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重游西岳庙
文/闲者(西安)
在中国,大凡有名山大川的地方,几乎都有庙宇,这是中国著名风景区的主要特色之一。
寺庙、宫观无论是富绅捐建,还官家出资修建,或是和尚僧侣们化缘集资而建,都必定是先有山,后有庙。
自古以来,西岳华山以其“势飞白云外,奇险冠天下”的磅礴气势和巍峨雄姿,驰名中外,赢得了“天外三峰”的美名。
在华山脚下,就有一座气势恢宏的皇家庙宇——西岳华山神庙,人们称"西岳庙"。西岳庙似华山镶嵌的一颗灿烂的明珠,以其雄伟的建筑、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物,冠名古今。
西岳庙被称为陕西的“小故宫”,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区东约1.5公里的岳镇东端,是道教主流全真派的圣地,庙内供奉的是西岳华山兵神金天王,是历代帝王祭祀华山神的庙宇。
西岳庙,这里,记载了我太多的回忆;这里,也曾留下我采访过的足迹;这里,早已在我的脑海里烙下深深的印记。
2020年伊始,腊八节这天,我和老伴应邀参加朋友孙女的出阁宴,来到西岳庙隔壁西侧的方圆御宾轩酒店。出阁宴毕,我们一行人迈步重游了西岳庙。当我再次踏进西岳庙大门的瞬间,记忆的闸门便随之打开,思绪万千,一股脑的涌上心头。
那是四十多年前,我入伍来到华山脚下的"丁字路口"部队服役。从连队战士、班长,到团宣传股新闻报道员,再到团里的新闻干事。我担负着全团的文字摄影报道任务,同时也对驻地的新闻素材广泛关注,进行了大量的宣传报道。
记得,我曾多次应约到西岳庙进行采访,与西岳庙文管所的同志一道实地考察,整理有关文稿,向媒体和内参大声疾呼:迁出驻军,恢复庙宇,抢救文物,保护文物。
西岳庙在清末衰落后,在民国中原大战时期(1931—1932年)为西北军驻防,其后为国民革命军第72后方医院占用,新中国成立后为西北荣军总校驻扎。1969年至1994年成为国防科工委32基地的军事管理区。
1979年,西岳庙文物管理所正式成立,并开始收回了中轴线建筑的管护权,对石雕、石刻、古建筑采取了保护措施,搜集、整理了一些历史文化资料,征集了一批珍贵的文物。到了八十年代先后修复了金城门、棂星门及西城墙的部分塌陷段,拆除了庙门前棋盘街的17家单位36户的居民住房。
1994年6月11日,西岳庙由国防科工委正式移交给陕西省人民政府。1996年4月18日,西岳庙正式对外开放。
自1994年国防科工委32基地搬出西岳庙后,我还是第一次重游西岳庙,并一览全貌。登上万寿阁,遥望西五岳,五峰似莲花,气势如磅礴。一晃几十年,当年冷森凄凉、破旧不堪的地方,如今亭台楼阁修葺一新,成为国家五A级景区。
此时,我感慨万千:西岳庙的兴衰,正是我们民族历史的见证。人们在这里曾祭祀过华山神,而华山神却无力主宰西岳庙的命运,这是神的悲哀,更是帝王们的不幸。只有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政府斥资把这一历史古迹加以维修和保护,并向游人开放的时候,西岳庙的价值才真正凸现出来,从此焕发出勃勃生机,笑迎四面八方宾客。
提起西岳庙,当地群众都说“先有海甘寺,后有雪映宫”,传述着这座形似北京故宫的建筑往事。据记载,远在西周时,这里就是天子巡狩和祭祀山川的垣址。而大兴土木,则始于汉武帝,距今已有两千一百多年。
相传,当时选址建筑西岳庙,大家七嘴八舌没有个成熟的意见。时值炎夏,忽然刮起一阵狂风,狂风过后,从华山上涌来了团团乌云。不一会儿,纷纷扬扬的雪片就飘起来了。大约下了有半个时辰,风停了,云散了,地面盖上了一层白皑皑的雪。雪地里,只见一只兔子跑来跑去。跑了一阵后,兔子不见了。
人们走过去一看,兔子跑出的痕迹竟是一幅线条清晰、美观大方的建筑图!于是,大家就把它记了下来。这就是西岳庙兴建图的来历。它的图形来自雪中,人们都叫它“雪映宫”。实际上它的名字叫“集灵宫”,魏文帝时又改名“西岳庙”。
为寻觅历代帝王的虔诚所在,我怀着好奇的心情,漫游在这座神奇的庙宇里,试图揭开西岳庙神秘的面纱,探寻隐匿在殿宇楼阁深处的故事与传说。
漫步西岳庙,但见 “百丈层楼隐深树,飞甍正欲摩苍穹”。西岳庙坐北向南,朝向华山主峰,主要建筑沿着南北轴线左右对称,前后分为六个空间,由南向北建筑依次有五凤楼、棂星门、石牌楼、金城门、灏灵殿、御书房、万寿阁、望河楼等,殿堂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古朴壮观。
西岳庙内,古色古香的建筑,历史悠久、文物丰富,从西汉创建至今,经历了两千余年的风风雨雨、人间沧桑。巧夺天工的布局,硕果仅存的遗迹,一起构成西岳庙庄重威严的神韵。
由于五岳庙中建庙最早、占地面积最大,还被称为“五岳第一庙”。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西岳庙永存在浩繁的史籍中,也见证了中华民族前行的足迹。
当我们行走在石板铺砌的甬道上,仿佛徜徉在千年的历史沉淀中,似乎能感受到历代帝王对华山的敬仰和对神灵的崇拜。
是的,在古人心中,每一方山石、每一块田地、每一座城池都是有神灵主宰的。小山小岭,主宰一方的神灵被称作“山神”,而对于华山这样巍峨的大山,主宰的山神被尊为“帝王”,华山神则被尊称为“华山大帝”。
“华山大帝”,当然也一定要有一座宏大的庙宇才行。于是,在公元前134年,拥有雄才大略,亦好神仙之术的汉武帝,集古代祭祀制度之大成,在华山脚下黄埔峪口,创建了祭祀西岳神的第一座庙宇——集灵宫。
东汉桓帝时将集灵宫迁于今西岳庙址,并将集灵宫改名为西岳庙。此后千百年间,因为华山奇险挺拔,无法登上华山顶峰的56位皇帝就曾在西岳庙内完成对华山之神的祭祀大典,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西岳华山神,在世人心里,一直是非常灵应的神仙。据说乾隆年间,陕西三年大旱颗粒无收,陕西巡抚毕沅在西岳庙求雨灵验,大雨下了三天三夜,解除了旱情,相邻的省均受益,陕西巡抚上表乾隆,龙颜大喜。
来年,陕西巡抚上表,大意说:“西岳华山神如此灵验,惠及百姓,可他的神庙已破败不堪,请求修葺。”乾隆爷爱民如子,当即下令从内务府拨银12万两,“敕修西岳庙”。
作为一代帝王,本可以用国库银子,且理由充分,乾隆皇帝却动用了自己的私房钱,由内务府拨款,确实令人感动。现在,庙中还存有乾隆四十二年“重修西岳庙碑”。
游走西岳庙,处处有故事,件件有讲究。一个角度,一则故事;一种感情,一份惦念。这座文化的宝库,散发出巨大的磁场,吸引着我们流连忘返。"走马观花"几个字不适合用在这里,唯有看、听、触、思,全身心地投入感受,才能体会到它的真谛。
岁月,曾在一片祈祷声中远去,留下几多遐想,几多感慨!西岳庙,真的值得再来,值得重游!(全文约2620字)
(草于2020.1.2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