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时,我喜欢放下手头的工作,准备好简单的行李,按照下载的行程,背上行囊,然后去流浪、去找寻、去感受当地的生活。因此,旅行不仅是自己生活中的一种调剂,还是自己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和风习,游心来。2009年金秋,我搭乘当地人的摩托车转了好多弯道,终于在最后一个山头看到了依山而建、高高的吊脚楼,这就是贵州凯里雷公山麓的郎德上寨。
下车步行进入苗寨,吊脚楼依山傍水,鳞次栉比,背南面北,四面茂林修竹。寨前一条弯弯的河流宛如青龙悠然长卧,沿溪有石磨碾坊,水中群鸭嬉戏,两岸水车成行。其间有横跨河畔的风雨桥。寨子对面有养流坡,坡腰有8亩许平地和一条长150米的赛马跑道。每年农历三月马日,雷山、凯里、麻江、丹寨四县交界的苗族男女青年,在此举行爬坡活动,对歌,赛马,盛极时达万余人。
沿鹅卵石铺设的寨子村道而上,各家各户的屋檐板门上,整齐地挂有金黄的玉米和红红的辣椒。在吊脚楼的基石上,布满了青苔,酒和枫香随着阵阵风吹扑鼻而来。以苗寨习惯,不论是平日还是节日,只要有客人来,他们总会以最隆重的礼仪十二道拦路酒和十二句祝福词迎候宾客,芦笙舞、铜鼓舞、锦鸡舞,热情接待。美丽的苗家女子会唱着动听的歌儿向来客敬酒,一杯又一杯,让人无法拒绝。
漫步村寨,听寨民们说得最多的一位抗暴英雄杨大六(苗名陈腊略),是咸同农民起义首领之一。相传他跨上战马,勇猛异常,吓得清兵惊问“他是谁?”但听苗民赞誉道:“羊打罗!”苗话“羊打罗”即“凶死了”“勇敢极了”之意。清兵不懂苗话,误以为这位身先士卒的悍将叫“杨大六”,于是便上了书,以致外人不知其真实姓名。据当地村民讲,全寨有118户,500多人,以陈、吴二姓为主。郎德上寨系苗语“能兑昂纠”的音译,“能兑”即欧兑河下游之意,村以河名,“昂纠”即上寨故名。
第二天清晨,早早起床的我漫步寨子,看到村民都穿着传统服饰,妇女多以无领对襟无扣,系以彩带的服装为主;男子为青色对襟衣;女子以长裙为特征,制作精美,所以又称“长裙苗”。此外,郎德山寨所在的镇有享誉海内外的“中国民间歌舞艺术之乡”“全国百座露天博物馆”和“芦笙之乡”的民族旅游资源。
依着村民房前屋后的山道走来,山寨依山而建,四通八达,寨中的路面全部以石条砌成人字形,石阶和寨门有些发暗,有些台阶上还生长了苔藓和小草,显现出苗寨的淳朴与古老。值得一提的是寨子中心芦笙堂地面上用石条,铺出了类似于铜鼓上散发光芒的纹样,耐人寻味。
在村寨来回行走,置身在盛装歌舞的苗寨,行走在绿意遍野的山间,找一家农家饭馆,一边吹着山风,一边品尝着美味的苗族食物,舒服惬意。偶见倚在吊脚楼美人靠上的苗家女子,那一刻,真希望时间可以过得慢一些,再慢一些,怎能把它从记忆中抹去。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
郎至远方来,德道养生闺。一个神秘的地方,一片神奇的土地,这里每户人家、每条巷道、每棵树木都载满了苗族厚重的历史,在这里能真正领略到神奇古朴、博大精深的苗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