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红棉》的头像

《红棉》

内刊会员

文学评论
202205/05
分享

《红棉》2022年春季卷[批评视界]黄礼孩《一碗烟火里的一星文学灯火》


一碗烟火里的一星文学灯火

◎黄礼孩


写作是文字的回忆,是时间的回溯,当词与物与事与人联动起来,写作者所经历的一切就清晰起来,给过往之物之当下感,给已知之物未知般的发现,在一种持续的想象力中回应着苏醒过来的文学心灵。

2015年,黄彩玲出版散文集《莲开的声音》之后,如今她又拿出这本《一碗烟火》,她用散文编织着生活,她用叙述雕刻着生命的形态,那是她作为作家所赢得的尊重与光荣。不间断的散文写作是对社会生活的描述,更是个人世界的呈现,是对生命的歌唱。当优秀的散文写作成为生活的仪式,也就变成作家与读者之间的中介,沉淀为岁月的印记,其间有无奈与不幸,但带来内心的欣慰,同时看见之前被遮蔽的事物,那时光里障碍与流淌,那内心的简明与安定,之前被约束的灵魂就有了片刻的飞扬。

黄彩玲凝视着她视野内人的人物与命运、生活与变迁、环境与故事,写出她所瞩目到的大地、时代及个人,那是她细腻的心思,是她入微的感知、是她爱的回望。黄彩玲是我的徐闻乡贤,是文学道路上最初的小姐姐。当我还是一个初中生在乡镇读初中的时候,就听说她的名字,后来在报纸上读过她的散文。我心想,要是自己也像她那样成为作家,多好呀。之后,我到徐城读书,去拜我们当地最著名的作家陈堪进为老师。那时,陈老师团结了一大批有才气的徐闻文学青年,黄彩玲是陈老师的得意门生之一。按照辈分,黄彩玲是我的师姐。在还没跨入文学的门槛之际,对文学懵懵懂懂的时候,黄彩玲给了青涩的我诸多鼓励:文学新人,需要新生的理想,去引领生命的想象,栽培天赋。20世纪九十年代刚开启的日子,徐闻小城涌动着红土地上小小的文学之春,在不完美的文学环境里产生了诸多可期待的梦。黄彩玲作为县城的一位美丽的年轻女作家,是被谈论最多的一位,仿佛她就是春天里的百合,有着光洁的品质。

多年后,我去广州读书,与黄彩玲就很少见面,偶尔在湛江或者广州见面也很匆忙,聊文学的时间也不多。倒是我带全国的一些名家回湛江采风,她会珍惜名家来湛江的机会,邀请名家给湛江的作家、文学青年做文学讲座。她知道文学之路是异常艰难的,她愿意提供一切文学的力量。对她来说文学生活就是个人生活中重要的部分,是她诗意本质的一部分,也是她链接世界的方式。与多人行走的文学友谊,在她的文字里很亲切,但更多时候,一个人的写作让她置身在漫长的孤寂岁月里,悠然心会的是文字带给她穿越迷雾后的光芒。在自己的文学隧道里,黄彩玲寻找着属于她走出去的光亮。

“我们拥有艺术,才不会死于真实”,尼采这样说的时候,给了坚持文学的人莫大的安慰。我想黄彩玲是因为文学之光照到她生存的底层,她才获得了土地般的力量,在为人生与为精神审美之间找到了一条通道。印象中,黄彩玲的散文写人生的脆弱与无常,对自然的低吟浅唱,也记人间的爱与希望,那是她的直觉与情感本能的反映。未曾忘却的童年、生活中的人情世故、粗茶淡饭、土地上的风物、四季的流转、人生的遭遇、地方掌故、姐妹之间的情意,这些也是黄彩玲的散文题材,她围绕着日常生活的种种絮屑之事所产生的情感来写,写出了个人的气息。她把这本书命名为《一碗烟火》,甚为准确。黄彩玲是一个温和的人,文如其人,文章成为她醇厚性情的流露。在人物的细节、动机、形象那里,她的笔触产生着丰沛的情感,仿佛镜子呼出新鲜的春风。

相对而言,并不怀古幽思的黄彩玲创造现实的多于写自己的内在世界,她写的几乎都是普通人的瞬间,不是那种宏伟的人物,包括零碎的日记也是流淌的歌声,却在平淡无奇获得了一份自在,带着个人的偏好和视角,散发在场的朴素平滑的文气。这些文字真切、感人,这份情愫带出的生命痕迹通向现实的方向。当写作变成了一种存在的范式,当发现赋予思索以新的含义,文字就产生华彩。开篇的散文《落英芬芳》写父母在徐闻的农垦生活,还原了那段开荒种植橡胶的历史,也写出来父母亲那代人饥饿与快乐的革命岁月,写出了人与时代的关系,写出无尽的爱。寻找记忆,构建一个消失了的世界,凝固一种永恒的现在,由此我们看到了黄彩玲的文字价值,那是精神诉求的唤醒,像火焰的燃烧,就像她端出来的一碗文学灯火。

文学是因为人的内在需要而产生,文学寻找的是作家五官感受带来的独特体验,文学产生的是精神空间弥漫过来的光线。在本书中,黄彩玲一览无遗地写了她作为女性的日常琐碎情感,她生命中遇到的人在笔下生动而形象,这娓娓道来的部分构成她生命的灵丹妙药,带着阳光的照拂。在她带着自传性的散文写作中,她保存了一种姿态,那是质朴、天真、谦逊和热情。这写作的精神伦理蕴藏着对世事的观看,于不动声色处,若有若无地潜流。应该说,黄彩玲的写作没有策略。散文写作在今天变得更为宽泛,语言的极限就是散文的极限,当过往的经验被超越,才能找到自身最高类型的散文写作。我没有与黄彩铃聊过她的文学理想是一个什么样的形态,不过看她的两本散文集,感到题材与写法上多少有雷同之处,略显单一。当是一种提醒吧。

作家纪德说:“你必须遵从自己的禀赋,并为其提供向上的引导。自愿承担磨砺,自我克制,这都是自我实现的最高形式”。在散文的写作上,黄彩玲如摆脱早期的创作影响,有一个更好的自我理解,心随万境而转,将灵魂引力的脉动带入精神与散文的世界,她就会获得新的表达,以及重建对未来的文学想象。眼前的作家黄彩玲成绩是满满的,不过重塑一个思想与文风一起飞扬,对于正走在文学中途的黄彩玲,这是另一个殷切的期待。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