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谭庆龙的头像

谭庆龙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3/16
分享

一幅壮锦织出美丽乡村

生在民间,长于乡村,耳濡目染的便是一些民间故事,《天仙配》、《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嫦娥奔月》等。在我童年的记忆里,这些与我的生活相去甚远,顶多只能算茶余饭后的消遣素材罢了。可是有一则民间故事,却时时让我回想,因为它与我的生活息息相关,那就是流传在壮族的民间故事《一幅壮锦》。古时候山麓下有一位妲布(壮语老妇人)带着三个儿子(大儿子勒墨、二儿子勒堆厄、三儿子勒惹)住在茅屋里,妲布的生活来源主要就是卖锦,锦上织的花草鸟兽,形象逼真,深受人们喜爱。一日她在集市见一幅画很美,便忍痛花钱买下。画上有高大的房屋,好看的家园,大片的田地;又有果园菜园和鱼塘;又有成群的牛羊鸡鸭。回去后她把画打开给儿子们看,并说我们能住在这样的村庄里多好呀,大儿子二儿子均认为不可能,只有三儿子建议阿咪(壮语,妈)仿画织锦。妲布不分日夜地织,油松烟熏坏了眼睛。她的眼泪滴在锦上,就织起了清清的小河和鱼塘,她的眼血滴在锦上,就织起了红红的太阳,织了三年,终于竣工。

这幅壮锦真美呀!

几间高大的房子,蓝的瓦,青的墙,红的柱子,黄的大门,门前是一座大花园,开着鲜艳的花朵。花园里有鱼塘,金鱼在塘里摆尾巴。房子左边是一座果园,果树上结满红红的果子。果树上有各种各样的飞鸟。房子右边是一座菜园,园里满是青青的菜,黄黄的瓜。房子后面是一大片草地。草地上有牛羊棚,鸡鸭笼。牛羊在草地上吃草,鸡鸭在草地上啄虫。离房子不远的山脚下,有一大片田地,田地里满是金黄的玉米和稻谷,清清的河水在村前流过,红红的太阳从天空照下来。就在一家人陶醉在壮锦中时,忽一阵大风卷着壮锦向东方飞去。痛失壮锦的妲布苏醒后,分别吩咐三个儿子去东方寻找,最终只有三儿子勒惹克服艰难险阻完璧归赵,并连同因憧憬壮锦上的生活而把自己的像绣在壮锦上的红衣仙女带回。茅屋变成了金碧辉煌的高大房子,一家三口与帮助她的村民们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记得那个晚上,我反复阅读着这则民间故事,读着读着就仿佛生了一对翅膀,飞到了那个美丽的村庄。

在我儿时的印象里,农村居住的都是土坯房,《一幅壮锦》中所描绘的“蓝的瓦,青的墙,红的柱子,黄的大门……”就像大儿子勒墨回答她阿咪的话:“阿咪,做梦吧!”

土墙草顶的房屋每到梅雨季节便凸显它的不足,屋内到处漏水,所有能盛水的盆罐都充分发挥了它的救急作用。夜里睡觉不小心就踢翻一个盆罐。听着滴嗒的雨声入睡,就像听钟摆一样正常。

上学踩在泥泞的道路上,不经意总会溅满脸满身的泥浆;如果不是冬季,还是光着脚丫来得快意;因为你不至于陷进淤泥里而不能自拔。

后来走着走着道路愈来愈宽广,灯光愈来愈明亮,房屋愈来愈结实,文笔愈来愈顺畅。

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运而生。农业农村农民成为社会关注热点。

此时,我在阅读的不是民间故事《一幅壮锦》了,我在阅读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壮丽画卷,这内容这图画远比《一幅壮锦》要丰富、要宏大、要生动、要科学、要实际。信息化的运作,精准的定位,合理的布局,精巧而缜密的构思必将孕育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华美篇章。

对于久居乡村的我来说,对农村认识也算比较深刻的了,参与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更是责无旁贷。种一束花?栽一株草?植一棵树?提一个建议?

哦,兴之所至竟忘了告诉你们,我们家乡现在已经是机械化耕作了,再也看不到农民汗津津肩挑手提庄稼的场景了。这在那位壮族老妈妈的那幅壮锦上还没有呢,如有,恐怕只是一条水牛吧。

看,山青了;水绿了;花开了。新时代的戏剧舞台上正上演一幕幕中国乡村的《一幅壮锦》,那位壮族老妈妈又要重启织机,装上五颜六色的丝线,重新织起灿烂的明天。太阳山的仙女们是否又要借去这幅新的壮锦?

红红的太阳升起来,照耀着一座座高大的房子,一幅乡村振兴战略图展开了。习近平总书记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