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和如水的头像

和如水

网站用户

小说
201903/11
分享

《跨界时空.Ⅰ》连载

第十九章:意外的收获

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好几年,可是二地之间修建分子电缆的事情却至今还没有拿出一个完整的方案。困扰这件事情的最大难题就是岑越他们前面讨论过的问题:如何克服二个星球之间的长远距离,和尽快提高“分子电缆”的铺设速度。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得到解决,要想在二个遥远的星球之间铺设分子电缆无异于只是一个梦想。五万光年的距离,就是以奇奇星球当前最快的飞船78万千米∕小时计算也需要近7000万年!面对这样一个巨大的天文数字,谁都看得出根本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那么为什么他们还要坚持这样做?难道说具有高度发达文明的奇星人,连这样一个再简单不过的算术题也不会计算吗?

答案显然不是。奇星人所以坚持要在遥远的二个星球之间修建分子电缆,其中的主要原因还是出于今后对外太空探索,和在宇宙中寻找新的家园的需要。通过这么多年来对宇宙的探索使他们深知,光靠传统的飞船要想穿越广袤的宇宙非常有限。因为从机械制造的角度来看,以机械制动的飞船飞行的速度总是有限度的,就以当前飞船最高的飞行速度780000米/小时来看,它已经基本接近了机械飞船在宇宙飞行中的极限速度;如果再要进一步提高飞船的速度,除开要克服船体机械高速运转时的部件磨损问题之外,还要找到一种既具有瞬间爆发的高动能,又能恒久的保持供给的高能量,很显然到目前为止,自然界还找不到这样一种优质的能源,即使是在未来能否找到这种新能量也未可知。若是要想在这个基础上再有一个较大的提高,除开在飞船的结构和动力传动原理上有一个全新的改变和突破;或者开发一种瞬间能够发出的超高能量、并且用量又极少的新一代能源以外,还必须在技术上找到在进行超速飞行时能够克服巨大空气阻力的办法,以及如何消除因高速飞行时因空气摩擦而产生的高温等一系列问题,这也成了飞船在超高速飞行时面临的一个需要攻克的重大难关。就算飞船在现有(78万千米∕小时)的基础上再提高一倍速度,可是面对动辄就需要用光年来计算的广袤宇宙来说,这点飞行速度又算得了什么?既然飞船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太空穿行的问题,那么他们也就只好另辟溪径了。

说来分子电缆在奇奇星球上已经是一门比较成熟的技术,并且它还具有其它传统通讯技术许多不可比拟的优势。为了克服在宇宙通讯中由于受到某些空间引力、磁场偏转的影响,和避免电讯被宇宙某个空间中黑洞的吞噬,他们在这些太空区域中采用了分子电缆部分联通的办法,尽量的避开了这些太空区域。这些年来奇奇星球所以能够与遥远的地球保持着长期断续的通讯,主要还是那些太空区域中的分子电缆的隔空联接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什么奇星人不惜代价要在二个星球之间修一条仅用于通讯的电缆,难道真象他们会议上所说的那样,仅仅只是为了保持与地球上奇星人的联系吗?

当然不全是,在这件事情的背后其实奇星人还有着他们更加深远的考虑。从奇星人的文明发展历史来看到现在已经有一百六十多万年,虽然他们现在的科学技术水平已经高到了地球人难以想像的地步,但是要知道任何文明的发展进步,开始时都是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的基础发展起来的;加上奇奇星球上的自然环境相对较差(由于当时的奇星人是被‘时空隧道’被动的送到了奇奇星,而且这个星球环境温度较高、水资源又缺乏,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不是一个很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再加上这些年来由于文明的发展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一些不可挽回的破坏,使得他们的生存环境变得更加恶化。尽管奇星人也做过改变奇奇星球环境的各种努力,可是在自然力量的面前人类的能力总是缈小的,这让他们的努力总是收效甚微,环境问题因此也成为了奇星人长期挥之不去的一块心病。于是在近几十万年以来,奇星人一直都在太空中寻找,希望在周边的宇宙中能够找到一个更适合他们居住的行星,可多年寻找的结果残酷的表明,在他们能到达的宇宙空间中,目前还没有发现一个星球适合生命的居住!如果不是发现了地球,奇星人还真的怀疑浩瀚的宇宙之中是否真的还有其他智慧生命的存在?

有了以前太空探索的经验,加上长期对宇宙研究的体会,奇星人觉得再这样漫无目的的寻找下去也不是办法,于是他们根据对宇宙探测经验的总结,以及类地行星可能出现的类似情况的推断,认为最有可能出现生命、或适合生命存在的行星是一个星系中与恒星保持合适距离,并且大小适度的行星。虽然宇宙中具有上千万甚至超过千万以个的星系,但并不是每个星系都具备产生生命的条件,就更别说是智慧生命了。从宇宙的构成情况来看,大爆炸是导致众多星系形成的基础,同时也是造成各星系之间自然环境差别的重要因素。从理论上来说,宇宙大爆炸的初期应是从宇宙中心向外爆发的;如果真是这样,宇宙的中心地带因为受到四周空间的挤压,爆炸时所产生的压力和温度一般应高于其它空间,这样使得中心地带的恒星密度将会多于其它地方。很显然,恒星太过密集的地方不适合生命的产生与存在;就是靠近外围宇宙空间的星系也一样,它们地处宇宙边沿可以任意无限地向外扩展,由于外围太过松散的缘故,这个空间的质量与宇宙其它区域比较相对不足;这样一来,大爆炸时产生的压力和温度因此较低,爆炸时被点燃的恒星也相对较少。由于这片区域缺乏足够的、可供生命运动能量的支持,导致生命产生的机率将大大的降低。因此奇星人认为,无论是从整体的宇宙,还是从一个(恒)星系的范围来看,地处中部地区的这些行星上,生命产生的可能性都比其它区域要大。这是因为,只有这些中部区域才会具有大小合适、温度适中的恒星,和相对稳定的自然环境,有可供生命产生的良好条件,甚至具有对类地行星气候和自然环境辅助调节作用的大小合适的卫星。当然,宇宙中能够具备这些完备条件的区域非常之少,要真正找到它们自然更不容易;要不,辛苦寻找了几十万年的奇星人,为何到今天还没有新的发现?

当然,他们这次决定在二个星球之间修建分子电缆的主要目的也不是完全为了保持二地的联系。因为他们知道,光靠传统的机械飞船是很难飞出自己的星系,更何谈去更加遥远的外太空探索?即使以后找到了适合他们居住的星球,如何到达那里也是一个最大的难题。在一次太空的飞行中,期望号飞船被突变的星系环境意外的送到了距离奇奇星球5万光年之远的地球,这让奇星人大吃一惊的同时,也对他们穿越太空的方式萌生了新的想法。为了达成快速穿越宇宙的目的,开始的时候他们一直都在尽力寻找和等待这种相似的机会,可时间一长他们发现,这种时空压缩的现象在宇宙中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并且再次发生同等情况的机率十分小,要想借助这种机会的可能性也很低。奇星人也模拟这种宇宙环境做过时空压缩的小型试验,而且还取得了一些成功的范例。但是他们也知道,要想在宇宙中人工的制造大范围的压缩空间根本没有可能。于是他们想,既然能够人工在小范围之内制造出压缩空间,那么,又是否可以借助这个空间中的“时空虫洞”来进行星际穿越呢?过去,奇星人也一直对“虫洞”现象做过系统研究,发现宇宙空间中也的确存在“时空虫洞”的现象,可这个“虫洞”就像是一个近在咫尺、却又远在天涯的一个幻影,老让人无法捉摸。因此这么多年以来,他们在这个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也十分有限,因此这让奇星人多少也感到有些失望。

在这个问题之后,接着又出现了一个让他们更为棘手的难题,那就是如何在奇奇星球与地球这段漫长的距离中保持一个整体的、不间断的联接通道?一来它可以保证通讯的稳定性,二来还能够利用这个通道进行二地之间的人员交流与物资输送,于是,奇星人就想到了通过修建“分子电缆”这样一个形式,来建立起宇宙中第一个用于离子输送的隧道。尽管这离整体物件的输送,和人的直接进行时空穿越还有很大的一段距离,但却为将来离子的自由通过提供了快速的通道。

很长时间以来,奇星人就开始了对于物质结构的基础研究,其目的就是为了找到构成这些物体的本质。通过长时间的不断探索,他们终于弄清楚了大多数物体构造的基本原理,和它们分(离)子的结构与组合情况,对于部分日常生活用品和常用工业制造品,他们先进的技术水平甚至到了可以随意利用空间中存在的(微粒)质量进行直接合成的地步。若是太空中有了“分子电缆”这个通道,他们就可以将部分物质分解成离子的形式来进行输送,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太空中物质运输的一道难题。同时,他们还设想通过对分子电缆容量的不断扩充,使它达到一个足够能容纳人的分子程度,(因为人的四维隐影实际上就是离子的松散聚合形式,这也为将来对人类进行离子形式的输送以取代传统的太空飞行,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对安全保证方面来看,都具有其他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然后再在分子电缆中制造出压缩时空,利用压缩时出现的时光虫洞来进行星际穿越,这才是奇星人决定在宇宙之中修建分子电缆的最终目的。

可是,当前又有一个最大的难题横亘在奇星人的面前:那就是如何克服在二个星球之间修建分子电缆时需要的漫长时间?我们已经知道,要从奇奇星球来到地球,就是以当前发现的最快的光速也需要5万年时间;尽管目前奇星人修建“分子电缆”的速度已经达到光速的十分之一,如果按照这个速度来推算,要建成二地之间这条分子电缆又要等到猴年马月?虽然奇星人已经发明了新一代具有同种物质亲合力的智能分子材料,在电缆的修建过程中只要放出同类姻亲分子,它们之间就会按照事先预设好的基因密码自行寻找另一部分;这样,奇星人只要不断地往这条链条上输送密码分子,生成的链条就会自动的构造延伸,这样就免去了人工去太空施工的麻烦。尽管这样,可谁又熬得了二地之间对分子电缆漫长岁月的铺设?针对这个问题,后来奇星人又开发出了一种新的分子材料发射技术,它是通过一个超大功率的电磁发射器,定向将这些分子材料送向预定的空域,在设定的基因密码指引下,这些智能分子就会自动的在太空中组合成一个链条(电缆)。但是,即使按照这个方法在二个星球之间同时施工,要完成这条分子电缆的铺设粗略估计也要花费近二十五万年时间。这显然是一个让人难以接受的方案。正因为如此,二地之间修建“分子电缆”的事情暂时就被搁置了下来。

  这件事情对于地球上的奇星人来说,似乎有着更大的压力。为了修建分子电缆的事情蓝湛人没有少召开专题会议,总想从中听到一个好的建议。大家也谈到过各种想法,可那些建议中不是过余的不切实际,就是难以满足当前一些技术上的要求,这让全面负责基地技术工作的蓝湛人心里十分的焦虑。看到蓝湛人为了这个工作被弄得身心疲惫的模样,岑越的心里也感到十分的不忍,总想能够在修建分子电缆这件事情上对他有所帮助。因此这段时间以来,他成天都将自己关在实验室里不断地做研究,从来没有跨出过这个大门。可是不管他如何地努力,就是一直想不出一个好的解决办法,弄得他一天到晚都像丢了魂似的。

  一天,他在屋时踱步时无意中碰掉了桌上的一个插头,见到智子机里他正在观看的施工图突然没了,他检起插头顺手将它插到了电源上;哪知他手握插头的接口处的绝缘层已经破损,当插头刚进入接口的一瞬间,他突然感到了全身一阵剧烈地发麻;在麻震的刺激下他下意识地将手里的插头甩开,然后愣愣地瞅着那根电线发了一会懵。这时,他像是突然发现了什么,又拿起来电线来,对着插头的破损处怔怔地端详了一会;不知他突然想到了什么,只见他这时的嘴角上渐渐露出了一丝不易被人察觉的浅浅的笑容。其实要说岑越这会有个什么新的发现还谈不上,只不过通过触电的这一刻,使他联想到了“电”的这个内在物质的存在,以及对“电”是以何种形式传导的等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从而引起了他对修建分子电缆的进一步联想。“电”究竟是一个什么东西?这个长期被人们使用,却又很少有人知道它真实身份的神秘物质,这段时期以来一直成为了他思考的重点对象。过去人们一直认为“电”的速度与光速相近,因为“光”、“电”现象,本来就是宇宙中基本微粒子的一种运动过程的反应。过去,岑越也曾以为“电”是运动的,可是来到基地以后通过一些相关的实验他发现,很多“电子”基本上是种固定在某些原子上的粒子,一般情况下并不会产生运动。为什么通过导体的传导又会发生电流通过的现象呢?其实人们看到的电流现象并不是电子本身的运动,而是当外来能量进入到它们内部的时候,为了保持这个质量个体的电子平衡,它们就会迅速地将这个能量以放电的形式转移出去,这样就导致了放电(电流通过)的现象发生。在一些不具备电子、或是电子数量较少的物体质量中,由于缺少了电子之间的放电传播,即使有电磁导入也会出现放电阻断、或者呈弱放电反映。既然宇宙之内包括微光波在内的所有自然传导都是一种电磁反应,那么,空中的电磁波现象又如何解释呢?在岑越看来,宇宙中的一切物质都是由基本的微粒子组合而成。宇宙其实是一个质量世界,在这个广袤的空间里,不管是看得到的物体,还是看不见东西其实都是一种质量的表现;小到一粒尘埃,大到一个星球,这二个外表看似差异巨大的物体内部,毫无差别的都是由宇宙中广泛密布的基本粒子组成。在我们所能看到的千万种物体的背后,其实隐藏着更多不为人知(见)的暗物质(宇宙微粒子)。它们有的小到也许永远不能被人类发现,但它却真实的存在于宇宙空间的每一个角落,构成了每一个质量物体和融合在每一条生命之中,并且担负着构成这个宇宙所有生命和一切物质的循环存在,与时空运动的重任。可以说,宇宙中所有的变化,和一切物质的运动都是这些基本粒子聚并时的能量释放反应,有了这些反应才有了这个宇宙的诞生与运动,才导致了一切生命现象的产生。至于电磁现象,实际上是粒子之间一种相互的放电反映,这种能量的传播也是促进一切物质运动的基础。

  通过对电磁的进一步的研究,岑越发现“光”的现象原来也是电磁辐射的一种另类表现,它同样是出于粒子能量传递过程中的放电反映,只不过“光”的能量表现是以一种热量和可见光线的形式表现罢了。那么粒子之间在进行强弱不同的二种能量的传递时,为什么在速度上并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别,难道能量的大小真的对它们的传输作用没有影响吗?它也成了岑越最想找到答案的问题。过去他曾做过许多有关电磁波辐射试验,实验结果表明电磁波的传播距离与速度,均与电磁波发出的强度和空间中质量元素的密度情况有一定的关系。尤其是作为电磁波传输的粒子情况,更是直接影响电磁波传播的关键。一般情况下,电磁波与光波一样传播的速度是比较接近的,这主要与宇宙空间中的基本条件(粒子分布情况)差别不大有一定的关系。按照这种情况来推测,如果在一定的空间中增加传导粒子的密度,和加大对能量的输入又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随后,岑越将这个想法反应到了蓝湛人那里,这也引起了他的高度重视。为了这件事蓝湛人还召开了专门的学术会议,在会上,大家的兴致极高发言也很积极,觉得这种方法值得一试。会后,蓝湛人把大家的意见总结成了一个报告,发给了奇奇星球航天科学研究总部。一年后收到了总部的回电,同意基地对于超光速电磁波的研发意见,并附上了奇奇星球最新研发的《超光速光子加速器》的设计图纸,和相关的技术资料。收到回信后,蓝湛人为这事还成立了专门的技术攻关小组,岑越也有幸的成为了唯一能参与这个核心机密的地球人。由于地球上的各项技术和工业基础都与奇奇星球上存在较大的差距,尽管已经有了制造图纸,可还是让岑越他们费尽了心思。通过全体专业人员近二年时间的努力,最后终于研制出了地球上第一台大型“超光速磁旋加速器”,这让基地里所有的人都感到兴奋不已。

   根据原来奇奇星球的实验结果是表明,经过《超光速光子加速器》加速后的光可接近一般光速的1200倍左右,比奇奇星球原来光速800倍的基础上提高了34%。为了在这个基础上有一个更大的突破,岑越建议在加速器内增大瞬间能量的注入以外,还要增加空间的导电粒子的密度,(他这种想法主要来源于那天在实验室里一次意外触电的启示,于是就联想到了银、铜类等金属为何会比其它材料更具导电性的思考,最后通过多次实验得到证实,这些金属材料导电性能所以较好,主要是由于这些材料中的导电离子比较密集造成的)试验结果表明,他们制造的“超光速磁旋加速器”内的电磁波瞬间速度达到了一般光速的1500倍以上。听到这个消息,差点让基地里的奇星人沸腾了起来,这终于使又他们看到了回到奇奇星球的希望!

俗话说,好事多磨,这一点没错。虽然经基地改进的磁旋加速器在原来《超光速光子加速器》的基础上有了不少进步,但它目前还仍然只是一个实验室里的数据,如何将它应用到太空实践之中还有许多有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因此,这也让奇星人感到心里有些底气不足。当然这其中最着急的人还有岑越,因为他是开发超光速电磁波这个点子的最初发起人,同时又是开发试验的执行者之一,要说对其中难处的体会和了解,他比基地里的其他人有着更深的感受。如果要制造出超光速电磁波,除开要有强大的电磁发射系统以外,还必须在这个空间内具备导电粒子的超密度。若是采用金属导体,由于其中其它杂质太多,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电磁波的快速传播;况且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哪一种金属能够坚韧到能够承受宇宙中漫长距离的牵拉之重。如果使用复合材料的空心导管,即使能够满足部分空中牵引力与压力的要求,可又如何保证浩瀚复杂的太空中长期不断的作业?更大的难题是,要人工铺设5万光年复合管道的距离又要花费多长的时间?很显然,除开采用超光速铺设分子电缆以外,任何的方法都是难以成行的。

  在一次对光子加速的实验中,岑越他们又意外地发现:当光子的速度超过常规光速的时,就会出现时间停滞的现象;并且随着光子速度的进一步上升,还会逐渐的发生时光倒流的情况,这着实让他们吃惊不小。为了确定这个现象的可靠性,他们重复了多次同样的实验,最后证实这决不是意外的偶然现象。这是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宇宙中的时间与光速的运动是同步的,这决定了“时、光”之间所具有的相似性。从根本上说,时、光的表现均属于一种基本粒子的运动,同时这些基础运动又从根本上决定了它与整体所保持的一致性。由于自然界的一切变化均以宇宙微粒子为基础,是它构成了宇宙的整体运动和变化。时间也只是这些基础粒子节律的运动的一个部分,它们在构成宇宙整体的同时,又产生了衡量这个空间内自然规律变化的标准,因而形成了时间以空间变化为中心的一种外部表现形式。从根本上说,“时”与“光”只是宇宙运动过程中的二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光”是一种最基本也是最普遍的运动方式,它是宇宙中基本粒子运动时的一种电磁反应,也是构成各种物质运动的基础,只是由于各个(粒子)质量在运动过程中外在表现上的差别,才被人们区别为如:光、电磁、声波、射线等不同的种类而已,因而它们的规律运动也构成了宇宙间一切变化的基础;而时间,只不过是围绕在这个基础反映时的一种刻度表现,自然也会随着这些反应的变化而改变。如果能够制造出一种超光速时空隧道,就可以利用这个时光空洞中的时间停滞或倒流的机会缩短空间距离,(甚至借助时光倒流的穿越而回到过去)将正常情况下不可能完成的长期任务,在一个看似很短的时间内得以完成,这对修建二个星球之间的分子电缆来说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

  这个想法虽然不错,但是要在奇奇星球与地球之间开辟一条时光隧道,首先要做的是如何在二地之间制造一个压缩空间;不说以目前奇星人的科技水平难以开发出这么巨大的能量,即使有了这么大的能量来源,如何让它形成一个合适的压缩空间恐怕也是一件极难办到的事情。看来,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改进分子电缆的建造技术,以此来提高二地之间的修建速度。就在岑越还在为这件事情冥思苦想的时候,忽然桌上的视频机响了,他连忙拿过来接通了电话:

  “喂——,喔,……蓝院长!……要我来您办公室?好的,马上就到。”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