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长安闲者的头像

长安闲者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3/19
分享

泉州有个“洛阳桥“/文/闲者(西安)


文/闲者(西安)

桥,是路的连接和延伸。桥,如一道彩虹,将河流的两岸连接,将历史和现代连接,将天地自然与文人心灵连接 。

桥,有说不尽道不完的故事:古诗雅韵里,她是骚人墨客们的把酒言欢;神话故事中,她是许仙白娘子的约会圣地;思乡心切时,她是父母亲送别的一弯新月。

在这绚丽多彩的世界里,桥,有各种各样,千姿百态:小巧精致的石拱桥,交错雄伟的立交桥,回旋别致的九曲桥……桥与山水结合,会给人以美感。世间的桥有千千万,但给我印象最深的,则是泉州的洛阳桥。

2018年国庆期间,我陪老伴结束了厦门之旅后,来到"佛国圣地"泉州,在此小住了四天三夜,自助游览了若干景点,值得回忆的还是洛阳桥。

洛阳桥,原名“万安桥”,位于泉州东郊的洛阳江上。它与北京的卢沟桥、河北的赵州桥、广州的广济桥,合称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桥,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也是世界桥梁筏形基础的开端。

洛阳桥,是北宋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造的工程。从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至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历时7年,耗银1400万两,建成了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桥,至今已近千年历史。

洛阳桥以特有的魅力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来此驻足。这座桥不仅是名桥,还有一段蔡襄造桥的神奇传说!

相传,端明殿大学士蔡襄为了造桥,巧用聪明的睿智,被封为回归原籍做官,得以建造这座就是瞩目的洛阳桥。蔡襄,字君谟,号端。自小聪明伶俐,二十岁中进士,后来授封为端明殿大学士,深受皇帝器重。他在京时,挂念着建造洛阳桥之事。为了能尽早回到家乡完成母亲的心愿,他突破了朝廷不准文武官员回原籍做官的规定,利用智慧,令皇帝在无意间御口难收,说出了命他回乡做官的"圣旨"。

蔡襄利用陪皇帝游玩御花园的机会,事先暗中叫一名太监在皇帝经过的路边芭蕉叶上,用毛笔蘸蜂蜜写了八个大字,蚂蚁嗅着香甜味,围拢来食蜜,排成了字阵。当皇帝经过这里,看见芭蕉叶上蚂蚁排布的字阵,顺口念道:"蔡端蔡端,本府做官"。蔡襄等皇帝刚念完,赶紧倒身下拜谢恩。

皇帝笑着说:"朕是念叶子上的字,并非下旨,你不要当真"。蔡襄跪着不起,说:"君无戏言,万岁岂可失信于臣"?接着,他又将母亲许愿造桥的事情向皇帝讲了一遍。皇帝被他感动了,就下旨派他回到泉州府做太守。后来,蔡襄就建造了这座闻名中外的洛阳桥。那段蔡襄造桥的传说,不仅在当地广为流传,已深深根植在洛阳桥每一块石板中,并且留在走过这里的每一位游客心中。

当我站立桥头,才知道“洛阳之桥天下奇,飞虹千丈横江垂”的真正含义。她虽历经千年沧桑,却保存有当年好履长波、跨越江海、势若飞虹的雄姿。据介绍,这座桥全部由坚硬的花岗岩筑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梁式石桥。不仅首创“筏型基础”建桥墩,而且因地制宜种植海蛎固桥墩,既科学又经济,是我国古代建桥工程的重要发明。初建时桥长360丈,宽1.5丈,武士造像分立两旁。造桥工程规模巨大,工艺技术高超,名震四海。

蔡襄集中了工匠智慧,创造了“筏形基础”,使船尖形的桥墩分开水势,减少了浪潮的冲击力。他又利用海水的浮力,发明了“悬机浮运”,借助潮涨船高,把一块块重达数千斤的大石板,轻轻托举起来铺在桥墩之间,使洛阳桥显示出了奇伟的雄姿。用大长条石齿牙交错,互相叠压,逐层垒砌,筑成桥墩。墩的上下游两头,俱作尖形,以分水势。桥墩间距离不一,视所采用的石梁长度而定,两墩间净孔,约在一丈五、六尺上下。沿岸开采的石梁,预先放在木浮排上,等到两邻近桥墩完成后,即趁涨潮之时,驶入两桥墩间,等候潮退,木排下降,石梁即可落在石墩上。石梁上铺桥面,旁立桥栏,全工告竣。这样筑成的桥墩底盘,即现代桥工中的所谓“ 筏形基础”。

蔡襄发现洛阳江中每一块礁石中,生长着密密麻麻的牡蛎丛,心想要是能采用“种蛎固基”的方法,使牡蛎繁生把桥基和桥墩石胶合凝结成牢固的整体该有多好呵!于是,在桥下养殖了大量的牡蛎,巧妙地利用牡额外壳附着力强,繁生速度快的特点,把桥基和桥墩牢固地胶结成一个整体,这是世界造桥史上别出心裁的“种蛎固基法”,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把生物学应用于桥梁工程的先例。

蔡襄本人在桥建成后,写了一篇《万安桥记》,到了南宋以后,因“ 南渡” 的人日见其多,洛阳桥这个名称才逐渐盛行起来。蔡襄的桥记,后人为之刻在碑石上,现存桥南的蔡襄祠内,明代王世贞说:“万安桥天下第一桥,君谟此书雄伟遒丽.当与桥争胜"。

据《泉州府志》记载,洛阳桥建设经费多为善款募捐,而非政府直接拨款,蔡襄也卖了家里160多亩地,捐献洛阳桥。该桥泽被后世,屹立千年而不倒,以古为鉴,令今人汗颜。站在洛阳桥头,望着滚滚江水,怀想先贤之余,心头又多了几分沉重。

古今中外,大凡人们谈起蔡襄政绩时,无不提及建造洛阳桥的业绩,人们把洛阳桥的建成归功于蔡襄,且历代称赞不绝。历代诗人赞美者尤多,明代徐渤诗曰:“ 路尽平畴水色空,飞梁遥跨海西东,潮来直涌千寻雪,日落斜横百丈虹。” 由此以见一斑。

月光菩萨塔,位于洛阳桥中间一侧,属惠安县,是桥上现存的6座石塔之一,也是最重要的一座石塔。泉州人常说:做人要“站着像东西塔、坐着像老君岩、躺着像洛阳桥”,可见这三处古迹在泉州人心目中的分量。

我伫立在月光菩萨塔前,按多数游客说法,双手合在一起,微闭双目,心中默诵“南无阿弥陀佛”,便有一首律诗《洛阳桥》:

国庆前夕泉州行,洛阳古桥气如虹。

石坊镌刻精雅致,霜蚀雨浸字迹清。

桥基筏固新发明,无双亘古比长城。

石虹漫步水复重,时光荏苒忆蔡公。

泉州,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来到泉州,若没有参观这个泉州地标一一洛阳桥,那就等于白来了。在中国有“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之说。泉州历史悠久,经济开发早在周秦时期古闽越人就已开始。在如此美丽富饶的历史文化名城,走一走,看一看,感受闽南民族的万种风情,体会我国东南沿海的文化底蕴的深邃,真是不虚此行啊!

不知不觉,夕阳西下。在返回市区的途中,我的心情难以平静,对“桥”的认识不断升华:中国,是桥的故乡,自古就有“桥的国度”之称,发展于隋,兴盛于宋。遍布在神州大地的桥、编织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连接着祖国的四面八方。中国古代桥梁的建筑艺术,有不少是世界桥梁史上的创举,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与才能。

桥,一端是启程,一端是归程。中间这一段,有欢笑也有泪水,有哀伤也有快乐,有绝望也有幸福。人生如桥,桥如人生。愿每个人都能找到心中的桥,安稳走过人生每一座桥。(全文约2600字)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