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菜、摘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内容之一,家家户户都少不了。
说到买菜的篮子,多数是用竹片篾编而成,也有用塑料条编制而成。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会编篮子的手艺人可吃香了,除了可以把编好的篮子拿到集市上销售,还经常被他人请到家里编一些日常用品,如篾席、篾篓之类的生活用具。
在农村,用竹片编制的菜篮子为何会受到人们的青睐,主要是因为使用后,只要洗一洗、晒一晒,可以重复使用。一只篮子少则使用两三年,多则使用五六年。就算是破了孔,只要找一些竹片补一补,又可以使用。为此,每户人家都有两三只篮子,大户人家就更多了,篮子多了可以换着用,非常方便,绿色环保,美观大方。
儿时的我每天早上起床会提着篮子紧跟在母亲身后,兴高采烈地来到菜地,采摘着新鲜的蔬菜,有带刺的黄瓜,带泥的青白菜,长角尖尖的绿豆角,还有割了又长的韭菜,一年四季轮换着尝新。到了秋冬,则只有萝卜、大蒜、包心菜等少量的蔬菜可摘,我最喜欢摘红红的辣椒,红辣椒放在篮子里,散发着浓郁的清香,提在手中,心里不知有多兴奋。
每逢赶集的日子,村里的妇女总会打扮一番,三五成群相邀,提着菜篮子沿着村道朝集市进发。他们走在乡间马路上,有说有笑的,不知不觉地就来了集市。进得集市,他们便分头采购各自所需的东西,如果看上自己想买的东西,篮子便往旁边一搁,讨价还价,看秤认斤,生怕吃亏。集市里转一圈下来,菜篮子里的东西满满的,甭提有多高兴。如果迎面遇上七里八乡外的亲戚,他们总会乐呵呵地拿起手中的菜篮,相互递到各自的面前,两只篮子对碰一下,比比谁的篮子更好看,故菜篮子成为集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提篮子赶集是有讲究的,买菜前要想好家庭所需的东西,如要买豆腐就得带一个瓷碗,想买豆芽就要带个网兜等之类的附件绑在篮子上。需要买猪肉、牛肉的时候,多数是用细篾条穿过肉皮,编成一个倒三角形挂在篮子上。让我记忆犹新的是隔壁的王大娘,在一次赶集时候,她买了六只小鸭子,然后放进篮子里。只见她右手挽着篮子,左手压着篮子边,嘴里一边与鸭子说着话,大概的意思是劝鸭子不要跳下来,否则会被摔死。不幸的事还是发生,最后还是被摔死了一只。
提菜篮子买菜的趣事远远不止这些,记得母亲让我提着篮子上集买鸡蛋的那一次,当我把鸡蛋提回家时,在村口正好碰上了其他伙伴,得意的我要他们猜篮子里的东西,便把菜篮子举得高高的。他们争先恐后地拽着自己要看个究竟,我只好把篮子举过头顶,不让他们看到菜篮子里的东西。最后的结果把篮子打翻在地,用网兜套好的鸡蛋还是被打碎了。直到今天,只要提起篮子,就想起这件事,还不停地自责。
随着社会的发展,也不知道啥时候开始,人们改用塑料袋了,虽然觉得塑料袋省事,但大袋小袋的塑料袋子提在手里,勒痛手指还不说,左袋右袋,大大小小弄不清啥时候就丢了一个。而且用塑料袋装鸡蛋容易碎,放在塑料袋里豆制品容易被刺破,这都不是最要紧的事,关键就是塑料袋容易污染环境。
是的,提篮子的日子值得我们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