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祖记录数字和简单的记忆时,通常采用折木和结绳的方式进行,后来逐渐发明了抽象的符号。甘肃天水地区本来就是伏羲文化的源头,早就广泛流传着伏羲造书契以代结绳记事的民间传说。而今天要讲的是兰州碑林的书法。
2013年10月15日,我由兰州白塔山登阶而上,穿过后山至一处小山坡,见牌坊上悬“兰州碑林”四个大字。字体俊朗神秀,笔力劲健,结构严谨,为赵朴初题写。
入园,迎面院落正中的矮墙上刻“海不扬波”四个大字。背面题“万里金汤”四字。东西碑廊环绕的庭院中,几条弯曲地甬道将草坪分割成几块不规则的图形,点缀其间的为几株低矮的盆景栽,自然生动,美不胜收。院落正中是一座叠檐飞角、仿古重檐的五层。楼阁,上悬赵朴初题写的“兰州碑林“塔影河声”和启功题写的“草圣阁”。反面屋檐上悬朱乃正题写的“翰墨流芳”和黎泉题写的“黄河第一阁”牌匾。
由鹅卵石铺就的甬道走来,院落北侧的草坪边上立黑色花岗岩雕像一尊,通过雕像基座上文字了解,此人名叫张芝,甘肃酒泉人,东汉大书法家,他擅长草书中的章草,写出来的字,笔画分离,惟妙惟肖。得到“书圣”王羲之的推崇,故有人称他为“草圣”。
来到长廊,立刻被满院的碑刻书法作品所吸引,墙壁两侧镶嵌着一块块黑色的石碑,从东汉的“草圣”张芝到曹魏时期的梁鹄,从西晋索靖至唐代的李世民、李白,而明清以后的书法家更多了,有胡缵宗、邹应龙、邢澍、张澍、安维峻、刘尔、马福祥、梁启超、范振绪等名人字刻,历历在目。其中就有学界泰斗季羡林题写“丝绸之路,历史悠久;东西文化,赖以交流;敦煌巍然,东方枢纽;石窟众宝,彪炳千秋;辉煌璀璨,世无其俦;张皇发扬,子孙共守;智慧之都,古城兰州;莫高麦积,与天同寿;碑林筹建,光被六洲;新纪莅临,辉映全球”一首四言古体诗,共80字。一通通精雕细琢的石碑,笔走龙蛇,展示着人类智慧的结晶。
沿曲折的长廊一路走来,欣赏着篆、隶、草、行、楷各体书法作品,墨酣书香,铁画银钩,指点江山。面对一幅幅夺人心魂的杰作,翰墨流芳,将其间的人带到了超越现实的另一个文化空间。
自信的人源于内心的才华。五层高的草圣阁,一楼陈列着从陇原大地出土或发现的书法珍品,有大地湾出土上刻符号的陶器,有礼县秦公大墓出土的秦篆,有庆阳发现的秦诏版,以及怀素《自叙帖》丙辰本,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二楼陈列《淳化阁帖》、敦煌写经、秦汉简牍等古本,以写经为主,最早写于305年,最晚的写于1002年,前后跨度近700年,比较系统地反映了两晋到宋代中国书法的发展演变情况。故这三大精品被李龙文称为兰州碑林“镇馆之宝”。
三楼,陈列着兰州碑林的拓片、资料。
四楼陈列有陶渊明、林则徐、左宗棠、于右任、张大千、梅兰芳、丰子恺、郭沫若等名人的各类作品。其中就有孙中山先生作品两件,一件是写给临洮人黄文中译《日本民权发达史》,另一件是1922年写给时任胡景翼部第六支队司令的甘肃天水人邓宝珊先生的一封信。在欣赏其书法作品的同时,不知不觉中进入了一个历史的空间。
夕阳有诗情,黄昏有画意。画面随着脚步在发生改变,出了阁后,纵目眺望,北侧山顶,白塔寺巍然耸立,流光溢彩;后侧,群山巍峨,郁郁葱葱;前方,黄河像一条玉带穿城而过,壮美秀丽,气象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