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建荣的头像

李建荣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散文
202301/22
分享

我开书店的十年岁月

开一家书店,自力更生,丰衣足食,这是风雅之事,其中的酸甜苦辣,一言难尽。我开过十余年的小书店,开店的收入,是我养家糊口的保障。靠着每本几毛钱的租金收入,我撑起了一个家。

原先我开的是服装店,兼营一些小百货。小店位置在叶圣陶先生执教过的苏州市甪直小学后面的一条街上。服装是从常熟招商城进的,是些大众服装,主要面向全国各地来小镇打工的外来妹。我把家里的藏书拿到店里出租,一是为了吸引人气,二是让这些书流动起来,让更多人读到。书如果躺在书架上没人读,就没有存在价值。租书能给店里带来顾客,间接带动其它商品的销售。

书房里的书,可以只考虑自己喜欢的就行,书店里的书,首先考虑的是读者的需求。我的图书,有言情、武侠,也有文学、医学、哲学、生活类,每天能租出去100本左右。前来借书的人,有学生、工人、教师、商人,还有老人和干部。一回生,两回熟,彼此熟悉以后,也会攀谈几句,有的还成了朋友。

1995年10月1日,我把小店搬到闹市区,附近有银行、邮局、农贸市场,又靠近工业区,人流量大,我的顾客越来越多,客源主要是打工者和学生。初中文化以上的人,都喜欢看书,我店里两千来本书,已满足不了读者的需要。租书每本每天只收五角,花几角钱看一本书,还是很划算。“书非借不能读也”,租书的人与日俱增,租金收入也在水涨船高。苏州有句俗话叫“小雨落成田”,别看这种不起眼的小生意,积少成多,也很可观。

苏州市人民路上,新开了一家文化市场,上百家书店齐聚一堂,有零售也有批发,五花八门的图书,可谓应有尽有。这里的批发价,大多是六折或六五折,有的甚至低至三折。后来知道,三折的是盗版书,比如定价58元的《三毛全集》《鲁迅全集》《路遥全集》等,厚如八五砖,每本进价才15元;一套680元的《金庸武侠小说全集》,120元就能买到;定价60元的《现代汉语词典》,25元就能到手……不过,盗版书的纸张差,错别字多,印刷粗糙,不忍卒读。买书还是买正版靠谱,借阅么可以将就一下。

我批发回来大量图书,扩充了藏书量。我还去上海的文庙,那里有旧书调剂市场,每周日开放,我以较便宜的价格,进了许多言情书和中外名著。我的店里有四个书架,藏书达到三千多本。租书量迅速攀升,平均每天能出租三百本左右。这个租书量,保持了好多年。中午和晚上,小店里挤满了来租书的人,我常常忙得晕头转向,连吃饭都顾不上。这些读者当中,有几十个是我的老顾客,他们从我开店起,一直来租书,数年如一日,从未间断过,我店里的书,都让他们看遍了。我和他们,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书在增加,看书的人也在增加,而且,新老交替,有一部分人由于读书毕业或工作调动,离开了小镇,但新的读者也源源不断。我的书店虽小,但在整条街上,却是无人不晓。当时,新街上只有我一家书店,有的读者说:“你的书店,是这个小镇精神文明的一扇窗口,我们打工者,下了班没地方去玩,就来租几本书看,对这里似乎有了感情,上街就喜欢过来看看,甚至过年回家,春节后回来上班,下车第一个到的地方,是你这里,看到你还在这里,心里觉得踏实。”感谢他们的信任,感谢他们的支持,因书结缘,回忆起来满是欣慰。

20世纪90年代,人们对读书充满热情,对作家也充满敬意。青年男女谈恋爱,“爱好文学”是必备选项。我开书店,坦诚地说,首先是为了挣钱,其次才能顾及到品位,尽量做到雅俗共赏,品种齐全,才能满足不同层次的读者。书店和读者的关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供,二是引。供,就是提供读者喜闻乐见的书;引,就是引导读者阅读欣赏的品味。我进的每一本书,都粗略翻阅过,对内容有大概的了解,这样和读者聊起来,就会言之有物。有时他们懒得挑,会请我推荐几本,当我介绍书的内容时,他们惊奇地问:“店里的书,你每本都看过?”我笑道:“我熟悉它们,就像熟悉自己的孩子。”

男看武侠,女看言情,这是租书的常情。我进了大量的言情书和武侠书,港台成名作家的书,都是整套进。武侠小说,有金庸、梁羽生、古龙、温瑞安、卧龙生、萧逸、陈青云、黄易等一大批作家作品,同一个作家的作品放在一起,便于读者挑选。最受欢迎的还是金庸的小说,“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另外还有单本的《越女剑》,部部皆经典。他的书,我每样进了五套,才能保证租借周转。

言情小说方面,有琼瑶、岑凯伦、亦舒、沈亚、宋思樵、林淑芬等作家作品,琼瑶的小说,女孩子都喜欢看,随后席绢的小说也风靡一时。与席绢同时出道的,是于晴的小说,同样供不应求。席绢小说的风格,轻松、活泼、诙谐、有趣、纯情,让女孩子们如痴如醉,爱不释手,她的《交错时光的爱恋》《上错花轿嫁对郎》等小说,有的读者看了好几遍。席绢新创的写作风格,为后来者所模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今的图书市场和网络上,泛滥的诙谐有趣和时空交错的言情书,无不借鉴了席绢的写作手法。

世界名著是必备书目,这些经受时间考验的文学精品,至今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食粮。中国古典名著、人物传记、当代小说,也有一定的读者群。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书,比如《新婚必读》《感悟人生》《方与圆》《罗言小语》《心灵鸡汤》等,也很受欢迎。三毛的散文、梁凤仪的财经小说、雪米莉的警匪小说、高阳的历史小说、张平的反腐小说、二月河的皇帝三部曲等,也深得读者喜爱。春风文艺出版社的布老虎丛书,深受文学青年喜爱。

租书成了小店的主营项目,另外兼营电话磁卡、手机充值卡等。每天的租书收入,有150元左右。有些图书,是去而不回的,顾客租了没有还回来,有可能是他们喜欢,舍不得还,也有可能丢失了。租书时有押金,书没还,押金也就不退了。我基本每个星期去补一些书,保证读者每次来都有新书借阅,不会白跑一趟。

开店容易守店难,每天的工作时间,远远超过八小时,早出晚归,也挺辛苦,只不过,我是给自己打工,心甘情愿,苦中有乐。小店初现盈利的曙光,看到租书生意一帆风顺,我松了口气。小时候过除夕,父母会给我压岁钱,虽然很少,但包含了父母浓浓的爱意。如今,我开的小书店,可以自食其力了,终于可以用自己挣来的钱,支配一下生活,谋划一下未来,回馈一下父母的养育之恩。我给父母包了两千元,这是给他们的压岁钱,希望他们买点衣服,买点营养品。尽管我的小店还需要用钱,但我知道,父母的期盼,父母的健康,比我的生意更重要。他们平平安安,开开心心,我在镇上开店,也就更放心,更放得开手脚。

租书店有个先天优势,就是回头客多,细水长流,因为租书是有借有还,有延续性,不像有的生意是一锤子买卖。有的顾客知道我中午忙,有时饭也顾不上吃,会帮我买来包子充饥。他们想买什么书,也会告诉我,让我在进货时,帮他们带回来。

借书的人,并非都爱惜书,也有素质不太好的。有的新书,进回来没几天,就破了散了坏了,“出师未捷身先死”,别指望它替我挣钱,就是本钱也收不回。较厚的书,如果卷折起来,就容易损坏,胶订的书脊会松散解体,一本书也就呜呼哀哉。如果小心翻看,或者平摊着看,就不会有这个问题。书中撕页现象也很严重,有的可能上厕所没卫生纸,就撕几页“应急”;有的可能对书中内容感兴趣,就把那几页“据为己有”,全不顾其他读者看不完整会是什么感受。

开书店的,难免会遇到窃书。偷书是雅贼,但仍是贼,我们同样要谴责。读书人应知书达礼,岂能自毁名节?开始几年,就我一人看店,顾客多时,我根本看不过来。有的顾客站在书架前翻阅很久,别的顾客想挑书看,他也不让一让。即便有人偷书,我在他们背后何以得见?何况,我不能用怀疑的目光盯着他们。尤其在秋冬季节,衣服穿得多,图书失窃也会多起来。我不是火眼金睛,有的往茄克衫里偷偷塞几本书,我哪里看得出来?有时明明人家刚还的书,我放在书架那儿,记得很清楚,一会儿却不见了,但只是怀疑,不好随便搜别人身。也有抓了现行,他正往衣服里藏,被我瞅见了,又能如何?不过是批评几句,总不能因为一本书报警,从此结下一段怨吧?曾经想挂个“偷一罚十”的牌子,想了想,还是写上“请读书人自爱”几个字。任何防范措施,都是防君子不防小人。

上班者羡慕开店的自由,开店者羡慕上班的轻松,人都有这种“这山望着那山高”的心理。开店的工作时间很长,我从上午八点,一直经营到夜里十点多,每天要工作12小时以上,天天如此。“花香不在多,室雅何须大”,与书为伴,其乐融融。我守在店里,忙时,顾不了上厕所,顾不了擦一把汗,焦头烂额又满怀喜悦;闲时,面对街上车水马龙,面对店里群书肃静,面对温暖的落日阳光,我心里会充盈一种平凡踏实的幸福感。忙碌的间隙,我喜欢读书,读各种各样的书,只要读得进去,我不会拒绝书本的滋养。

我又做了两个书架,添了很多书,主要是言情和武侠。琼瑶的新书《还珠格格》和《苍天有泪》,吸引了女孩们的眼球。看言情小说的,有教师、学生、打工妹、家庭妇女等,她们看书很快,一天要借二三本。那一阵,黄易的玄幻小说很受欢迎,他的《寻秦记》《大唐双龙传》《覆雨翻云》,长达数百万字,读者通宵达旦地看,还书时常常红着眼睛。其他如《人性的弱点》《国画》《抉择》《中国可以说不》等图书,租借的人很多。小店的藏书量,已达到6千册,6个书架快要塞不下了。

租书店开久了,会有许多旧书淘汰出局,无人问津。这些书有点像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我把它们堆在书架下面,时间长了,上面落了一层灰尘。有一天,我在拍打灰尘时,心想这些书难道就没有利用价值了吗?它们的使命已经完成了吗?它们的命运,只能是进废品收购站吗?正在我为这些书考虑后事的时候,有人找上门来,说他是别的乡镇的,想开一家租书店,问我能否卖些旧书给他?我想处理,他正需要,这样的结果,我当然求之不得。我以每本二元的价格,卖给他一千多本。过了不久,又有人来买旧书,我又卖掉近千本。这样,我既腾空了部分书架,又避免了库存浪费,还能用这些卖旧书的钱,购进新书,给书店补充新鲜血液。

2002年春,出现了一个竞争对手。距离我小店20米的地方,新开了一家书店。并非毫无预兆,这位开书店的,年前来过我店里,问过开书店的一些情况,我当时料想他有开书店的打算,没想到他就开在我的旁边,使我有点措手不及。我不怕竞争,但不喜欢恶性竞争。

我留意观察,也许他是新开的原因,生意一般。然而,过了一个月,让我惊讶的一幕出现了!有顾客告诉我,旁边的书店也在办理租书,每本每天收一元,收费比我贵,但他的都是新书,看起来舒服,也有一些人去租。我想,他和我刚出现不和谐,我要争取主动,与其明争暗斗,两败俱伤,不如握手言欢,共谋发展。

我和那家书店老板碰了头,客套了几句,就切入正题。我说:“我们是同行,要不我们商量一下,你店里就做零售,不对外出租,我店里只做出租,不增加零售项目,我们各做各的,井水不犯河水。你每次进新书,我可以挑一些买,你稍微赚点,也省得我去市区进书。”他很高兴,说:“这样蛮好,我们路归路,桥归桥,谁也不影响谁的生意。”

为了让读者节约租书的钱,又能看更多的书,也为了巩固我的读者群,我开始办理月卡,每次借一本,一月内借还不限次数,只需10元;每次借2本,月付15元。对于喜欢看书的顾客来说,办理月卡,能节省一些费用。我初步估算了一下租书量,办理月卡的近百人,零租的每天有一百多本,租书月收入在3000元左右,每月添新书,控制在1千元内。电话磁卡、话费充值卡、手机号码卡的销售,一年利润在5万元左右,小百货等其它收入约1万元,小店的年盈利能力在8万元左右。去掉每年近3万元的开店成本,一年能到手5万元的利润。这点收入,也许有人不屑一顾,但我能维持经营,做自己喜欢的事,不亦快哉?

2005年10月,我的店面因街道改造遭拆除,我就不开再书店了。一是房租涨价,开店成本高了,二是网络普及,看书的人少了,即使看书也在网络上和手机上浏览。十年的开书店经历,虽然没能出人头地,但也能养家糊口,我已无怨无悔。如今,我是一名按部就班的职工。对于人生而言,维持稳定比一夜暴富,更有现实意义。小人物的奋斗史,没有那么多轰轰烈烈,能照着自己的既定目标前行,更能守护幸福。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