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高矮胖瘦,看五官长相;问家长里短,道为人处世;论美貌、讲才华,这是农村人相亲的一种基本要求。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农村,男子大约18、女子16岁时,其父母就会开始为他们物色对象。
农村相亲,靠的是媒婆三寸不烂之舌了解到各家的经济实力,看是否门当户对,其次是通过多方打听对方平常的为人处世,主要是不让自家儿女吃亏。除此之外,男女双方会通过其他人口中探听来的消息加以判断,接下来,基本是顺其自然发展。一旦确认相亲时间,男女双方自然是在穿着方面搭配一番,说话做事变得格外谨慎,都希望给对方留下好的印象。用父母的话说:在相亲过程中,只要得到女方好感,定亲的机会自然会大一些。
记得我当年相亲的场景,早早起床、换上新衣,心里变得忐忑不安起来,只要碰见同龄人,总会感觉到不好意思,不敢抬头看对方。吃过早饭,跟着媒婆走在相亲的路上,感觉到所有人都在用奇怪的眼光看着自己。在经过2华里的路程后,来到女方居住的村庄,进得女方家门,我心里变得更加紧张。直到喝了对方父母倒的水后,心里才得以平静。接下来,先是由女方母亲问了一些与自己有关外出打工的问题。接着是女方的姨妈、姑妈、大娘等人对自己过目一番。女方父亲问得自然是家里今年的收成,如家里种了几亩地,山上的树木几时可以砍伐等之类的话题。面对这么多人对自己的审视,让胆大的自己自然变得尴尬起来。至于女方本人,总会借机偷偷地看着自己。精明的媒人总会拿出烟招待这些审查团的成员。
在经过2个多小时的交谈之后,虽然离午饭时间很近,但考虑到对方没有给出明确答案,故当天没有留在女方家吃饭。过了几天,女方通过媒婆转来“女方不同意交往”的信息之后,自己的心里极其难受,感觉到特别没有面子,总认为在村里没法待下去。直到后来得知,只因自己在学校期间表现得极其调皮,给女方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还有机会补救时,又要媒婆另约时间。过几天,从媒婆口中传来消息说:女方碍于面子,考虑到自己已经登过她家的门相亲,多少影响了她的名声,愿意给自己一次单独见面的机会。
第二次踏入女方家门时,是她母亲把自己领到她房间的。这一次,我相对比较冷静,比较平静,主要与她谈了一些爱好与理想。通过这次谈话,让女方彻底改变了对自己的看法。三天之后,媒婆报喜说:女方同意定亲。听到这个消息,把母亲高兴坏了,兴奋得好几个晚上都睡不好觉。又是挑选定亲的日子,又是杀鸡、买肉,一刻也停不下来。至于父亲则正在想办法筹钱置办一两件像样的电器。哥哥、嫂子不时提醒着我注意形象,以便给女方留个好印象。
我相亲成功的消息不出一天时间,便在村里传开,连住在几十里路外的亲戚都闻讯赶到贺喜。接下来,父母为了自己的婚姻付出不少心血,除了要给女方准备彩礼外,还要布置新房、置办家居电器。外加宴请亲友好友的费用,需要花费一大笔钱。对于父母,只要能给儿子娶上媳妇,所有付出是值得的。
随着时代发展,不论男女通过何种方式牵线搭桥谈情说爱,但相亲这种风俗依然在农村传承,一桩关系男女终身的大事成败在于两方亲人和媒婆的撮合。相亲,何尝不是一种蛮不错的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