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旅行的快乐在于遇见不同的人与听着不同的方言。2016年9月27日,来到河北秦皇岛以东山海关,钟鼓楼拱形门洞上方题有“迎旭、朝京、通海、观峦”字样的匾额。分别代表东面迎接太阳,西面瞭望京城,南面眺望大海,北面连接山峦。
钟鼓两侧分立牌楼,左为进士坊,右牌坊上书“维藩首善”四个字。牌楼后为高高的城墙,上书“天下第一关”五个斗大字。城墙上高悬一个云梯为古代专门上城墙使用的。
宽大的城门足有七八米高,气势磅礴,城墙上面是一个两层的阁楼,上为红色,下为灰色,在蓝色天空下显得雄伟气势。关楼上的箭窗均刻图案。
走进拱形城门,前方有一方空旷地,四周高高的围墙称之为瓮城。古时打仗,遇敌方攻城门入瓮城中,上面弓箭手可以用乱箭把他们射死在瓮城。现城楼里面展示有古代将军用的盔甲、弓箭、长矛等兵器。
站在城墙上眺望,楼高百余丈,巍巍城门挺立于城墙之下,军旗屹立于砖墙之上,排排巨炮,吐露出阴暗的炮筒,令人心惊胆寒。驻足眺望,群山连绵、峰峦起伏,思绪回想千年,炮声响彻天地,划破大海寂静,刀剑光影刺穿高山沉沉的睡意。
(二)
总兵府衙署是山海关古城文化旅游景区的核心,准确的叫法为“山海镇衙署”。入门是生肖本命神院,游客可以参照自己生肖属相,前往生肖院落祭拜本命神,祈福迎祥。
第一道门是过去用来登记拜访客人的“号房”。展柜里摆有一些遗物、石磨、古书,山海镇衙署抄案实录册等。印象深刻的是墙体上面摆放有一组石举杠杆,几块手提石头足有50斤,据说是总兵府卫兵日常强身健体的地方。
中为衙署主体,由南至北分别为府前街、牌坊、影壁、大门、仪门、戒石坊、大堂、23任总兵祠堂等。衙署最北侧为二堂、三堂。左右两侧由八套豪华四合院宾馆相拱卫,遗址两侧为明末著名战役纪念馆。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设山海关总兵一职,历23任总兵。如果说山海关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军事堡垒,山海关总兵府就是这座堡垒的指挥中枢,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数不尽的名人传奇,先后有兵部尚书袁崇焕、名将熊廷弼、孙承宗、洪承畴、祖大寿、吴三桂等人在这里留下过不可磨灭的足迹,诸多决定历史的重大事件均在此处谋划运筹。
木王府是朱元璋的两位大将刘伯温和徐达居住的地方。民间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
(三)
老龙头为明初长城东部起点,由宁海城、澄海楼、入海石城、海神庙等景观组成,是明代大将军徐达修建的山海关前哨卫城。明中后期,经戚继光、孙承宗、杨嗣昌等重臣名将增修加固,成为拱卫京城的海防要塞。
站在地势险峻的老龙头城墙下可以看到阁楼牌匾上写着“澄海楼”三个字,这是万里长城东部起点上第一座城楼。楼里有“元气混茫”匾额。左右“日曜月华从太始,天容海色本澄清”楹联,为乾隆手笔。一楼屏风上绘以整个老龙头的地形。二楼是制高点,登临眺望,天海一色,云水苍茫,视线开阔,一股豪气在心中激荡,四方景色油然而生。
南边城楼位置是靖卤台与入海石城。外面为湛蓝的渤海,水天一色。宁海城西门,将台清晰可见。北为显功祠。右为城墙,通往远处的宁海城北门。左边有斜马道登城墙。
显功祠是为表彰对山海关建城守城有功的重臣名将而修筑的。祠内有徐达、戚继光、袁崇焕、孙承宗、熊廷弼、朱梅、葛守礼塑像。两边墙壁有名将大臣诗作。外面碑上书“浩气凌云,千秋景仰”。据说镇守这里的指挥官或教练官多数为武职把总,为正七品,驻守一城一地。
戚继光陈列馆里有戚将军半身雕像,生平简介。两边兵阵有步兵、骑兵、车兵等。士兵房与将军房之后的正面为辕门,左右两边各立着一个士兵。
澄海楼二楼挂清朝从康熙到道光5位皇帝画像,御碑亭有康熙、嘉庆、道光、雍正的赋诗。明清时期多名士登临作诗,其中有戚继光诗《观海亭》:曾经泽国鲸儿息,更依边城氛祲消。春入汉关三月雨,风吹秦岛五更潮。但从使者传封事,莫向将军问赐貂。故里苍茫看不极,松楸何处梦魂遥。
龙武营是明代驻防老龙头的水师营,依次有军官房、士兵房、伙房、碾房、粮仓、牢房、马厩等建筑。中央为水井,右边是关帝庙。后为马厩。马厩旁有士兵雕像守卫着牢房。牢房前立马雕像,后为粮仓。
龙武营正南面为将台。将台前方是八卦阵,即乾、坤、巽、兑、艮、震、离、坎,代表天、地、风、泽、山、雷、火、水8种基本物象。后方可以看到整个龙武营士兵房以及守备署正门。
乾隆御制卧碑,碑刻山海关主事杨琚的观海亭记。明朝天顺五年,杨琚重修了观海亭,仿岳阳楼记写下观海亭记,成了海边的一大景观。
御碑亭为重檐四角亭,上饰黄色琉璃瓦,亭内御碑刻诗为乾隆所题的三首诗。亭周围有明清时期各君主以及名臣的一些诗碑,篆刻在周围,其中最有名的自然是在东面正中一块书有“一勺之多”的碑,此碑与乾隆的诗遥相呼应。
防御工程的敌台可以驻兵、存放武器,左边箭孔可以观察敌情,可以向外射击,称得上是老龙头海防要塞的桥头堡。敌台内部结构,由沙、土、石灰用糯米汤浇铸而成,坚固如石,充分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精湛高超的建筑艺术。
沿海边沙滩小路至海神庙,由北向南依次为四柱三楼牌坊、三孔石桥、山门、海神殿、天后宫、观海亭。门庙对着两只神兽。两边为石雕栏柱,后面是天后宫。庙前立乘黄雕像。乘黄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异兽名或神马。海神殿匾额是乾隆御书的汇溟宁宴,里面供奉唐天宝十四年(1755年)所封的北海之神广泽王玄冥。殿左右两边则是钟鼓楼。殿背悬“风平浪静”四字牌匾。
山海关是一座文化古城,明代城墙建筑完好,街道小巷保留原样,保存有四合院民居。登楼可俯视山海关城全貌及关外的原野,北望角山长城的雄姿,南眺大海雄姿。
(四)
峰回路转至孟姜女庙,一条长长的台阶表示孟姜女千里寻夫途中遇到的100多场劫难。台阶尽头山门门楣挂“贞女祠”匾额。旁边墙上镶有石碑,上刻“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孟姜女庙”。山门后为两座殿宇,前面一幢是三间平房,门头挂着“孟姜女庙”的匾额,门柱上挂着一副“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的楹联。
挂有“孟姜女民间传说陈列室”的室内有《孟姜女哭长城》故事创作的彩绘泥塑。泥塑工艺细腻,造型古朴,形象生动,再现了孟姜女千里寻夫的动人故事。展厅里的彩绘泥塑被罩在玻璃柜内,每组泥塑均有文字介绍。树林间平地上建石台,台上立孟姜女的汉白玉雕像一尊,孟姜女愁眉紧锁,两眼目视远方,雕刻细腻,生动表情确有孟姜女望夫眼欲穿的意境。
观音殿后有几块大石头,石头上刻“望夫石”三个大字。相传孟姜女历经千辛万苦寻夫到了望夫石,登上石遥望修筑长城的丈夫。望夫石旁边有座六角小亭,亭中立乾隆石刻。凭栏眺望,远处隐约可见烟波浩渺的海湾。
(五)
辗转至距离山海关15公里九门口长城,九门口广场右侧为一座慈恩禅寺。广场中间矗立功德碑,上刻捐资单位和个人姓名。主碑上三个巨型手臂托着三块城砖,寓意为当时辽宁三千万人民每人奉献一块砖。碑正面上方刻着“爱我中华,修我长城”大字为邓小平手书。原来这里属于辽宁绥中县李家乡新台子村。故景区左边为河北抚宁县,南临渤海,北枕燕山。
驻足景区,关隘建造在九江河之上,河上架起一座横跨水上的九座泄水城门,两端筑有围城,恰似桥头堡,因当年李自成的大顺军与清军在这里发生过“一片石”大战而著名。两座围城各有7个券洞,里砖外石,高大雄伟。河水中流,河床铺砌过水条石。过水条石上凿有燕尾槽,上有银锭扣牢固河床。雨季山洪暴涨,众山之水,汇为一流,水势湍急,石砂转流,势不可挡。
沿河巨石峥嵘,沟谷深邃,群峰簇聚,层峦叠嶂,坡陡崖峭,山谷夹杂花木、松柏、垂柳。点缀其间有银杏、大柿树、大国槐,形成浓荫覆地、繁花似锦的景观。
高大坚固的长城以条石为基础,墙身为砖石结构,顶外有垛口,里有女墙,遇山口、峡谷设关口、敌楼。长城沿山脊向北一直延伸到九江河南岸,自东向西翻越无数高山,跨过无数大河,遇山连绵不绝,遇水中断不接,群峰叠翠。实乃“城在水上走,水在城中流”意境。
九门口明长城隧道值得体验。这条隧道是山中暗道,隧道潮湿阴冷。隧道内有哨房、号钟室、中军室、存粮库、水井室、伙房、碾坊、禁闭室、茅房、练功房、刑具展室等29个洞室。兵器室里面,展有冷兵器大刀、大炮等。部分展室有吴三桂引清军入关、给父母写绝情书雕塑。拜佛室据说是当年徐达领兵打仗拜祭的。
登临城关,胸襟宽广。蓝天碧海,朝霞燕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