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石艳萍的头像

石艳萍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208/30
分享

重读鲁讯小说《伤逝》

(一)

20年前初读鲁迅惟一的爱情小说《伤逝》时,读到子君的死,一连几天心情都非常沉重。岁月虽说能够洗涤忧伤。20多年的星移斗转,人世变迁;

小说具体的内容大半忘却,偶尔约略忆起,心中却依旧残存着丝丝缕缕隐隐约约的怅惘。今日再次重读,眼泪依旧像断线的珍珠,无从阻止。

爱情是一把双刃剑,它能给人以强烈的愉悦,给人以力量,激发人的创造潜能;同时,它也能给人以生命不能承受之重,给人带来毁灭和灾难。一代文豪鲁迅早已与我们永辞,然而他那深邃的思想,对爱智性地解读,依旧能够惊醒现代人;如声声炸雷,字字句句都在提醒着——爱之快乐中隐藏着巨大的凶险。在爽朗的笑声中,隐藏着使人毁灭地狱险烈焰。

悲剧作品的震撼效果,就在于把美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思想家鲁迅更是深深地懂得这点。 

在《伤逝》中,鲁迅一改辛辣犀利的笔触,用细腻委婉的笔调,塑造出了一个单纯美丽、智慧娴静而又柔美的女子形象;然后毁灭给我们看,从而达到醍醐灌顶、振聋发聩的艺术效果。让我们去思考:什么是爱情?应该怎样去爱?怎样才能躲避爱之凶险,尽兴畅饮爱之甘美蜜汁。 

无疑,涓生和子君,都是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知识青年,他们热情如火,一个儒雅英俊,一个聪慧美丽。文学大家鲁迅在小说中,更注重呈现他们的思想发展历程。小说故事情节相对简单,作品却影射着丰富的社会内容与人生内涵。在小说中,人物生活物质条件的变化,与人物情感的变化水乳交融地融合在一起,从而真实地呈现给人们,作为每一个社会人的真实生存处境、真实生活经历、真实生命历程。

涓生和子君,他们的爱是纯洁的,真挚的,热烈的;同时又是幼稚的,不成熟的。也正是因为这点,必然导致他们爱情悲剧的发生。

两个一见钟情的青年男女,都追求自由恋爱,无视封建家长包办的婚姻习俗,他们追求个性解放,个性自由,并用勇敢的行为,去实施自己的爱情理念。 

子君出生于富足的富裕家庭,受到一定程度奢侈生活方式的影响;然而她思想进步,敢于为了所爱的人,毅然与自己生活条件优越的社会阶层决裂,全身心地投入到对涓生的爱情生活中。可惜的是,她太单纯了!她只是为了爱而去爱,没有经过充足的理性思考。也正是因为她这种盲目感性的爱。使他丧失了思考的能力。他将热烈的爱情,飞蛾扑火般转化成了一种平庸的自我牺牲行为。她把全部的爱转化成了小家庭中,对涓生日常生活的细心照料和对他工作的支持,把炽热的爱,转化成了繁杂的家务,这是对爱的牺牲行为。

然而没有想到的是,这种爱的奉献行为,竟然成为了涓生否定自己的原因。在涓生的眼中,竟被解读为:目光短浅,没有远大的抱负和追求。也正是因为这种由时代进步思想,向封建家庭妇女形象的转变,为他们爱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当涓生的工作被辞退的时候,习惯于埋头做家务的子君,面对严酷的物质生存危机时,她惶恐胆怯畏惧了;就像失了翅膀的巢鸟,面对巢穴将覆时,表现出来的惶恐和脆弱。女人总是感性的,惶恐恐惧之中,不可能隐藏自己绝望和凄惶的感受。可悲的事,这种恐惧、不安和脆弱,被涓生解读为对自己的冷淡怨恨与不爱。解读为对自己的轻视、不信任和淡漠。并深深刺伤了涓生的自尊心。涓生不可能再去爱,自以为不爱自己了的子君;涓生不可能再去爱一个,只看重物质生存条件的子君。

就是这种情感的误读,导致涓生也产生了对子君的淡漠怨恨,从而发展为对爱情的否定。当涓生对子君说出“我已经不爱你了。”还爱着涓生的子君如遭雷击,爱的大厦轰然倒塌。至此,一段从热情勇敢与旧社会决裂开始的爱情,彻底宣布以失败告终。子君悲惨地返回到自己决然反抗过的社会阶层中去。在斥责轻蔑和冷眼中,走到了自己悲惨生命的尽头。

故事发生的背景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然而物质和情感之争,还在如今社会的万千爱情舞台永不停歇地上演着。现代版的《伤逝》依然在一个个鲜活知识青年的心灵和生命中上演。

今天我们重读《伤逝》,我们再次思考的,是人类社会中永恒存在的一个主题。而这一主题,也必将在以后的千万个世纪中永恒地重复上演。只要《伤逝》在发生,我们的思考就永远不会停止,鲁迅智慧闪光的思想,也永远不会在人们的星空中暗淡下去。 

(二) 

诚然,在现实生活中,单纯的感情,单纯的物质,是不存在的。感情和物质的矛盾是纠缠在一起的,他们是共同发展,互相影响的。没有纯粹的。不受物质影响的感情,也没有不带感情的物质行为付出。

这篇小说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人们避免在相爱的过程中彼此误解,引起双方情绪化的互相冷淡,导致爱情悲剧。 

我们试想一下,如果子君和涓生能够敞开心扉彼此交流,是不是就能避免悲剧的降临?也就是他们彼此的不坦诚,彼此情绪化地误解,导致了他们的悲剧上演。 

我们想一想,当子君由于涓生辞职,而对涓生冷漠的时候,涓生耐心地去和子君攀谈,理解她真实的心境。

或者,如果子君能够敞开心扉,告诉涓生,她深爱涓生,她不是因为不爱他而冷淡他,他是担心他们的生存前景,影响了心情。 

不能敞开心扉、彼此交流,是他们的爱情悲剧的根本原因。爱情应该是携手共同去走两个人的路。

如果当家庭的生存危机出现时,子君能够承担起这一责任,而不是只让涓生一个人承担,把这生存的物质责任推在涓生一个人身上,而是思想意识中,认为生存的物质,前提是两个人应该共同承担的,就不会对涓生有所怨尤。

从某一点上来说,《伤逝》爱情的毁灭,爱情的悲剧,是由两个人共同促成的。 

(三) 

在涓生这里,从初遇的倾心到同居,子君身上一些自己不喜欢的生活习惯,这都是对爱情幼稚认识的体现。

涓生没有想过,世上不会有另一个人是尽善尽美的,另一个人不会和自己在任何一个点上都是完全一致的,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过往,有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不可能有两个完全思想意识,在任何方面都一致的这样一个人。

他没有认知到爱情并不是要找一个和自己所有的认知都一样的人,也不是要去寻找一个尽善尽美的人,这个人是不存在的。爱只是去爱爱,是一种行为和选择。爱一个人是包容对方的一切,爱一个人,是彼此互相影响,彼此互爱宽容。 

彼此共同自信,共同去创建自己的未来。彼此互相影响,两个人产生一个共同的思想,选择一条共同的路,用爱,用包容去创建幸福的人生之路。 

当然,在涓生被辞退工作的时候,子君情绪化,但人都是感情动物,很难不去情绪化。

涓生在子君冷淡他时也情绪化,正是因为子君对他冷淡,这种情绪化导致了涓生的情绪化,导致了涓生错误的认知。误认为子君不再爱他,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自己也不爱子君了,并以行为体现。

但爱情本质上,很大成分上就是一种感情,在处理感情问题上,谁能够完全的不情绪化?理性的澄明之水在爱情上很难适用的,因为爱情它毕竟是一种感情,它并不是完全的适应于理性、理性的逻辑和思考。

两个决然相爱的人,就这样在情绪化的冷淡中,在彼此的误解中,上演了不可避免的人间悲剧。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