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的胃口不好,吃东西不喜欢重茬(两顿饭不喜欢吃相同的食物),可那时候老百姓大多穷困,没什么好吃的,母亲便用那从生产队挣工分换来的一点玉米和小麦,磨成面粉,变着花样给我做各种各样的馅饼。
最好吃的馅饼是油滓馅饼,先买一块肥肉或未加工的猪板油,洗净,切成小块,放在锅里翻炒,把油炸下来,肉或猪板油就炸成了金黄的油滓。先把油滓用漏勺捞出来,然后把油盛在粗瓷大碗里以便炒菜时用。
油滓是油滓馅饼馅的主料,把油滓剁成碎块,拌上萝卜丁或萝卜丝,在加上剁碎的粉丝(粉丝先得用热水泡),撒上葱花、蒜末、姜末、胡椒粉,淋上一个鸡蛋的蛋液,再拌上盐,就是馅饼的馅料,闻着都显得特香。
母亲一般在做好馅料后才开始和面,有时和的是玉米面,有时和的是小麦面,都得先发酵,和玉米面是用苏打发酵,和小麦面是用面头发酵(面头是前一次发面做饼时留下的富含酵母菌的小块面团),苏打发酵后的玉米面直接团成团,包上馅,放锅里蒸。面头发酵后的小麦面则需用碱水再次和一下,等涨几分钟,才能团成团包馅,然后蒸或者烙。两种馅饼吃起来各有各的特色:玉米馅饼吃起来松散,香味持久;小麦馅饼吃起来特别有嚼劲,馅有很特别的鲜味。吃这两种馅饼,我都能吃到实在吃不下去为止。
其次好吃的馅饼就是韭菜鸡蛋馅饼。先把韭菜洗净晾干,然后切成小段,在把鸡蛋打进韭菜里,和葱花、蒜末、姜末、香菜末、胡椒粉一起搅拌。在包之前撒盐搅拌均匀,如果盐放得早了,馅里会有许多汁液,不好包。韭菜馅饼一般是用小麦面和面发酵,面发好后同样得使用碱水再次和,然后涨几分钟。韭菜馅饼一般不采用蒸的方式,而是先把涨好的面放案板上擀成不太厚的面基,然后把馅均匀地摊在上面,再包起来团成团,最后擀成大饼形状,放锅里烙,这样烙成的韭菜馅饼吃起来鲜香可口。
再就是野菜馅饼和南瓜馅饼比较好吃了。春冬季节一般吃野菜馅饼。春冬季节,野外有各种野菜,冬季如野胡萝卜、野葱、野辣菜,春季如蒲公英、猪央央等,都可以挖来洗净剁成末,做馅料。夏季秋季节则主要吃南瓜馅饼。先把南瓜削皮,然后切成丁或丝,然后包进发好的面团里,最后放锅上蒸。这两种馅饼,玉米面和小麦面都可以做外面的包衣。
还有一种馅饼叫夹心馅饼,是用玉米面做饼芯,小麦面做包衣。玉米面拌上苏打葱花、蒜末,放上盐巴,然后拌匀,再团成团,小麦面不发酵,直接擀成两张薄皮,把玉米面团放在其中一张小麦面薄皮上,也擀成比小麦面薄皮略小一些的面皮,再放上另外一张小麦面薄皮,然后把两张小麦面薄皮的边捏在一起,放在锅里烙,这样的夹心饼内黄外白,又咸又香,也很好吃。
不怎么好吃的馅饼是玉米锅巴,是直接把葱花蒜末放玉米面里,然后放上盐巴搅拌,成为饼料。然后在锅里刷油,把拌好的玉米面直接均匀地布撒在锅里用铁铲压实,用文火烙成饼。这种饼虽然也香,但坚硬难嚼,别人都觉得好吃,可我却不怎么喜欢吃。其实这个已经不算是馅饼了。
最不好吃的馅饼是窝窝头。做窝窝头的原料是磨豆腐过滤下来的豆渣,直接拌上葱花、盐巴,捏成窝窝形状,放在锅上蒸。在年成不好的时候,吃窝窝头也能避免饿肚子,窝窝头的味道也不错,就是吃起来点有拉嗓子(喉管感觉食物粗糙),反正我不喜欢吃。
能吃的馅饼馅料还有许多种。
母亲不仅能用各种食材做馅料,而且也能做各种形状的馅饼,特别是小麦面做包衣的馅饼,它能做成小鸡形状、小兔子形状、老虎形状、龙形状等各式各样的形状,做好后,再在饼上用颜料绘上色彩,栩栩如生,更能增加我的食欲。
母亲现在已经去世十多个春秋了,但她所做的百变馅饼,却永远地留在我的记忆深处,如同她永不逝去的形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