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长安闲者的头像

长安闲者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004/22
分享

[随笔]摊煎饼/文/闲者

[随笔]摊煎饼

文/闲者(西安)


自新冠疫情以来,我逐渐地习惯了蜗居生活。每天,除了读些书,写些文字外,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是上街买菜,下厨做饭。整天琢磨着如何科学搭配食材,让一餐一饭美味可口,让全家老少吃得开心,让平凡日子有滋有味。


在关中东府,有许多美味可口的特色美食,其中就有煎饼。


煎饼的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北方地区传统的主食之一。


据史料记载,煎饼,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关于关中麦面煎饼起源的具体年代,难以考证。有传说是在古代战争中无意间发明的。


在甘肃嘉峪关,发现了一批魏晋时代墓葬,出土大量彩绘砖画,其中就有两幅摊煎饼的图像。


东晋王嘉在《拾遗记》中说:“江东俗称,正月二十日为天穿日,以红丝缕系煎饼置屋顶,谓之补天漏。相传女娲以是日补天地也。”


隋人的《述征记》说:“北人以人日食煎饼于庭中,俗云薰天。”人日这一天指正月初七。


明代刘若愚在《酌中志》说:“二月初二日,各家用黍面枣糕,以油煎之,或白面和稀摊为煎饼,名曰熏虫。”


煎饼,也用于乞巧节。《岁时杂记》上说:“七夕,京师人家亦有造煎饼供牛女及食之者”。七夕之时,京城人自己要吃煎饼,也要供祭牛郎织女。


清代蒲松龄《煎饼赋》中写的煎饼:“圆于望月,大如铜钲,薄似剡溪之纸,色如黄鹤之翎”。这是山东大煎饼,源于山东泰安,传说诸葛亮被围沂河、涑河,在无锅灶之时,用铜锣制作而发明的。


煎饼的历史悠久,根据地域不同,制作方法各异。按原料区分,有麦子煎饼、玉米煎饼、高粱煎饼、小米煎饼等等。


关中煎饼,是关中地区一款历史悠久的地方传统风味美食,其特点是松软滑爽,面菜合食,味道和谐,芳香宜人。


清明过后,关中地区气温逐渐升高,百姓人家喜爱摊煎饼,调剂初春、冬日之饭食单调。


到了夏天,关中人更爱吃煎饼。夏日天长夜短,农村午饭习惯吃面食。吃完后“歇晌”。等到下午五六点钟时,再吃一顿饭,就叫“吃半后晌”,煎饼便是“吃半后晌”时的主食。


关中农村夏天待客,特别是丈母娘招待女婿和远方来的亲戚,煎饼更是必不可少的食品。


关中煎饼质软,调料浓厚,配菜清淡,入口松软滑爽,真是糯、筋、滑、辣、香。


煎饼,虽为家常饭食,但其制作方法,还是很讲究的。


关中人把烙煎饼,也叫“摊煎饼”。摊煎饼前,先要和些面糊糊。面糊糊要选用关中产的上等小麦面,添入少许韭菜花、剁碎的嫩花椒叶和精盐,用凉水调和成不稀不稠的面糊糊,盛在一个大盆里待用。


关中农村传统的摊煎饼,炉灶用农家土灶麦秸火最为合适。麦秸火柔而均匀,烙出的煎饼不焦不糊,不生不老,好看好吃。炭火太硬,容易烤糊烤焦,而且不易平均分配火力,麦积火正好可以避免这些缺陷,属于微火。


摊煎饼,适用平底鏊锅,待鏊锅烧热,锅底擦上些食油,舀一勺面糊倒入鏊子中,然后用木制的半月形“踅子”把面糊均匀地四周摊开摊匀拉平,当煎饼凝结变色微黄,保持锅下火温,四周边沿翘起时,用锅铲翻个过,再烙另一个面,上色即成。


如今,有了电饼铛,城里人摊煎饼不再那么劳神费力了。前些年,我买了一个北京的利仁牌薄饼铛,用它来做薄饼真是太方便啦,还不用担心会糊掉!这种薄饼铛自动恒温,安全节能,结构简单小巧,操作简便,制作薄饼用具少,耗时短,作出的薄饼大小厚度也很均匀!


每次制作时,先把面粉和鸡蛋混合,加些水用打蛋器搅拌均匀。面糊的稠度应与浓奶油相似。搅拌均匀的面糊即可使用,如能饬个把小时,效果会更好。


把搅拌均匀的面糊倒入专用面糊盘中。接通电源指示灯亮,烤铛开始加热,预热约2分钟指示灯由绿变红即可开始烤制。


将薄饼档翻转过来,倾斜着浸入面糊,然后平放在面糊中使其粘裹到烤盘上。粘裹时间不宜太长。将薄饼铛从面糊中移出翻转过来,大约3~5秒钟左右,饼表面变色,边缘微黄,饼即做好了。用筷子或小木铲松开边缘即可将煎饼盛入盘中。


关中煎饼,一般都是卷着菜吃。配菜一般有醋溜土豆丝、韭菜炒鸡蛋、黄瓜切丝、肉沫炒粉条、醋溜绿豆芽、鸡蛋炒青辣子、豇豆炒肉沫等等。还可配些蒜泥油波辣子调料汁。


吃的时候,摊开煎饼,将以上配菜卷入煎饼中,蘸上油泼辣子蒜水水,十分有味。


把卷了菜的煎饼卷送入口中,轻轻咬下一截,细细咀嚼,顿觉齿颊留香,只觉得一股熟悉的味道香在嘴里,甜在心上,陶醉在有滋有味的平凡生活中。


春天来了,春暖花开,春鲜盈盘。要不要也动动手摊上一次煎饼?尝尝这春卷的滋味,让这简单平凡的日子滋润起来!


这正是:

圆圆煎饼金又黄,

松软滑爽屋生香。

滋养华夏好儿女,

风味美食誉城乡。

(2020.4.18)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