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谭科琦的头像

谭科琦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208/04
分享

徐闻诗歌的“正午蓝色风暴”


 

徐闻坐落于雷州半岛之南,享有“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美誉,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文化底蕴的绿色、环保、温馨的滨海小城。红色土地、绿色植物、蓝色大海,在亚热带的阳光的照耀下,徐闻的三原色孕育着所有物象的诗意;徐闻的天空与大海都涂有诗歌的色调;徐闻清新浪漫的空气都流动着诗歌的味道;淳朴的徐闻人,内心流淌着土地上的歌声。徐闻,一片古老而青春勃发的红土地,处处散发出诗歌隐形的光芒。

一个地方文学的发展,有时候取决于一个人的影响力。徐闻,出了一位在中国当代诗歌史里不断被书写的著名诗人——黄礼孩。在他的影响与推动下,徐闻出现了“一群背着诗歌奔跑的人们”。这群人依托雷州半岛悠久的地理、历史与文化,在碧波万顷的南海上,在百舸争流的琼州海峡畔,掀起了一阵汹涌澎湃的诗歌“正午蓝色风暴”!

    徐闻诗歌现象之根源,是有可追溯性的。


一、古老文化,如诗如歌

   “文学是文化现象,它归属于文化。” (高长印)

    早在八、九万年前,一场火山爆发,定格了徐闻现有的丘陵地势;形成了第四纪熔岩地貌和海成地貌,呈现出千奇百怪的玄武岩和光怪陆离的玛珥湖;鸟瞰徐闻,山峦点点,翠绿遍野,简直是一幅如诗如画的水墨丹青。徐闻秀美的自然风光成为一道多彩多姿的生态文化,陶冶徐闻人诗情画意般的美好情操。

    两千年的汉代丝路文化,给徐闻带来了中原文化、海洋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大碰撞,大激荡与大融合,形成了徐闻色彩斑斓的乡土文化,为徐闻注入了中原文明的思想血液与精神力量。

    封建时代的“贬谪”文化,是徐闻文学的根基与气脉。徐闻作为封建王朝的贬谪之地,在历史上迎来了从中原流放过来的众多文化与文学精英。如苏轼、寇准、李纲、赵鼎、李光、胡诠、范椁、林应聪、汤显祖、屈大均等。他们都给徐闻留下了宝贵的墨香,为徐闻文化增光添彩。尤其是汤显祖,这个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的大戏剧家,对徐闻情有独钟!他在徐闻建有“贵生书院”,为徐闻树立了一块永不磨灭的文化丰碑!

    此外,徐闻本土文化,如神话传说、雷歌雷剧、民言谚语、民俗民风、古塔寺庙等非遗的或物质的相互映衬,熠熠生辉。

    是的,文学是文化现象。 苏东坡当年的《归心流水急》;汤显祖临川四梦的《牡丹亭》;许地山妇孺皆知的《落花生》等无不倒映出徐闻文化的影子。徐闻文化焕发生机,孕育了一批本土知名作家和诗人,诸如陈堪进、周飞明、黄礼孩、李舟、李明刚、吴红绫、刘卫、杨能、黄果心、杨宇、曾权、李青、柯晓军、刘春柳等。黄礼孩成为全国著名诗人,国家一级作家。

    徐闻乡土文化,饱经沧桑,通古博今,纵横辽阔,如诗如歌,成为诞育徐闻文学的肥田沃土。


二、春风风人,润物无声

白居易 《春风》曰: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荠花榆荚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对于城市与农村,自然界的春风从不厚此薄彼,诗歌界的春风也从不薄彼厚此。   

徐闻诗歌春光灿烂,这得益于诗界春风的抚爱。   

黄礼孩是徐闻诗界春风的吹哨人。作为从本土走出去的全国著名诗人,黄礼孩带着诸多的光环载入百度百科的词条。他丰厚了自己,却从不敢忘怀自己的故乡,他回乡创办的“乡村春晚”坚持十几年,本身就是首长诗。他对家乡的诗人、诗歌爱好者除了关心、鼓励、手把手教之外,还努力引荐全国各地诗人回到故里,把诗歌的春风、诗歌的温暖、诗歌的脸庞一并融入家乡,形成了一道靓丽的诗歌风景线。早在2008年元月,黄礼孩把他首创的“中国诗人出生地之旅”,首站安排到自己的故乡徐闻,可见他对故乡的爱。诗人吕布布说:黄礼孩命名的‘中国诗人出生地之旅’,与生命、年代、历史、陈旧、本色有关。后来,他还持续去了诗人黄金明、梦亦非、安石榴等等诗人的故乡举办“出生地之旅”,如今“中国诗人出生地之旅”还在继续。“2008年,一批当今在中国诗坛很有影响力的诗人东荡子、梦亦非、世宾、阿西、余丛、浪子、卢丽君、陈肖、聂小雨(散文家)等人现身徐闻,仿佛南海最早的春风吹拂了徐闻”徐闻有一个叫白茅海的地方,有一灯塔,本来默默无名,硬是在黄礼孩邀请的诗人们的笔下成为著名景点,记得有杜绿绿、温文锦、安石榴、刘汉通、阿西、莱耳等诗人都写过。过去的二十多年间,时不时有许多诗人、作家、艺术家在黄礼孩的邀请下到徐闻游玩,比如著名小说家魏微、著名摄影家邓程方、著名媒体人衷声等,他们的文字或者艺术都记录了徐闻不同的形状。记得2018年正月初五,黄礼孩把重庆籍诗人蒋浩、黑龙江诗人阿西等带回徐闻,我第一次看到域外诗人亲临小城而倍感兴奋与激动。此次诗人们的到访开启了徐闻开放大学校外导师文学讲座的探索。2021520日,在湛江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的邀请下,黄礼孩再次以诗歌的名义策划了“大海在重新开始”的高品位大型诗歌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诗人于坚、蓝蓝、吕德安、姚风、宇向、马铃薯兄弟、梦亦非、安石榴、艾子、紫凌儿、仲思等与本土作家诗人聚在一起,谈诗论道,拜登云塔,畅游“菠萝的海”,晃荡南极村,做装置艺术“给大海的情诗”。南半岛的绿,北部湾的蓝,加之古老的徐闻文化,让诗人甘畅淋漓,诗兴大发。于坚洋洋洒洒写下了《徐闻行》,这给徐闻现当代文学史上留下了佳话。走近著名诗人,聆听他们话语,汲取他们的经验,感受他们的气息,徐闻诗人如沐春风,大有裨益。   

李明刚是徐闻近几年诗歌发展的直接推动者。不同地方的诗歌存在很大的差别,所以一个诗歌的发展也必须具有取经的能力和对接的能力。徐闻的李明刚是这样的人物。在徐闻,他曾经接待过许多国内作家、诗人。李明刚是一位自己写作越来越好,同时更愿意为徐闻为中国诗歌做点实在事情的人。2018年,徐闻开放大学聘请岭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副院长,南方诗歌研究中心主任张德明以及著名诗人蒋浩为徐闻开放大学客座教授,李明刚作为校长功不可没,他具有前瞻的意识和引才纳贤的胸怀。客座教授以上课、改稿会的形式,定期或者不定期为开大学员、本土诗人和诗歌爱好者开展诗歌理论讲座、诗歌创作指导。徐闻诗歌因而得到了理论的提升和创作的提高;以开放大学为平台,以诗集发布会、诗歌交流会、联合采风为切入点,开展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诗歌活动。徐闻诗歌因而有了与外地诗歌界互动、研讨和交流的机会,奠定了本土诗歌快速发展的基础;创办徐闻开放大学校刊《流梅溪》,为本土诗人发表作品提供阵地;创造机会向外地报刊推荐本土诗人作品,让更多的徐闻诗歌作品走向全国;组织编辑出版了诗集《正午蓝色的风暴:徐闻诗人诗选》(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大海的澎湃:北部湾城市群诗选》(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拉起本土诗歌的阵容和扩大北部湾诗歌的影响力。通过一系列诗歌活动,带出了“徐闻诗群”,让中国诗歌版图上留有徐闻一席之地。自从2018年以来,徐闻开放大学组织各种诗歌活动共有18场(次),参加人数达2300多人次。应邀走进徐闻的诗人、评论家有张德明、蒋浩、阿西、老刀、陈波来、王跃强、梁永利、赵金钟、邓亚明、程继龙、世宾、江非、冯娜、向卫国、张雪萌、忽兰、庞白、马拉、谭功才、冯艳冰、刘振周、吉小吉、李音、廖琪、赵俊杰、袁志军、陈雨潇、宋醉发等50多位。他们的足迹在徐闻将变成诗歌的芳草地绽放出“红橙黄绿青蓝紫 ”。   

一场活动就是不息的春风,一位诗人就是无尽的春雨。徐闻诗歌进入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天时地利。

 

三、南端小城,诗星闪耀

诗歌是一种伟大的事物 ,写诗是一项神圣的事业。在雷州半岛最南端的一个小县城里,这种“以虚妄为业”的事业正如火如荼,呈现出满天星辰。

诗人黄礼孩,生于下洋镇小苏村,是乡愁哺育出来的孩子。他谙熟农村、农民与农活。他的诗歌是阳光与雨水的淬火;他的诗句是犁铧与泥土的对话;他的诗性是父亲与母亲的交响;他的诗是人在大地上建立的尊严及对神秘事物的敬畏;他的诗歌是时间与空间的回响。“河流像我的血液/她知道我的渴/在迁徙的路上。//我要活出贫穷/时代的丛林就要绿了/是什么沾湿了我的衣襟。//丛林在飞/我的心在疲倦中晃动/人生像一次闪电一样短/我还没有来得及悲伤/生活又催促我去奔跑”(《谁跑得比闪电还快》)。这是一首既有生活悲催,又有生活气量、生活温度的诗,更是一首抗争宿命、冷暖相知的诗。黄礼孩的诗以短、精、锐见长。短而辽阔;精而丰富;锐而深刻。黄礼孩说:写作是采集光的过程,我用光照亮自己。所以读着他的诗总会得到光明和力量,梦想与希望。黄礼孩已在《诗刊》《人民文学》《花城》《读书》《星星》《诗歌月刊》《世界文学》《当代文学评论》《文艺争鸣》等报刊发表大量作品。《谁跑得比闪电还快》被选入《大学语文》作为教材。他的诗歌被译成多种外文介绍到国外,另有诗歌入选《中国新诗百年大典》《当代传世诗歌三百首》《中国新诗百年·现代优秀短诗100首》等上百种重要选本。他主编的诗歌选本有《70后诗人诗选》《70后诗集》(与康城等合编)、《中间代诗全集》(与安琪、远村合编)、《新女性新诗歌》等。他创办的《诗歌与人》诗刊,被誉为"中国诗歌第一民刊" ;与朋友们推出"70""中间代""女性诗歌写作""完整性写作"等诗歌概念;2005年,设立"诗歌与人·国际诗歌奖" ,在世界诗坛深有影响;2008年创办广州新年诗会 ,曾入选国际图书联合大会10个最富于启发性的项目之一 。黄礼孩曾获得凤凰卫视"美动华人·年度艺术家奖" 、第八届广东鲁迅文学艺术奖 、首届刘禹锡诗歌奖 、第五届中国赤子诗人奖 第二届中国长淮年度杰出诗人奖2007年度湛江十大骄傲人物奖等。黄礼孩担任过广东省作家协会诗歌创作委员会主任,现为《中西诗歌》杂志的主编,对广东诗歌做出了自己的贡献。黄礼孩是一位编杂志的高手,无论从内容策划或者装帧设计,都是顶尖的 。一个诗人称得上“杰出”,他得有高级的诗歌并且流传甚广。黄礼孩的诗歌《窗下》《去年在朝鲜》《拐弯处》《给飞鸟喂食彩虹》《岛屿》《条纹衬衫》等诗歌为无数的明星所朗读,流传甚广。“黄礼孩的诗,既有东方神秘主义与天人合一的古典传统,又有西方宗教受难、仁爱、献身精神,还兼有老庄传统出世精神,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新诗写作的精神审美向度。从精神审美上讲,黄礼孩是70后诗中王维。他总是那么光明。身处最深的黑暗,也光彩熠熠。”(熊平《他借微光济我渡夜》),作为中国当代著名诗人,黄礼孩属于全国的,更是属于故乡——徐闻的。   

诗人李明刚,出生在新寮镇西山村。村边的海湾,海水湛蓝,广阔的黑海滩长着一大片红树林。每当夕阳西下,霞光返照,渔舟唱晚,景色别致,美不胜收。李明刚生于斯,长于斯,对这片海情有独钟,把它当作文学创作的源泉。他早年从事小说创作,近几年却迷上了诗歌,一发不可收拾,至今已在《诗刊》《诗潮》《诗歌月刊》《诗探索》《绿洲》《鸭绿江》《中国诗人》《上海诗人》《中西诗歌》《奔流》《河南文学》《牡丹》《读者》《羊城晚报》《海南日报》《广州文艺》等30多家国家级、省级报刊发表诗歌作品200多首。海明威说过,辛酸的童年是对一个作家最好的历练。李明刚出身贫寒,艰难而又多彩的少年生活,三十多年的农村工作、生活经历,为他的文学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他的小说、诗歌作品都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如《西山海》:黄昏将至。红树林遮掩不了/正在洗浴的夕阳/海鸥停止捕猎,与白鹭一道盘旋/俯冲,也想过把海浴瘾/海风鱼群不甘寂寞,加入了闹海的行列/夜幕降临以前,各种事物以各自方式/显现迷人的部分//在斜照铺开的海面,渔归的槽白仔划出的弧线/可与渔哥的肌肤相媲美/而渔哥的眼神/从波光粼粼的海面滑过/从沙滩上奔跑的刺草掠过/从红树林的枝叶间穿过/停在挖螺海妹的身上/海妹身披霞光,神情沉醉/比海湾的风景,更耐人寻味(选自《诗潮》2020年第10期)。这是李明刚写自己的故乡,既写了“物质”的故乡,也写了“精神”的原乡。莫言早就提出了“超越故乡”的观点,“对故乡的超越首先是思想的超越,或者说是哲学的超越。”李明刚大部分诗作都是对大海对故乡的抒写。在感性上,他忠诚故乡;在理性上,他思辨故乡。最近,李明刚出版了一本诗集《海风的眼神》(团结出版社出版)。细细品赏,102首诗就像102只眼睛,那精神气就像海风,清新凉爽, 有透明度,有能见度。作为诗人,李明刚“用一颗对土地、对苍生充满挚爱之心,抒写贴近生活、现场感强,有情感、有温度,文笔优美的诗歌作品。”著名诗歌评论家张德明这样评价李明刚:“当他审视大千世界时,他的思维疆域里,总有一个海洋的宏阔背景;当他咀嚼人生的酸甜苦辣时,宽广无边的海洋世界给了他无穷无尽的力量与信心,使他总能平心静气地对待生活中的乐与苦、欢与悲。而他用分行的文字写下的关于宇宙人生的感发和寄寓之情,始终充满了海的味道,那里不仅有海上风景的展示,也活跃着与海相伴的人,并透射出深邃的哲思,给人带来诸多智慧的启迪和美的享受。”而从诗歌在本土的发生上,李明刚是徐闻近几年诗歌发展的直接推动者。李明刚是土生土长的乡土作家、诗人。他从学生时代起,酷爱文学,笔耕不辍,近年来热心扶持文学晚辈。作为徐闻开放大学校长,他在抓好主业的基础上,以开放大学为平台,着力推动徐闻诗歌文化发展,助力地方乡村振兴。

诗人吴红绫,天生丽质,长于广东八大渔港之一的外罗港。渔港的海洋气息,造就这个出水芙蓉般的诗人。她曾经这样描写自己: 她在沙滩上,腰一弯一弯/捡起一枚贝壳/她知道,这里面有珍珠/还有大海浓缩的蓝//她红扑扑的脸上,阳光一闪一闪/像鱼身上的鳞片/上面,有水做的坚硬和柔软/还有一张/她名字撑开的帆//她在捡拾白天的月亮,夜里的星/她的影子真好看/从天空上直直望下去/她也是一枚贝壳,被海风拾捡(吴红绫《拾贝壳的女人》刊登《岁月》2021.03)。从这首诗里可以看出吴红绫走出女性的委婉之后,心中有一片“大海浓缩的蓝”,精神上有一块“水做的坚硬”。是的,吴红绫的诗从“秀气”中走出来寻求到了“硬核”,是诗性趋于成熟的表现。2021年吴红绫荣获“中诗网十大年度诗人”。这一荣光犹如南半岛初升的太阳,熠熠生辉。全国著名诗人、诗歌评论家李犁在她的颁奖词中写道“吴红绫的诗证明了想象力具有无边的法力,并能从平凡的景物里带出玄妙之境。想象力让她在《海风》中有了通灵感,她把大海的泡沫灵化出白马,甚至是天上众神,画面影影绰绰,亦真亦幻。于是死板的呼吸了,平俗的绝尘了,诗有了辽阔的气象,且蒸腾着。那是汹涌着的情感之水,一切力量之根,包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动力皆源于此”。吴红绫对诗有独到的理解,她说:“诗歌要有灵魂的撞击,它是内心的呐喊。诗歌应是真、善、美的,应该是光,照亮所有生命中的黑暗,给万物以生长的力量和温暖。”吴红绫写诗甚为勤奋,已出版诗集《寂寞的手指》(南方出版社出版)、《向木而生》(团结出版社出版)。到目前为止,吴红绫可说是一位李清照般的婉约派女诗人。

诗人李舟,祖籍海南长于徐闻,是徐闻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冉冉升起的一颗诗星。他1990年到北京就读鲁迅文学院进修班,19995月参加中国作协诗刊社第15届“青春诗会”。在他二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已在《人民文学》《诗刊》《北京文学》《萌芽》《作品》《青年文学》《星星》《诗林》《飞天》《河北文学》《山花》《诗潮》《人民日报》《文艺报》等报刊发表近300首诗歌,作品入选多种选集,其中组诗《在南方》收入《广东省作家协会五十周年文选》。可惜,近些年李舟淡出了诗界。     

诗人刘卫(笔名:南尾宫),生于下洋镇南尾宫村。刘卫多年来写小说,也写诗歌,多年来保持这习作的状态与热情。至今,他已在《诗探索》 《诗选刊》 《诗潮》 《诗歌月刊》 《散文诗》 等大刊物发表了大量的诗歌佳作;有诗歌作品被选入《现代诗三百首笺注》 《大风十年诗选》 《飞天六十年典藏(诗歌卷)》 《现代短诗鉴赏》等诗集;获《诗潮》 《飞天》全国诗歌大赛奖;出版诗集《不能停止荡漾》。刘卫的诗歌风格鲜明,诗歌视角与诗歌选材都与众有异,主题也较为严肃,尤其在诗歌语言方面,呈现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使诗歌有了崭新的象征,读来令人有一种寓言般的美好和魅力。   

诗人莫学平,生于徐闻县城,现居深圳。纵观莫学平的诗,总有“庄重、哲理、严谨”的感觉,同时呈现童话故事里澄明的境界。莫学平的诗观:心随意想,道法自然。所以他的诗信手拈来,挥洒自如。莫学平是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作品常见报刊,有作品入选《第三代诗人探索诗选》。莫学平创作甚丰,几年间便写了近一千首诗歌,是一位诗歌“暴发户”。    

诗人刘春柳,龙塘镇人。她认为写诗是“在日常的生活中,寻找隐藏的秘密和角落,从中挖掘和提炼诗意。而这些诗意正好抵达人们关于失去事物的回忆之门。”刘春柳志存高远,她的诗正如她的诗观,善于捕捉生活的闪光点,渲染事物蓬勃之气息,洋溢满满的正能量,给人带来温暖、祥瑞、奋进的风貌。刘春柳还年轻,诗之秀丽,必将是她奋发有为的资本。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恰好你在》。相信她人生路上有更多的“恰好你在”!

诗人黄荣东,前山镇人,迄今已在《工人日报》《诗国》《诗林》《诗潮》《中西诗歌》《佛山文艺》《湛江文学》《牡丹》《黄金时代》《福建青年》等全国一百多家报刊发表诗歌约三百多首。黄荣东是“打工诗人”家族中的一员,他痴迷诗歌,如果他后期的自我学习能力强一些,文化视野开阔一些,还是能写出更多的诗篇。    

诗人柯晓军,下洋镇人,八九十年代就在《中国散文家》《美文》《读者》《文学报》《广州日报》等报刊发表大量诗作。柯晓军主攻的还是散文,他的散文有着乡土的淳朴,文笔洗练,系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诗人谭科琦,下洋镇武赛坑村人,足有四十年诗龄,已在《诗歌月刊》《鸭绿江》《牡丹》《中西诗歌》《上海诗人》《中国诗人》《广州文艺》《奔流》《湛江文学》《海南日报》等几十家省市报刊上发表诗作一百余首。   

诗人谢胜捷,前山曾家村人,已在《诗歌月刊》《中西诗歌》《中国诗人》《湛江文学》《海南日报》《湛江日报》等多家省市报刊以及《岭南诗意一一走近广东诗人》《回望风吟处》《守望栖息地》《建国70周年以来华夏实力诗人》《伫望云起时》《大海的彭湃》《正午蓝色的风暴》《红棉灼灼》等十多个诗歌选本上发表诗作;出版诗集《守望乡土》。   

诗人韩聪光,曲界镇田洋村人。诗歌作品发表在《海南日报》、《中西诗歌》《广州文艺》《诗歌月刊》《中国诗人》《中山日报》《湛江日报》等报纸杂志,作品入选《岭南诗意》《正午蓝色的风暴》《大海的澎湃》等诗集。同时创作多首音乐作品,其作品追求诗歌生活化,体现文学的真挚情感。   

诗人柯杰,龙塘镇人,其作品触摸底层,真实纯朴,感情浓烈,常在海南广播电台“百草园”栏目播出,深受广大听友的喜欢,曾被称为“农民诗人”。  

徐闻诗歌发展迅速,阵容庞大。常在全国各地报刊发表诗歌作品的还有蔡建壮、杨源清、黄书平、黄国强、郑朝生、杨宇、周娇南、李娟、周小莲、黄海波、洪卫国、莫明乐、宁昌悦、郑衡、唐赵芳、吴世连、蔡仁润、陈天雅、邓振烁、梁黎明、孙小山、李来春、何浪萍、方如利、孙逸云、周浩峰等。其中,蔡建壮、杨源清、郑朝生是很有潜力的诗人;杨宇、黄国强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洪卫国出版了诗集《金挑娘》;莫明乐出版了诗集《家门朝海》;宁昌悦默默地耕耘着“红土地文苑”,守护一片诗歌的领地。在徐闻诗歌的百花园里,他们仿佛鲜花绽放,香溢满园。  

行文至此,忽然想起唐代诗人孟郊的诗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四、开华结果,粲然可观   

俗话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短短几年间,徐闻诗群有幸得到全国各地诗人、评论家的悉心指导和厚爱,他们抱团取暖,行稳致远,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广东文坛》曾两次不惜版面分别发表了张德明教授写的《地方文学发展促进乡村文化振兴——以“徐闻诗歌现象”为例》,以及谭科琦、李明刚合写的《乡土诞孕的诗群:徐闻诗歌现象观察》两篇文章,隆重地推介了徐闻诗群。此外,岭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院长,教授赵金钟也撰文《徐闻:红土蓝海汇诗情》评价徐闻诗群。到目前为止,徐闻诗群已亮相于《诗歌月刊》《广州文艺》《奔流》《鸭绿江》《中西诗歌》《中国诗人》《湛江文学》《大湾区时报》《湛江科技报》等报刊。作为一个远离文化及经济中心的边缘小城,能有今天这份闪耀的诗歌荣光,实在不易。

2022年,徐闻开放大学又联合雷州开放大学一起编辑出版了《近处的声音:北部湾城市群小说选》(北岳文艺出版社)《仿佛有光:北部湾城市群散文选》(北岳文艺出版社),这两部文选与2021年的《大海的澎湃:北部湾城市群诗选》构成了“北部湾城市群文学三部曲”,这是一个值得骄傲的成绩。徐闻诗人以大海的胸怀,不只是顾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如此才能去感动雷州开放大学、感动北部湾城市群,赢得三省各地文学大哥们的鼎力支持。有专家说,徐闻这样自发的文学经验,如果有更多的力量参与进来,必定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更美好的前景。

 

五、砥砺前行,未来可期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徐闻本土诗人也存在诸多的不足,比如在先锋诗歌写作探索上十分薄弱,诗歌观念比较陈旧,语言较为老套,诗歌题材狭窄,语言更新能力不足,阅读经典的力度不够,向外界学习交流也没有更多的途径,文学形态很是单一,年轻力量欠缺等不足。这需要徐闻诗人向身在广州的徐闻籍诗人黄礼孩学习,学习他的专注与投入,学习他的愿意付出与自我教育能力,学习他开阔的国际视野和兼容并蓄,学习他涉足多种美学的能力。但仅此也是远远不够的,徐闻诗人、作家、文化人必须向全国各地的同行学习,向世界上伟大的诗人、作家、哲学家学习,向一切先进的文明力量学习!

徐闻诗歌真正的崛起,道路还是很远,因为一个地方的诗歌发展需要更为自觉的文化觉醒,需要更多的诗人怀着不妥协的理想与信念,需要诞生本土的诗歌评论家来阐释本土的作品,需要诞生属于本土的诗学观念但同时又具有世界价值观的眼界,需要更多像李明刚这样愿意为诗歌做义工的热心人士,需要面朝大海我心澎湃的激情,需要一股“大海,永远在重新开始”的力量,如此才能形成真正的“蓝色风暴”。  

是的,徐闻有一群耐得住寂寞而生活在底层社会里打磨诗歌的人们。他们本着对汉语新诗的信仰与追求,以坚强的诗歌意志和坚定的诗歌信念,砥砺前行,走得踏实、坚定、执着……

 

定稿于202274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