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娜
芭蕉——点滴芭蕉和雨听
在众多文学作品热衷书写的植物中,其形象与其主要表征的情境、意象反差最大的,我以为芭蕉算是一种。唐代韩愈“芭蕉叶大栀子肥”,形象地说出了芭蕉叶子阔大,全身透出一股憨笨憨笨的绿意,中间那新叶卷芯也是一副嫩绿娇憨的模样,花果的结实笨重自不必说。想想看,那些心思纤细、动辄情思万千伤春悲秋的文人雅客怎么会选择这样一种大大咧咧的植物来抒发幽怨哀愁呢?——重点来了,关键是要有雨。
“芭蕉非一种,南粤竞成业……羁旅牵愁思,秋窗夜雨中。”
(宋 洪皓)“吴楚灯前侣,芭蕉海上身。凉宵知过雨,病叶与羁人。”(宋 谢翱)“芭蕉衬雨秋声动”(宋 贺铸)……南方、雨水、芭蕉、羁旅、离愁,似乎成为了古典诗词中的一种“标配”。也是,在南方的日头中,阔叶的芭蕉只能让人想到炙烤或阴凉,雨打芭蕉就不一样了,多少情思与雨水有关,雨好似一剂感情与情绪的催化剂,特别是当夜雨打在芭蕉叶上,那滴答之声仿佛时针回拨或轻叩,一帧帧落在无眠人的心上,一切诗的影子悄然成形,只待文人们在窗前按捺不住倾吐出那些孤寂与相思、离愁与别绪、悲苦与哀怨。芭蕉叶仿佛是一张张信笺锦帛,雨水便是离人心尖的文字,一字一句,在漫漫长夜里沉吟,寄往故土与亲人。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吴文英的《唐多令》就是这样一首典型的羁旅怀人之作。雨水暂歇的秋暮,芭蕉叶上还有些许残雨,冷风飕飕,不能登高远眺啊,月明星稀,怕怀想起故乡,我这颗游子的心啊,低回怅惘,该如何自处?古代文人有时喜欢用双关字或双关语,吴文英就将“愁”字解为“离人心上秋”,这样一来,即使没有雨打芭蕉,即使没有下阕中的花空烟水、燕辞归、垂柳行舟等物事,整个暮晚也已然浸染在浓得化不开的愁绪当中。而这首词中的离人与其他在南方听雨打芭蕉的人所不同的是,他应该是一个北游的南方人怀想起自己故乡的芭蕉、流水、南飞燕、轻舟;这与吴文英的“南方基因”是吻合的,这位号称“词中李商隐”的浙江宁波人,一生未第,经年游幕。他的词作有的哀时伤世,有的缠绵相思,恰似他长期生活的江浙水乡,情致幽微。他的一生没有经受过政治生涯的起落,也不像普通布衣那么籍籍无名,他就像南方常绿的芭蕉,风吹雨打过,也头顶烈日,终究还是绿了一片江南。
芭蕉展绿叶也象征着时日的流转,“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同是出生于江南水乡(今江苏宜兴)的蒋捷在新绿的芭蕉和成熟的樱桃中看到了时光流逝,春日迫切。这强烈的红绿参差对比中,是动荡的心神与春光夺目的对照。这是一首在离乱流亡中的词作,“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风雨拍打着彷徨的流落之人,这是春色迫人的江南啊,可是何处是我的归途、何处是我的家乡?芭蕉又绿、樱桃再红,而我何时才能回到自己的家中?这两句关于自然事物的书写,看似是词人不经意抬眼所见,然而带给人的感怀不仅仅是流光把人抛,而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家国之叹,也是“此恨难平君知否”的痛彻心腑。这是南宋覆灭之后,深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仕的“竹山先生”;这也是“少年听雨歌楼上”“壮年听雨客舟中”“而今听雨僧庐下”的词人,他在雨声中历经世事沧桑,他听懂了这雨中末世一个有气节的人的命运。芭蕉还是会展绿,樱桃也依旧年年透熟,“我”却不能回到少年、壮年时,我的家国也不再能回到“软语灯边,笑涡红透”的从前。纵有万千抱负和不甘,也只能“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蒋捷的词作,被古人认为是填词的法度和标准;我想不仅是因为他的题材开阔技法高超,更在于他心性中的高贵和抱持,在于他对家国、对人世的关切。读蒋捷的词,很容易想到一个独立窗前听雨的词人形象,他目光炯炯,神情沉郁。窗外,芭蕉正承受着如注的雨水,某一刻,它托举着雨水和全部的绿意悄悄和词人融为了一体。词人应该在流亡羁旅之中看过数度芭蕉新绿;人在少年、壮年、晚年时,看到芭蕉展叶、听到雨打芭蕉又会有什么样的不同心境呢?这不与百花争妍的阔叶植物,也许才是真正可以倾心交谈的知音呢。它默默记录着时间的流逝和人们的飘零,它固守着南方的热土——在这里,人们得到过失去过的,所有爱和热望。
芍药:芍药开残春已尽
网络时代,听说年轻人们都开始“佛系恋爱”了,窗外春色怡人,约会吗,不约也行,传情达意也可以靠网络上给对方点个外卖。要是他们的上古老祖宗听说了此景,怕是要着急上火长吁短叹了。想想两千多年前,春日缓缓的上巳节,年轻的男男女女在溱河、洧河之滨交游作乐,若是看对眼了,就以赶紧折枝芍药作为信物,“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诗经·国风·郑风·溱洧》)。古人的风雅,比起今天连芍药花尽都没瞅上一眼的现代人真是高出好几个段位啊。
“芍药开残春已尽”(赵长卿《蝶恋花·暮春》),这被称为“殿春”的花朵,鲜妍堪比牡丹,却不与牡丹争艳,它在暮春时节施施然盛开,“独殿春光,此花开后无花了”(张炎《点绛唇·芍药》),所以芍药的美对应的是春华易逝,时日匆促。所以古人以芍药相赠,也意味着惜别依依、珍重爱怜;它也因之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将离草。芍药是我国栽种历史最悠久的花卉之一,种植历史约5000年之久,到了宋代,芍药栽培达到了鼎盛时期;这时不仅出现了品种繁多的芍药,还举办了最早的芍药插花展“万花会”,而且规模不小的扬州朱氏芍药园在当时颇具盛名。“洛阳牡丹,广陵芍药”,广陵就是扬州,是宋时芍药种植的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