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红棉》的头像

《红棉》

内刊会员

散文
202207/13
分享

历史星空里那颗闪亮的巨星

——关羽由人向神升化的千年长路

◎陈典松

在中国历史的星空长河里,有名有姓的人物,如繁星满天,不可胜数,关羽是其中最闪亮的巨星之一,在文臣武将里,他是最为家喻户晓的一位历史英雄人物。

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往事里,有且只有两个“圣人”,成为华夏儿女共同的精神图腾,那就是文圣孔夫子、武圣关夫子。

这两个人物,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核心价值要素中“孝”与“义”的灵魂化身。

“孝”与“义”的交汇底蕴是“忠”,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国伦理的载体,具体表现为对国家、君主(上司)、家人(父子、夫妻、兄弟)、朋友、同事的忠诚与奉献。

“孝”的社会价值形成,反映了汉朝初年实行“黄老之术”,以“无为而治而无不治”的休养生息国家政策之后,社会经济恢复并发展起来,无论是统治者,还是平民百姓,形成的社会共识是,以族群和家庭为单位的社会组织结构的构建,对国家与社会的稳定与进步,有着急切的需要,成为当时国家治理的一个动向,并由此确定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孝”的核心价值体系。

孔子自西汉时期确立以“孝”治天下的精神纲领后,以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独尊儒术”为标志,至唐宋,正式确立了中国历史人物的标杆地位,以“圣人”形像被认为是不可超越的至圣先师。

孔子的图像大多供奉于历朝历代的官方祀典庙宇里。

古人,并不限于文人,上至帝王,下及百姓,中国人对孔子的崇拜有时达到无以复加的境地,读孔子的书著,拜孔子的图像、塑身,那是要净手、更衣的。

关羽则是以另一种形式成为中国人崇拜偶像的,关羽的神化经历了更加漫长的历史长路。

关羽的完全神化是在明清时期扩展开来的,由官方和民间双向动力催化,一方面是统治者利用皇权对关羽加封,并给予祀典;另一方面,民间随着各种传说的衍生,使得关羽的形像更加神灵化。

这显然是因为商业经济的发展导致社会生活风险增多,为此产生的对人与人之间团结奋斗精神的呼唤所致。

商业经济社会里,随着物产、财富的流动越来越普遍,人口的流动也越来越成为一种常态,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人的职业多样化,社会风险加大,单一的家族或家庭很难独善其身,没有一个人可以成为一个“孤岛”,人们的命运彼此关联,相互影响,谁也做不到独善其身,人生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多,这使得人们更加渴望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合作、团结和彼此忠诚,“义”的社会价值追求也就显得更加迫切起来。

当然,“忠孝节义”在华夏文化形成的初期,就成为公共的社会价值理念,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人那里,突显的重点,甚至内涵与外延都是有区别的。

关羽作为历史上武将的代表,自隋代以来,唐宋时期开始在国家祭祀庙宇中有他的位置,而广泛神化于市井之间则是明清以后的事。

关羽的民间影响力在某些方面比孔子还要更加宽泛一些,更加地平民化、市井化,以至发展到今天,在全球范围内,但凡有华人的地方,都会有祭祀和供奉关羽神像的庙宇。甚至在中国广大农村的田间地头,都随处可见供奉关羽神像的地方。

关羽的影响力,在普通百姓生活中的渗透,在中国历朝历代的真实历史人物中,无人可出其右。

然而,对关羽这样一个完全神化了的历史人物,他的真实样貌怎样,他的真实人生如何?大多数人并不清楚。

更多的人对关羽的了解与认识,多半从民间传说中获得,最广泛的依据便是《三国演义》等明清小说家对关羽的描写,其实这里面,由于时代和传播者知识结构的限制,有很多由于传播者各取所需的因素而有意无意地杜撰或张冠李戴的内容。

作为文学形象的关羽,以《三国演义》中的“桃园结义”“三英战吕布”“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刮骨疗毒”等细节描写为代表,还有各种戏曲等,都非常形象生动,精彩丰满,但这些刻画与描写,都带有创作者个体的想象以及创作者所处时代的价值理念,与正史文献里记述的关羽是有区别的。

论史衡世,揭开千年之谜,讲述历史上的真实关羽,对人们更好地了解关羽神化历史进程里被寄以“义”的传统文化精神价值演化轨迹,或者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会更有意义。

关羽是如何由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而成为一位无所不能的天佑中华的神灵呢?

我们从以下几个视角对其一一展示,就可以梳理出一条关羽由人向神升化的历史脉络来。

关羽在生时,获得过三次封赏。

最高荣誉是,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上表给汉献帝,封关羽为汉寿亭侯,表彰他在解白马之围过程中击杀袁绍大将颜良的功绩。这一年,关羽正好四十岁,属于古人所说的不惑之年。位至封侯,是关羽活着的时候得到的最高荣誉。

关羽在生时的另两次封号是刘备给的,一次是在赤壁之战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关羽48岁时,刘备安排关羽做襄阳太守,目的在于让关羽抵抗北方的曹军,封关羽为荡冠将军;另一次是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做了汉中王之后,拜关羽为前将军。

刘备给关羽的封赏之所以没有曹操高,这主要是当时刘备的地位所致,因为侯这个荣誉只有皇帝才能封,曹操挟汉献帝以令诸侯,他有这个权力,而刘备没有曹操这样的身份条件,曹操能给的,刘备给不了。

不过,从实权来看,襄阳太守和荆州牧显然比一个虚衔要实际得多。

关羽死后,做了蜀汉皇帝的刘备之子刘禅在关羽死后40年,蜀汉景耀三年(260年),追谥关羽为壮缪侯,这是关羽去世后获得的第一个封号。

刘禅给关羽的这个封号非常有意思,如果将“壮缪”二字拆解来理解,就是壮烈而有智慧。

“缪”在古语里与“穋”、“谬”相通,通“穋”时指恭敬,通“谬”时指智慧,从语境看,刘禅给关羽的这个封号里的涵意应该是“智慧”。

关羽的历史封号,经历了一个由民间神灵到历代帝王加封的过程。

在关羽的丧身之地荆州,关羽在民间最初是以凶煞之神而存在的,一是由于他死得惨烈,身首异处,在民间被认为是不吉祥的,二是在关羽被抓的那一带地方,因为属雷暴区,经常有大树因遭雷击而断头的现象,人们联想到关羽的头与身分离的历史过往,以为这是关羽显灵,还在当地发威。

在一般百姓看来,关羽北伐时功亏一篑,惨死敌手,如此悲剧性结局,死后定会变成满腔怨怒厉鬼。所以最初民间所供奉的关羽形象,阴森的厉鬼气息颇重。

一直到关羽死后的370年,隋朝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佛教天台宗的开山之祖,智者大师来到荆州北部的玉泉山。他通过点化关羽放弃厉鬼身份,皈依佛门成为护法神,使当时的人们更容易接受佛教这种外来宗教。他告诉老百姓,是关羽显灵,运神力创建了玉泉寺,称关羽为佛教伽蓝神。关羽第一次作为正神的形象进入佛教殿堂。后来国内许多庙宇中,仍然供奉关公为护法神。

关羽成为佛教的护法神大约二百年后,儒家学者也看中这位极富传奇色彩的武将,并且开始介入对于他的重新塑造。关羽的手里多了一本书,孔子所著的儒家经典《春秋》。

唐朝开元十九年(731年),唐玄宗为表彰并祭祀历代名将,特意修建庙宇,以周朝开国太师吕尚(姜子牙)为主祭,以汉朝留侯张良为配享,并以历代良将十人从之。称武成王庙,简称武庙,并在之后历代多次调整增加。至宋微宗宣和五年(1123年),人数增加到了七十二人。分成主祭一人,配享一人,殿内两侧十哲,殿外东西两庑六十一人。

圣王:吕尚

亚圣:张良

殿内两侧十哲:管仲、孙武、乐毅、诸葛亮、李勣、田穰苴、范蠡、韩信、李靖、郭子仪

殿外东西两庑六十一将:白起、孙膑、廉颇、李牧、曹参、周勃、李广、霍去病、邓禹、冯异、吴汉、马援、皇甫嵩、邓艾、张飞、吕蒙、陆抗、杜预、陶侃、慕容恪、宇文宪、韦孝宽、杨素、贺若弼、李孝恭、苏定方、王孝杰、王晙、李光弼、吴起、田单、赵奢、王翦、彭越、周亚夫、卫青、赵充国、寇恂、贾复、耿弇、段颎、张辽、关羽、周瑜、陆逊、羊祜、王浚、谢玄、王猛、王镇恶、斛律光、王僧辩、于谨、吴明彻、韩擒虎、史万岁、尉迟敬德、裴行俭、张仁亶、郭元振、李晟

唐宋时期的武圣人并不是关羽,而是周朝的吕尚,他被尊为古代武将的首领。

吕尚就是姜子牙。姜子牙,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号飞熊,商末周初,政治家、军事家、韬略家,周朝开国元勋,是中国古代兵学奠基人,是集智慧与勇敢于一身的象征。

亚圣张良也非纯粹意义上的武将,而是汉初协助刘邦建立帝业的一位重要谋士,至于两位武圣人两旁的“十哲”,也多半是以谋略著称者。

宋以前国家祀典里的武将,关羽还只是殿外东西两庑的六十一将之一,在历代武将中并无特别突出的地位。

关羽成为武圣,更强调勇敢、忠诚、侠义,反映了中国社会宋元以后变化对这种人性更加渴望,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与彼此成就在抗击人生竞争与生存的风险中更有现实价值与意义。

后世以皇帝名义给关羽加封,文献可查者,最早为宋代。

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这位笃信道教的皇帝追封关羽为忠惠公。

崇宁三年(1104年),宋徽宗又封关羽为崇宁真君。

大观二年(1108年),加封武安王。

宣和五年(1123年),再封义勇武安王。

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加封壮缪义勇武安王。

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年),加封壮缪义勇武安英济王。

元文宗天历元年(1328年),加晋封号: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

明太祖洪武二十七年(1329年),敕建首都(今南京)关庙;

明武宗正德四年(1509年),赐庙曰忠武庙。

明世宗嘉靖十年(1531年),仍称汉将军寿亭侯。

明神宗万历十年(1582年),封协天大帝。万历十八年(1590年),封协天护国忠义帝。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应道士张通元的请求,进爵位为帝。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加封“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遣官奉九旒珍珠冠一、玉带一、四蟠龙袍一,黄牌一面,上书封号一十六字。至京都正阳门庙供讫”。同时,第一次加封关公夫人为九灵懿德武肃英皇后,长子关平为竭忠王,次子关兴为显忠王,部将周仓为威灵惠勇公,并赐左丞相一员,为陆秀夫;右丞相一员,为张世杰。

“关圣”的封号来自明神宗。关羽被后世尊为武圣人或源于此。

清世祖顺治元年(1644年),封关公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

清世祖顺治九年(1652年),礼部奏准,关帝封号宜有加崇,诸如明万历旧典普称帝,奉敕:封忠义神武关圣大帝。

世宗雍正三年(1725年),追封关公曾祖父为“光昭公”,祖父为“裕昌公”,父亲为“成忠公”。授关公在河南洛阳的后裔为世袭五经博士。又加封关公为山西关夫子。雍正十年(1732年),授湖北当阳关公后裔世袭五经博士。

清高宗乾隆十年(1745年),礼部钦奉圣旨避关羽讳;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礼部钦奉旨易谥壮缪为神勇;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加封忠义神武灵佑关圣大帝。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又易谥神勇侯为忠义侯。

清仁宗嘉庆十九年(1814年),加封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关圣大帝。

清宣宗道光八年(1828年),加封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

清文宗咸丰四年(1854年),加封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关圣大帝。咸丰五年(1855年),加封关公三代祖辈为王,曾祖光昭王,祖裕昌王,父成忠王。又加封关公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显威护国保民精诚绥靖关圣大帝。

清穆宗同治九年(1870年),加封忠义神武灵佑仁勇显威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关圣大帝。

清德宗光绪五年(1879年),加封忠义神武灵佑仁勇显威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这一封号长达26字,尽用赞美文词,可谓登峰造极。

就封谥而论,孔子殁后,至唐朝才被封为文宣王。关羽可以说是创身后荣封之最,最高封号是“三界伏魔大帝”,享有九五至尊,无上权威。

关羽是从北宋末期以后,由历朝皇帝的加封被逐渐神化起来的,尤其是明清两代,皇帝的密集加封,使得关羽神化不断升级。

明清时期,因商业经济的发展,传统的社会结构已经开始解构,历史上的庄园经济开始让位于以职业为联结的社会组织形式,民间的结社与秘密社会组织广泛出现,人际关系中的以利益为驱动的背叛与出卖导致对忠诚精神的渴望与需求,人与人之间传统的斗智斗勇被夸大,吕尚、张良等传统武将榜样身上的智谋已显得不再那么重要了,关羽身上的侠义精神成为社会人品的稀缺资源,借着民间传说与《三国演义》的广泛流传,关羽便成了集忠诚与侠义品格于一身的不二人选。

官方与民间两股力量协同发力,把关羽作为武圣推向极致,成为古代战将中无人可敌的“完人”和“圣人”。

【本文载于《红棉》2022年夏季卷 非虚构射线】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