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旅游,除了看风景就是体味当地风土人情。2013年12月中旬,我乘坐阿聪的车来到了广州番禺沙湾古镇,车停靠在镇广场沙湾敬老院门前,下车见广场上分列几组雕像,有欢蹦乱跳的老鹰捉小鸡,有三人立足踢毽子,有憨态可掬的舞狮等,呈现出一幅岭南韵味。
看过雕像沿池塘边上的游道至大天街,映入眼帘的是一组自南向北的建筑,门上悬挂有“何氏大宗祠”横匾又称留耕堂,门两侧有“前人修后人续享之绵绵,大宗同小宗异钦于世世”楹联。宗祠两侧红砖墙上附有双龙戏珠、龙凤呈祥、麒麟呈瑞等彩色灰塑。宗祠正对为一口大池塘。池塘前方两侧有驻马石和8个安装旗杆的石座。祠堂或建筑物前立旗杆,多为古时对该族人考取功名后褒扬的象征。
进入祠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的石碑坊,称仪门,门额上有“三凤流芳”四个大字。据说这是为了表彰沙湾何氏祖先在北宋后期考取进士的三兄弟,这三人在当时被尊称“何家三凤”而流芳后世。
穿过石碑坊,看过堂外的蚝壳墙进入二进天井,北面月台(又称戏台)基石上刻老龙教子、双凤牡丹、双狮戏珠、犀牛望月、苍松文理等松梅竹菊图案,刀功浑朴自然、玲珑剔透。往里走为象贤堂,堂中一前一后悬挂了上书“大宗伯”“象贤堂”两块红漆金字木匾。堂中大木柱支撑,上有“阴德远从宗祖种,心田留与子孙耕”等字样的对联。在梁枋斗拱上,均有玲珑剔透的三纹鸟兽、花果虫鱼、历史故事人物等木雕。据说此堂是纪念沙湾何氏的宗祖何德明(号象贤,明朝洪武年间任礼部尚书)而设。
出祠进入一墙之隔的玉虚宫,迎面是一个大铜鼎,上面刻有“澳门特首何厚铧”赠字样。左边为金童玉女的铜像一对,右边分立香油炉和刻着北帝传的铜匾各一。宫殿中供奉有北帝金身铜像。奉北帝为乡中守护神的沙湾人,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北帝诞,必举办规模盛大的迎神赛会。北帝像出宫巡游,以飘色、醒狮、舞龙、鳌鱼舞等助兴,热闹非凡。
出商业街进入沙湾北村的商贸中心,见安宁中街路口立古井一口,三面设井栏,均用白麻石砌成。井壁上阴刻“清水井”三字。井台隔街正对为冠南茶居,正南大巷涌路偏西是用石板盖渠面的粥粉店,紧靠正西的是著名的“牛奶当”甜品店。
追寻着动人的粤韵进入安宁西街7号的三稔厅,雕窗画梁的厅堂中摆设有古式红木家具,桌子上一壶清茶,茶香缭绕。大堂中有“流水行云弹粤韵,凉风秋月谱南音”对联。四盏灯笼四角垂下,正中墙前饰以六扇门形透花雕字屏风,上刻诗词,两旁柜子里摆放着琵琶、二胡等乐器,展示着另一番岭南景象。通过文字介绍了解到此地为广东音乐的其中一个发祥地,诞生有《赛龙夺锦》《七星伴月》《雨打芭蕉》等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
寻访至安宁中街偏东的仁让公局,见蚝壳山墙的祠堂,背北面南,前后共三进,为硬山顶建筑。正面是青砖建的回字状前门。据记载,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沙湾何、王、黎、李四姓族绅提议在乡中设立公局,作为乡务、议事的场所。
走过蜿蜒的石板路来到惠岩何公祠,祠背北朝南,花岗石脚,头门的屋檐下有精美的灰塑和壁画。跨过趟栊门,但见面前一扇褐色屏门上,雕刻有古朴雅致的花纹。头门两侧为耳房,房面开窗,上下窗外墙之间有绿釉瓷质栏杆装饰。耳房两侧建高墙,西墙开有小门贴巷,东墙开有六角门接书斋,门上嵌阳刻行书“得少佳趣”石额。天井处建有水井一口,井口为麻石砌成,井边的墙脚阳刻“升泉地脉龙神”六字。井边墙上有精致琉璃花窗装饰,后座有木构小楼,楼前为飘廊。据《沙湾镇志》记载,该祠为何菊轩(官至江苏宝应知县)为纪念其父何惠岩而建,何菊轩生有2子,次子何与诺为著名广东音乐作曲家、演奏家何少霞之父。抗战前,该祠成为何少霞与乡内外音乐界人士演练、唱酬之所。
一路走来,看过木雕展的炽昌堂,赏过何少霞故居和学堂书斋,以及院士何炳林纪念馆的衍庆堂,闻着浓郁醇香诱人的姜埋奶,轻抚具有传奇色彩的蚝壳墙,领略到艺术、音乐、醒狮之乡的魅力。
游历沙湾古镇,让我感悟到这样一个道理:有些事明知道是错的,也要坚持,因为不甘心;有些人明知道是爱的,也要放弃,因为没结果;有时候明知道没路了,却还在前行,因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