黄河沿岸的人民就饱受黄河决堤之苦,经过古代先贤几千年的治理,终于解决了黄河水患问题,不仅如此,黄河还造就了有着“塞上江南”之美誉的宁夏冲积平原。“天下黄河富宁夏”,这句话实至名归,宁夏的大米不仅能供给整个宁夏人民食用,并且还畅销全国。

随着贺兰山的影子越来越远也越来越淡,列车进入了甘肃境内,甘肃东部的地形地貌又与宁夏的戈壁荒原不同。代之而来的是犬牙交错的深沟大壑,坚硬的沙土地也变成了松软的黄土高原。

甘肃是我的故乡,所以当列车经过甘肃境内的时候我的精神一下子振奋了起来。宁夏银川算是我的第二故乡,自从父母十年前都去银川打工之外,我每年都要去一两次银川,慢慢地对银川、对那些戈壁滩也产生了感情。因为每次坐大巴车去银川的时候都要穿过这一马平川的茫茫戈壁,我渐渐和它们成了朋友,在它们面前,才能感觉到人的一生在历史长河之中是多么短暂,只不过是白驹过隙而已。

这是我第一次坐火车,也是第一次离开家乡去这么远的地方,内心自然无比激动,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憧憬。由于是开学季,所以列车车厢里面至少有一半都是学生,有大二大三的老生,也有大一新生。

车厢里面剩下的大部分都是南下打工的农民,他们的行李基本上占据了大半个车厢的行李架,大包套小包,大袋装小袋。包里面有他们的换洗衣物,也有铺盖和锅碗瓢盆等等,他们离开家的时候基本上带全了所有的生活日用品。他们穿的衣服已经磨得有点发白,有些甚至显得破旧不堪,颜色深一块浅一块,他们神情恍惚,精神疲劳。他们既不像那些年轻大学生一样和其他人高谈阔论,也不会一直盯着窗外的风景看,这些风景对他们来说或许已经没有任何新鲜感。他们已经经历过无数风雨,对人生的态度已经变得云淡风轻,从容不迫了。

这些农民工在饭点会拿出食物来吃,有馒头花卷,有泡面榨菜,有煮熟的鸡蛋,还有自己做的蒙面等等。他们不会点列车餐厅的快餐,也不会要乘务员小推车上面的任何零食饮料。他们带了自己所需要的一切东西,列车上有开水,他们吃完以后只要接杯开水喝就足矣。

最初列车上是允许抽烟的,只是要去列车车厢互相连接的地方,那里有排风口,其他地方是不允许抽烟的。后来整个列车上都不允许抽烟了,几乎所有的列车都变成了无烟列车。一些烟瘾较大的乘客实在忍受不了,会偷偷的去厕所抽烟,一旦被发现,就要被列车员或乘警强烈谴责甚至罚款。

有些人还带了白酒或啤酒,在列车上无事可做的时候,喝点小酒,以此打发这漫长而无趣的长途旅行,喝到迷迷糊糊昏昏沉沉的时候好趴下睡一觉。

列车上充斥着各种各样刺鼻的味道,大多数都是食物的味道,也有人的味道,当然还有列车自身的气味。除了各种好闻难闻的味道,剩下的就只是嘈杂和混乱。

列车上除了餐车和售卖零食饮料啤酒矿泉水等的小推车,还有一种非常专业而又有点夸张的推销。这些人不像餐车和零食饮料小推车的推销员一样是列车上的正式员工,他们是面向社会统一招聘的非编制内的合同工。主要兜售各种生活用品和本地特色小吃,比如皮带、剃须刀、充电宝、牛奶棒、枸杞、小儿玩具等等。

吸引人们注意的并不是他们所兜售的这些物品,而是他们自己出色的演讲口才。他们把这些物品放在一个篮子里跨在自己的胳膊上,走进车厢以后先和大家寒暄一下互相打个招呼,然后抛砖引玉,慢慢引出他们的产品开始宣传。这样既不会显得太突兀而让大家一时半会不容易接受甚至会产生排斥心理,也可以增加他们和乘客的亲和度,这是典型的心理战术。

他们介绍起他们的产品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似乎这些都是货真价实、物美价廉的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口才之好令人震惊,连没有购买需求的人都想买点他们的东西。好像不买他们的东西就会错过一次大好机会而必然会后悔莫及似的。他们不仅能卖出去一些物品,给自己创造一些经济价值,还能活跃车厢苦闷疲劳的气氛,正所谓一举两得,所以大家都很欢迎他们,就是不买东西看看热闹打发一下时间也是好的。

我还算是运气比较好,提前一个月抢到了座位,很多人抢不到座位只能买站票,尤其是这些农民工。他们有些人是去甘肃,有些人是去河南,有些人是去湖南湖北,有些人则是去广州。都是为了生活而四处奔波的底层劳动人民,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经营着自己的生活,创造着属于自己的财富。他们是最最可爱的人们,应该受到所有人的尊敬。

这二三十个小时的时间他们都要站着度过,对他们来说是一种痛苦的煎熬。然而煎熬的并不是哪一个人,买了站票站在车厢过道和连接处的乘客有很多,大家都是挨挤在一起,要转身和走动都很费劲。有些人去接开水或上洗手间的功夫,自己之前找的比较舒适的站位有可能会被别人占了去,他又得重新找一个能站得下的空隙,这无疑又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白天还好,大家在列车上说说笑笑吃吃喝喝,时间过得倒也快,到了晚上,时间就不那么容易混过去了。晚上列车上的大灯全部关了以后,就留下几个比较昏暗的小灯,说话的人也渐渐少了,大家都会趴在座位上睡一会。

那些买了站票的人只能靠着座椅迷糊一会,有些人实在支撑不住,会直接躺在过道的地上或座位底下的地上。看着他们直挺挺躺在地面上,任车厢的其他人在身上跨过来跨过去,让人阵阵心疼又心酸。但转眼看见他们酣睡时露出可掬的笑容,听见他们发出匀称而又如雷鼾声的时候,又让人感到一阵欣慰。在列车上能有一寸立锥之地就已经不错了,若能躺平睡一觉,那是何等的幸福,这种幸福只有亲身体验过的人才能真正明白。

在列车上,可以见识到各式各样的人,通过他们的高谈阔论或谈笑风生,可以了解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这是在学校的课堂上永远都无法学到的。正如沈从文先生所说“社会是一本大书”,它确实能教会我们如何成长如何做人,教会我们如何去接受这个世界如何去爱这个世界。

列车是一个移动的浓缩型小社会,这上面聚集了形形色色不同阶层不同年龄段的人们。有老师也有学生,有农民也有工人,有老人小孩也有年轻夫妇或情侣,有南方人也有北方人,有中国人也有外国友人……

在列车上,每个人的眼界和格局都会变得更加开阔,价值观也会随着改变,还会结识很多朋友,可以完全用心去享受这五彩缤纷的人间百态,人情冷暖。这是列车独一无二的好处,是其他交通工具所没有的特色。

大学毕业以后,辗转去了很多地方,有新疆、青海、山东、福建、北京、天津、西安、兰州、银川等地。最后决定在银川安定下来,因为父母这十几年一直都在银川打工,银川算是他们的第二故乡。

对于我来说,有父母的地方就有家,我对于银川并没有什么特殊感情,只是高中去过两次,大学去过三四次,都是短暂停留。

决定定居在银川,有很多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父母在银川,他们对银川很熟悉,我也来过很多次,相对来说比其他地方更加熟悉。另一方面是因为银川的物价和房价相对其他大城市来说都要低很多。

银川是一座千年古城,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宁夏平原中部,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下辖三区两县。银川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远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塞上江南”的美誉。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21年),宁夏是羌、戎和匈奴等民族集居地之一。银川自古就有着“凤凰城”的美称。公元前112年始建典农城,距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秦汉时期修建的古渠系依然发挥灌溉作用;银川有着“中国旅游微缩盆景园”之称,恐龙化石、水洞沟古人类遗址、贺兰山岩画、西夏陵、镇北堡影视城等历史文化遗迹众多,是发展休闲旅游、运动旅游、度假旅游项目的理想之地,入选国家旅游休闲示范城市。

北宋时期,党项族人李元昊建立了西夏国,他是西夏的开国皇帝。李元昊是北魏皇室鲜卑族拓跋氏之后,远祖李思恭,在唐朝时受赐李姓,实际为恢复李姓。李元昊继夏国公之位后,弃李姓,自称嵬名氏。

延祚元年(1038年),李元昊称帝,建国号大夏(史称西夏),定都兴庆(今宁夏银川),修建宫殿,设立文武两班官员,创造自己的西夏文,并颁布秃发令。先后派遣军队攻击并占领了瓜州、沙州(甘肃敦煌)、肃州(今甘肃酒泉、嘉峪关一带)三个战略要地。

李元昊建国后,西夏与宋朝的外交关系正式破裂。在此后的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麟府丰之战、定川寨之战等四大战役中,西夏歼灭宋军西北精锐数万人。并在河曲之战中击败御驾亲征的辽兴宗,奠定了宋、辽、夏三分天下的格局。

西夏的皇城在今天银川的兴庆区,以前叫兴庆府,也是银川最早开发的城区,人口最多,也最繁华,在银川市最东面。西夏区以西,贺兰山山脚下就是西夏国的皇室陵园。

银川城整体是在一片一望无际、广袤无垠的戈壁滩上,城市格局呈长方形分布,东西长,南北短。最初的老城区兴庆府也是这种布局,后来在旧城区的基础上,东西南北都在扩展,现在的银川城面积很大。

现在的中心城区也在慢慢转移,由之前的兴庆区变成了现在的金凤区。金凤区在兴庆区和西夏区中间,在银川城的中间位置,加上最近几年的大力开发,金凤区已有凌驾于兴庆区之上的态势。

银川城东临黄河天险,西邻贺兰山。城市格局方正,道路宽敞,交通方便。城市的中轴线北京路是双向八车道的柏油马路,马路两边是两车道的非机动车和公交车专用车道。主路和公交车专用车道中间有绿化带,绿化带里面种了柏树、桃树、柳树等等。两条非机动车道两边还有人行道,人行道两边就是树林和草地。

北京路南北两边各有四条双向八车道的柏油马路,从东到西,从西夏区到兴庆区排列着。银川的交通整体呈八横二十四纵的十字排列。就交通而言,银川的道路是我去过这么多城市里面最好的,最宽敞的。

这么多年父母一直都租住在西夏区最西边的民房,刚到银川的时候在化工厂旁边的一个小院子里面。

这个院子是化工厂的资产,当时暂借给了一个包工头,这个包工头是我们的远房亲戚。包工头的妻子是我母亲娘家的堂姐妹,包工头也是我们的老乡。父母刚到银川的时候给这个包工头打工,拿着固定的工钱,住的地方也是包工头提供的,就是化工厂旁边的小平房。

在这里住了两三年以后,这所小平房被化工厂收回去了,父母也从亲戚的工地出来了。工地上虽然稳定,但是收入较低,他们决定在外面单干,又在化工厂西面一公里远的地方租了一个小平房,是一个大套间。

这个小院距离市区有一段距离,因此很安静,但还是在北京路边上,家庭也方便。院子周围种满了大柳树和槐树,高大数十米,浓阴蔽日,夏天很凉快。小远里面住着三户人家,另外两家人是亲戚,都是陕北人,他们人很好,父母和他们相处得很不错。

住了一年以后,这个小院被规划到拆迁范围内了,大家只好搬出来。

这是父母最后一次在银川搬家,他们搬到了化工厂旁边的一片民房里面,就在第一次住的那个院子的大门外面。在这里他们一住就是十年,再没有搬过家,虽然一直都喊着说要拆迁,可是一直也没有拆。

贺兰山是整个宁夏平原的神山,也是银川城的地标,整个山体都是青灰色岩石。在银川的任何地方,不管是在马路上,还是在自己的房子里,都能看到巍巍峨峨的贺兰山。贺兰山里面有岩羊,岩羊的颜色和石头一模一样,要不是走近十步范围之内,是不容易看见它们的。岩羊口渴了偶尔会跑下山来找水喝,在半山腰干活的工人经常有机会看到它们。

远远看去,贺兰山一片苍青之色,天气晴朗的时候,贺兰山看起来有点天空的蔚蓝色。入冬以后,贺兰山又变成了银白色,银川城里面一滴雪还没有下的时候,贺兰山的山尖上已经落了厚厚的一层,到了夏天,山尖的积雪才会慢慢融化。

对于银川的感情,一半是因为父母,一半是因为贺兰山。对贺兰山有一种油然而生的崇敬感,每年都要去贺兰山底下溜达溜达,看看那苍山老树,看看那一片荒芜,看看那杂草丛生。满目山河空念远,只有站到贺兰山下面,才能感受到大西北的辽阔和苍茫,也才能感受到人生天地间是何等渺小卑微。

贺兰山由西向东北延伸,包围了大半个银川城,可以说是天然的屏障。贺兰山下面最早生活着一群本地村民,后来又来了一些外地人和下乡的知青。这让这个镇子人口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热闹,后面演变发展了一座影城,这就是现在驰名中外的镇北堡西部影城。镇北堡西部影城在银川城的西北角,在西夏区的东北角。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旅游,这座影城给银川的旅游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银川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

在银川住了大概有四五年时间,我的儿子初二也是在银川出生的,希望他长大以后也能像贺兰山一样铁骨铮铮,永不言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