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福田
汉宫春慢·谷雨
风飐新萍,报播迁物候,流转农时。村头布谷拂羽,排翼知机。休言戴胜,向桑间,无赖栖迟。要唤起、江南织妇,女功肯令参差。
魏紫姚黄孕育,羡赏奇对酒,品鉴吟诗。任他荼蘼春老,苦楝花垂。霜收雪断,展身手,西亩东陂。应又是,五更半夜,晴阴牛马锄犁。
谷雨正名
谷雨是三月中。也就是三月中气。交节时间是4月20或21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30度。
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雨,读作去声,如‘雨我公田’之‘雨’,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故《说文》云:‘雨,本去声。今风雨之雨在上声,雨下之雨在去声也。’”
这段话,是告诉我们,从雨水到谷雨,这两个月,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雨水的雨,是初春雨,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由寒冷的冬天渐次转暖、土膏方将脉动时的雨,那时的雨,水温低,有时一落地便成冰冻。而经过了惊蛰、春分、清明,到了谷雨,春已过半,气温稳定,空气温度与降水量也大不同于原来了。此时,特别适宜于农作物的播种与生长。这时的雨,能生百谷,这就是谷雨的雨生百谷之意,也有人说谷雨是播谷降雨的意思。随着谷雨节气到来,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攀升脚步加快。
谷雨三候
谷雨初候是萍始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萍,水草也。与水相平,故曰萍。漂流随风,故又曰漂。《历解》曰:萍,阴物,静以承阳也。”
这个时候,南方水温升高,水中养分充足,水上萍草已经开始萌生,这自然又是一道好看的有韵致小风景,尽管这始生的萍草还细小纤弱,还遮不住水下的鱼儿往还,还不能承接雨水露珠在上面玲珑滚动。
过去人们对于水上之萍,在诗词文章中常常说到,且往往与身世遭逢相关。有人还认为水中的萍草系落花飞絮所化。
苏东坡《水龙吟》写杨花飞尽后情形是:“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再和曾仲锡荔枝》中亦说:“飞絮落水中,经宿即化为萍”,这就更多寄托了春之思致与愁情。
唐诗宋词不说,只举一首晚清蒋春霖的词在这里看一看,词是一首《卜算子》:“燕子不曾来,小院阴阴雨。一角阑干聚落花,此是春归处。 弹泪别东风,把酒浇飞絮。化了浮萍也是愁,莫向天涯去。”
蒋春霖为词卓然自立,名重当时,人以“倚声家之老杜”目之。这首词的上片主要写残春景色。三四句特写一角阑干,聚集着一片落花,预示着春的归宿,也流露着作者惜春之情。词的下片,着力写作者内心的愁苦。先写辞春、祭春,显示了作者的一往情深。接写劝春:“弹泪别东风,把酒浇飞絮”。“弹泪”“把酒”两个动作,使读者如见作者的悲苦容颜和有着淡淡哀愁的内心世界。而后两句,既是劝春,也是自况,写得婉约深至:“化了浮萍也是愁,莫向天涯去”,采用逐层深入的写法,收到了委曲尽情的效果。作者在这里本是借写落花飞絮,暗写自己的性情的,写落花飞絮在春残时节化作浮萍,已是深入一层的写法;而写即使化了浮萍也摆脱不了愁绪的干扰,则又更进一层;作者又接着设身处地为落花飞絮着想,劝它“莫向天涯去”。正因为向天涯去会化作浮萍,会愁牵烦绕,所以劝它莫向天涯去,这又进了一层,宛转细腻地表达出了作者的深深的愁思。
我们在这里举这首词,就在于说明时令节候风物变化在旧时人们心中打下的深深烙印,也说明人们对于时令节候风物变化深深的关心关切。
谷雨第二候是鸣鸠拂其羽。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鸠,即鹰所化者,布谷也。拂,过击也。《本草云》:拂羽,飞而翼拍其身,气使然也。盖当三月之时,趋农急矣,鸠乃追逐而鸣,鼓羽直刺上飞,故俗称布谷。”这是说布谷鸟看三月之时,农事吃紧,于是急飞促耕,急飞则两翼鼓动,奋力相排击。把这布谷鸟儿写得如此真切,如此有情,也真不枉了我们小时候都那样喜欢这花花的在村头树顶不断地催着人们的鸟儿。我的《汉宫春慢·谷雨》开头几句:“风飐新萍,报迁播物候,流转农时。村头布谷拂羽,排翼知机”。写的就是谷雨初候与二候的情形。不过,现在也有学者认为,这鸣鸠拂其羽,是因为天气渐渐潮湿了,林间草丛中小生物多了,鸠感到羽毛不舒服,所以不断鸣叫,不断地刷拭其羽毛,这样说,自然也有其道理。
谷雨第三候是戴胜降于桑。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戴胜,一名戴鵀。《尔雅注》曰:‘头上有胜毛’。此时恒在于桑,盖蚕将生之候矣。言降者,重之,若天而下,亦气使之然也。”
有人解释说:“戴胜,织网之鸟,一名戴鵀,降于桑以示蚕妇也,故曰女功兴而戴鵀鸣。”
养蚕织布,亦农事之大者,故趋农急则有鸣鸠拂其羽,示蚕妇则有戴胜降于桑,男耕女织,四时勤力,我们前辈农人值得由衷感戴。
我的《汉宫春慢·谷雨》词中的:“休言戴胜,向桑间,无赖栖迟。要唤起、江南织妇,女功肯令参差。”说的就是戴胜示蚕妇情形。
当然,到了谷雨节气,人们理桑养蚕,桑树是戴胜鸟捕食昆虫的好去处,于是也就在里面飞来飞去,这也是自然之理。
赤峰友人总结当地谷雨物候说:“谷雨清风霜未断,布谷布谷叫得欢,樱桃花开迎夏天”,颇契合于吾乡实情。
谷雨花信
谷雨花信:一候牡丹、二候荼蘼、三候楝花。
谷雨花信,一候牡丹。
牡丹花是花中之王,连戏文中都说“牡丹本是花中王,花中君子压群芳”。
明陈继儒《致富奇书》卷之二花部说牡丹:“牡丹世称花王。《事物纪原》云:唐武后冬月遣诏游后苑,百花俱开而牡丹独迟,遂贬于洛阳,故洛阳花为天下冠。”这个传说,世人多知,虽传奇故事,不足征信,然而洛阳牡丹确为天下第一。其花富贵雍容。看着甚好,画出来,却往往不能免俗,总以太过富贵故也。
八九年前,我去洛阳,公余看牡丹,曾写过一首词,抄在下面:
《昼夜乐·洛阳逢牡丹节》:
洛阳不是新游处,却偏如,初相遇。焚香白马禅林,满眼桐花柳絮。南北行人遮道路,得几个,酒朋诗侣。毕竟古中州,固多风流趣。
名城日暖群芳吐,祗牡丹,香尤著。姚黄魏紫偕荣,铁艳银娇休妒。最羡晨红端正好,趁露华,要留春住。兴会入龙门,遍仙窟云雾。
这里写到的姚黄、魏紫、晨红等等,均为牡丹花中名种。内蒙古大田种牡丹不知行不行,但芍药花的确成功地在内蒙古烂漫起来了。每年“五一”前后,和林县的芍药花是人们观赏的热点之一,人自惜花,花不负人。
谷雨花信二候是荼蘼。
荼蘼,蔷薇科木本植物,一名佛见笑,又有独步青、百宜枝、雪梅墩数名。
明陈继儒《致富奇书》卷之二花部说荼蘼“四月初开花,多刺。”
《花镜》说“荼蘼花有三种,大朵千瓣,色白而香,每一颖著三叶如品字。青跗红萼,及大放,则纯白。有蜜色者,不及黄蔷薇,枝梗多刺而香。又有红者,俗呼番荼蘼,亦不香。”
有人认为荼蘼花不吉利,因为,荼蘼是春天最后开花的植物,它开了也就意味着春天结束了,就要“三春过后诸芳尽”了。王淇《春暮游小园》就说:“一丛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开到荼蘼花事了,丝丝夭棘出莓墙。”
其实,荼蘼花之后,花还很多,也仍然在争奇斗艳,只是南方的二十四番花信风到了二十三番罢了。
关于荼蘼花的故事很多,有的还涉及佛典。这里说一个范镇飞英会的故事。据《曲洧旧闻》记载:“蜀公(范镇)居许下,于所居造大堂,以长啸名之。前有荼蘼架,高广可容数十客。每春季花繁盛时,燕客于其下,约曰:‘有花飞堕酒中者,为全釂一大白。’或语笑喧哗之际,微风过之,则满座无遗者。当时号为‘飞英会’。传之四远,无不以为美谈也。”
谷雨花信三候是楝花。
楝花,属于芸香目楝科楝属落叶乔木。楝属植物大约有20种,其中我国主要是苦楝和川楝两种。内蒙古有没有,我不知道,但我在南方见过楝树开花的情形。觉其郁茂葱茏,繁而不艳,朴素大方,从容适度,很有一番送往迎来之样范。
唐代大诗人温庭筠有《苦楝花》一首,写楝花在莺歌消歇,舞蝶孤单之际,以天香宫紫之品位,从容得体地惜春送春,写得亲切到位:“院里莺歌歇,墙头蝶舞孤。天香薰羽葆,宫紫晕流苏。晻暧迷青琐,氤氲向画图。只应春惜别,留与博山炉。”我喜欢温庭筠,因为他才思敏捷,凡八叉手而诗成,人号“温八叉”。
我在《汉宫春慢·谷雨》中说:“魏紫姚黄孕育,羡赏玩对酒,品鉴吟诗。任他荼蘼春老,苦楝花垂。”说的就是谷雨花信。
谷雨节气之后,二十四番花信风结束了,原野上却仍然花开正艳。内蒙古此际,连翘、野杏、垂丝海棠、蒙古扁桃、柄扁桃、榆叶梅、少花顶冰花、稠李、霸王、车前、单瓣黄刺玫、含笑、山桃、细叶鸢尾、狭叶锦鸡儿、小花金银花、紫丁香等仍然开着。而还阳参、乳浆大戟、狠毒花、鳞叶龙胆、漏芦、蒙古蒲公英、蚓果芥、紫丁香也即将绚烂起来,装点起壮美的北疆大地。
谷雨农事
谷雨这个节气,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均在15℃以上,长江以南地区常有100毫米左右的降水。内蒙古则有“清明断雪,谷雨断霜”之说。由谷雨到立夏,内蒙古东北部气温在5~8℃之间,其他地区在10~15℃上下。正常年份,降水量较前面节气会有所增加,虽较南方少得多,但一般都可见到第一场春雨。以赤峰为例,谷雨节气期间平均气温11.5℃,平均降水量12.6毫米,日照时数135小时,10厘米地温11.4℃ 。与此前相比,雨水逐渐增多了,有些地方会迎来第一场透雨。若雨水至谷雨无雨,则为大旱之兆。
谷雨是春之尾声,此时,内蒙古西部和东南部较温暖地区大田作物播种即将进入高潮,所谓“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指的就是这种情形。玉米、高粱、谷子等谷类作物陆续播种,如果采用覆膜技术的还可以适当提前播种。河套地区向日葵、阴山以北旱地马铃薯等也已经开始或准备开始大面积播种。而天气寒冷的呼伦贝尔地区,此时,春小麦处于播种或出苗阶段,其余作物尚不能播种。内蒙古种植水稻的地区,此时要开始育秧,种果树的要嫁接,果园要适时追肥养护。草原牧草开始返青,要注意,这是畜禽防虫的关键时期。对了,此时,还不能忘记要防止“倒春寒”等一些反常天气。要做的事情可以说是千头万绪,但农民都安排得有条有理,一丝不苟。
我在《汉宫春慢·谷雨》中所说:“霜收雪断,展身手,西亩东陂。应又是,五更半夜,晴阴牛马锄犁”,正是此时写照。对于谷雨这个节气,老百姓充满期待与敬畏,请看农谚里表达出的心声:“谷雨前后一场雨,胜似秀才中了举”“谷雨有雨兆雨多,谷雨无雨水来迟”“谷雨下谷种,不敢往后等”“十年老不了一个人,一天误掉了一个春”。说实在话,内蒙古,除少数地区外,谷雨这个节气,或者径直说整个春天,大田墒情都比较差,农民们就是在这样的气候环境中耕耘劳作,年复一年,让饭碗端在我们自己手里。
谷雨礼俗
谷雨节气的礼俗,有古代士大夫的流风余韵,也有民间的故老相传。
谷雨礼俗之“高大上”者,比如茶贡,即于谷雨节前,邑侯采办洞庭东山碧螺春茶入贡于朝廷。再如旧籍所谓之谷雨三朝看牡丹,亦盛况空前。牡丹花盛之处,士女游观,远近踵至。或有入夜穹幕悬灯,壶觞劝酬,迭为宾主者。号为花会。蔡云有诗记此曰:“神祠别馆筑商人,谷雨看花局一新。不信相逢无国色,锦棚只护玉楼春。”其实玉楼春并非牡丹佳品,俗多尚玉楼春者,以其价廉而又易于培植也。看到这些记载,想起王元之的那首诗,实生感慨:“王元之谪齐安郡,民物荒凉,殊无况。……”,作诗曰:“忆昔西都看牡丹,稍无颜色便心阑。而今寂寞山城里,鼓子花开也喜欢。”不知道当初人们驷马高车,出将入相,熙熙攘攘,利来利往,后来究有何等感慨,会不会好多人像《五灯会元》里所说,当下“悟得”呢?
谷雨民间礼俗,则多祈盼天遂人愿,去百病,得康宁,雨水谐调,丰收安泰。比如农人的“禁杀五毒”,一面到田里去实际操作,一面还要张贴“谷雨贴”,以祈毒害不侵。再如南方的渔民“祭海”,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风涛不测,自然要祈求平安,有无神灵,至少有一个心理安慰和寄托。另如内蒙古赤峰等地“祭仓颉”,此俗中有敬惜文化之深意存焉。至于“走谷雨”,“赏花”,内蒙古本来无此习俗,或虽有而流行不广。但如今人们交流广泛而亲切,于是也渐渐地流行了。
清明谷雨两个节气,南方新茶上市,品质好 ,名目繁,明前、雨前,雀舌、瓜片,我们有的连名色都理不清,且自家不具法眼,焉能分辨优劣。内蒙古旧时传统饮食习惯,肉奶当先,蔬米次之,瓜果又其次也。饮茶,不少人还是黑茶白茶,茶铛旋煮,大碗端来,畅快饮尽,解却心中一大块垒。此种饮茶情形,虽输与南方三分细腻,却展示北疆十分豪气,想来也煞是快活,觉胸次间爽气顿生。现在,生活越来越讲究,细斟慢品的人渐渐多了。记得我2002年到四川去,是随团学习,兼带旅行,坐车行至一山间小镇,见一卖茶女孩儿,一面卖茶,一面娓娓而谈,风俗民情,山水形胜,纚纚如贯珠,潺潺如流水。当时后悔没有录下音来,否则就是一篇真纯的散文。与我同行的翟建军每次说起来,也与我一样感到遗憾。好在我当时即兴填了两首《浣溪沙》,留下了一点记忆:
其一曰:“道上澄溪五彩霞,修篁掩映野人家。联翩游客尽停车。 啼鸟有心争宛转,小姑无赖自清华。几番盥手试新茶。”
其二曰:“早向回廊列羽卮,和风无日不来窥。宜人景物正芳菲。 对客殷殷夸旧雨,分茶款款舞杨枝。一般言语啭黄鹂。”
我希望读者从中看出普通南方女孩儿的清新风采,或许从中也能嗅得出一丝丝新茶之淡雅香气来。
说了半天,还是南方的礼俗多。我突然想起,谷雨时节,正是我们田埂地头上苘麻菜长得青而且嫩的时节。我们从小,家人就会带着我们,或者径由我们自己,挎着一个柳条编的小筐儿,拿一把小铲子去挖苘麻菜,挖回来,择选好的,放在水里泡一泡,我们叫“升一升”,然后清洗干净,或者送人,或者自己吃,自己吃是蘸着酱吃,如果没有酱,就加一点盐或蒜汁,那时酱油是稀罕物儿,平人家里平常时节是不会有的。把苘麻菜送人,我印象十分深刻。我们村里小学有个郝老师,很年轻,教我们时才二十岁左右,特别有才,上课认真,写一手很潇洒的瘦金体,对我非常好。记得每次挖了苘麻菜回来,妈妈都挑出最好的,细心洗好、升得鲜鲜活活、支支楞楞的,用洗干净的器皿装好,让我给郝老师送去。我觉得,那时,我手里捧着的是村人们尊师重教(是这个意思,这个词当时我们都不会说)的浓浓的情谊,是一缕缕像苘麻菜般微苦而新鲜的情谊。后来,我写过苘麻菜,也是一首浣溪沙:
“日暖风旋细弄沙,陌头山杏两三花,渠边苦菜发新芽。
素手撷来清水洗,微盐调就蒜汁加。人生正味此无涯。”
苦菜者,苘麻菜也,也叫曲麻菜,反正是苦的,但当时吃得新鲜,至今尚有回甘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