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高家大院”
文/闲者
一座古宅,一段历史。官宦世家,书香门第。悠悠岁月,记录了飞黄腾达的中兴家业;深深老宅,见证着人世沧桑的荣辱变迁。
这是一座古代官宅建筑。这里有一段动人心扉的往事。这里有一幅跨越时空的历史画卷。这里有一首封建官吏生活的真实写照。这里,就是西安的高家大院。
高家大院,始建于明末崇祯年间、距今近400年。这座三院四进式的古宅,典型的中国式传统建筑风格,建筑占地面积为4.2亩,总居住面积为2517平方米,拥有房屋86间。仅仅从占地面积以及规模上看,不凡之处由此可见一斑。
高家大院,位于西安鼓楼北侧约250米,北院门与西羊市交汇处的西南角,被称为“北院门144号”,是一座充满古老韵味的民居。
高家大院,是清代榜眼高岳崧的故居。高岳崧祖籍江苏镇江,明崇祯年间曾中榜眼,后官至太司,从崇祯皇帝手中受赐此宅。清同治十年,子嗣参加科举考试,被皇帝钦点榜眼,得御赐“榜眼及地”牌匾。从明崇祯十四年至清同治十年,高家本族七代为官。
皇帝御赐“榜眼及第”牌匾,令这座大宅一时声名远扬,很多老西安人也习惯叫它“榜眼府”。于是,高家大院也成为陕西省唯一的一座获皇帝御赐“榜眼及第”的私人府第。
高家大院是西安古城内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美,历时最长的一座官宅府邸。院门外有院中院、楼中楼,雕梁画栋,富丽堂皇;进入内院,庭院天井,暗弄明廊,假山亭台,小桥流水,使人仿佛回旋在一个很大的迷宫里。
高家大院内有客房、厅房、厢房、正房、书房、花园、祠堂、戏楼、私塾等不同功能的房间;那些秦砖汉瓦、明清家俱、明清瓷器、楹联文化、名人字画,砖雕艺术;不论石雕工艺还是室内装饰,用料考究,似乎巧夺天工一般。这是一幅跨越时空的历史画卷,更是一首家族文化生活的真实写照,为中国古代精美建筑艺术的直观展现。
高家大院内的大风唐堂会演艺有秦腔、合阳提线木偶、华县皮影戏、华阴老腔,现已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家大院里的戏楼,房梁上的木雕极为精致;气派的大风唐戏楼,古色古香,戏台下的天井,可供近200人同时观看演出,隔墙还有古典服装博物馆,可供选择参观。
初冬的阳光,洒落在青石板铺就的庭院,空气中弥漫着沉静而古朴的气息。我走进了大院,沿着斑驳的庭院漫步,仿佛能够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院内的建筑风格独特,展现了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之美。
这里青砖黛瓦,飞檐翘角,在冬阳的照耀下显得古朴而宁静。院落之间,树木参天,与古老的建筑交相辉映,如诗如画。
高家大院是一座典型的关中传统民居四合院建筑,主体建筑坐西朝东、为三院四进式中轴对称布局,配有南北跨院,戏台、花园等。
走进大院,便有一种闹中取静的感觉,与外面回民街上的嘈杂和喧闹景象形成强烈的反差。古人所谓的“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在此或许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踏进院门,两个门墩上的浮雕是麒麟蝙蝠梅花鹿等吉祥动物,过厅的房门上刻有牡丹、梅花、宝剑、方鼎,上房的门首则为“梅兰竹菊”四君子。
抬头望去,迎面正对着门的是砖墙影壁,雕刻着青龙、麒麟等物,也明确了这户人家的等级非同一般。影壁是第二进院北厢房的墙壁,刚好阻挡了院外人的视线,使其无法望见院内景象,避免“登堂入室”。
绕过影壁之后,便抵达第一进院落。二门及其偏门上的砖雕,虎头瓦当、雕花门窗精美异常,古韵四溢。
走进高家大院,仿佛跨越了时空。火红的灯笼、精美的砖雕、高古的书画、玲珑的绣品、木质的刻花门窗、素雅的青砖黛瓦,依然再现了一个官宦世家的旧貌。
所到之处,“迎紫”、“静远”、“凝瑞”、“在中堂”等匾额,画龙点睛地透露出身居高位者的独特品位;还有客厅、书房及庭院中一副副耐人寻味的楹联,洋溢着淋漓尽致的书卷气:“智欲远而行欲方胆欲大而心欲小;正其谊不谋其力明其道不计其功”、“与有肝胆人共事立身立业;从无字句处读书明理明心”、“重德若树养心若鱼;束身以圭观物以镜”、“谈心直欲梅为友;荣膝还当竹为石”、“晨兴理荒秽心远地偏聊寄武陵意;戴月荷锄归夕露沾衣顿生桃源情”。
沿着中轴参观,左右两边为南北客房。这里原本是高家门客居住的地方,如今南客房成了游客服务中心;北客房则改为科举制度展览馆,里面详细介绍了我国科举制度的文化以及高岳崧的生平,细细地观看了一遍,感觉受益颇多。
迎着“迎紫”的匾额,来到第一进院落的主厅——迎紫厅。“迎紫”二字取紫气东来之意,这里是当时高家主人的会客厅。高大气派的“迎紫厅”,坐西朝东。这里主要是接待宾客、商量事宜,家中有举行礼仪活动之用。
走进迎紫厅内,第一感觉便觉得高门大户果然气派。大厅宽敞明亮,东西通透,高高跳起的屋梁,想必当年高家主人坐在这里宴请宾客,也是十分惬意的。
过了迎紫厅,便是第二进的凝瑞厅。两个厅之间由一个天井过道连接。过道处有一块磨得发亮的正方形的石头,这块石头名叫“过阶石”。
相比迎紫厅,凝瑞厅就显得小了许多,不知道是不是特意而为之,凝瑞厅的光线很暗。凝瑞厅又叫做“退厅”,古时女眷是不见外人的,如果家里来了客人,女眷便要退到这里来,故名。退厅中放置着一个屏风,屏风上雕刻着花纹,看起来十分精美。
穿过“凝瑞厅”后,迎面是高家主人居住的“在中堂”,两边分别是“北厢房”和“南厢房”,“北厢房”是未成家少爷居住的地方,分为上下两层,长子住在一楼。而“南厢房”是未出嫁女儿的房屋。由于封建社会奉行”男尊女卑“,少爷们居住的“北厢房”要比女儿的“南厢房”宽敞很多,也高一些。院中是主人的住所,屋内悬挂“在中堂”的匾额,匾额下方摆放着四方桌和两把椅子,显然是男女主人的位置。
从“在中堂”出来,来到北跨院。北跨院内有花园、高家宗祠和高家私塾。高家宗祠是整个院落地势最高的地方,因为宗祠在古人心中是无比重要、尊贵的地方。
高府内的“养正私塾”是高家的孩子们读书的地方,环境非常幽静。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一个拓印体验馆,倒也十分合适了。南跨院中,有戏台、两座博物馆和皮影戏体验馆。
高家大院,隐于闹市之中,每每路过,都未曾入内,今日得空,终于走进,一览庐山真面目。小小的院落,虽未有山西王家大院的气势恢弘,也没有江南周庄的细腻玲珑,但高家大院是西安城内一个官宦人家的宅院,确是异常的精致,规整的布局,精美的雕花,沉淀出古朴浑厚。
一砖一瓦一竹,一鸡一鹅一鸟,融合在一起,与闹市隔绝,守候着难得的恬静。草绿、花红、风清、鸟鸣,曾经的容颜不再,只留下青砖黛瓦的古韵漫随其间。
今日之繁华,依旧掩不去往昔的沧桑。高家大院,依旧保持古色古香,依旧像往日一样静静的伫立在那里,岁月在它身上留下太多的斑驳。游览高家大院,偶得的几句顺口溜,闪现在我的脑海,呈现出来奉献于你:
回民街区漫步行,
走进高家心生痛。
养心若鱼理思绪,
束身以圭念书童。
才登榜眼尽孝衷,
惜叹英年高岳崧。
官身七世民居户,
德树千秋后乐宫。
(2023.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