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唐长泉的头像

唐长泉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311/11
分享

游龙门,品石窟

旅行,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深受一些民众的喜爱。为了让生活变得更加精彩,我更喜欢以时间作为一种消费来体验生活。我就是抱着这种心态,于2012年2月初的一天,流程历了世界文化遗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龙门景区。

沿伊河朝山体方向前行,见石拱桥下的二道圆门上书“龙门”二字。驻足观之,拱桥似蛟龙横跨伊河,轻薄雾气飘浮在水面,两岸林木葱茏,行走在佛像间的游人,若隐若现,似在画中又宛若仙境。

漫步悠然流动的伊河河岸,欣赏着河两岸的石窟,仰望着白园(白居易墓穴),清幽的钟声,随风飘浮在耳边,循着声音传来的方向望去,原来这种美妙声音正是从崖壁的佛寺间传来。

入园至禹王池,右侧山崖下有一处小池,池底有清泉翻涌,池水澄青绿,犹如一块温婉的碧玉,散发出阵阵热气。据传此池为纪念大禹而建。

心随景至,沿着堤坝至潜溪寺,见石窟中央须弥台上端坐有脸颊丰满、胸部隆起、衣纹斜垂的阿弥陀佛。左侧为大弟子迦叶,右侧为小弟子阿难。窟顶藻井为一朵浅刻大莲花。

迎着徐风前行至宾阳三洞,中洞为马蹄形平面,穹隆顶,中央雕刻大莲花构成的莲花宝盖,莲花周围是八个伎乐天和两个供养天人。北洞主佛为阿弥陀佛,火焰纹背光繁杂而生动,洞口南侧有龙头柱础。南洞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四子魏王李泰,为其生母长孙皇后做功德而建。

信步来到摩岩三佛,龛内有七尊造像,三身为坐佛,四身立佛。坐于中央方台座上为弥勒,头顶破坏,仅雕出轮廓,但还是能辨清。正在自己意犹未尽的时候,抬头见老龙洞(即第669号窟)的窟窿顶,窟内造像分布无规律,满壁开凿有54龛佛像为唐太宗贞观年间开始营造,至玄宗开元年间(713年)结束。雕有1500尊小佛而得名的万佛洞,呈前后室结构,前室有2位大力士和2头狮子;后室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窟顶有一朵精美的莲花,周围有一则碑刻题记:“大唐永隆元年十一月三十日成,大监姚神表,内道场运禅师,一万五千尊像一龛”。

来到寓意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洞,窟顶雕有一朵高浮雕的大莲花,窟内正壁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主像为释迦牟尼立像,穿褒衣博带式袈裟,简洁明快。而最具代表性的当属莲花洞后方的奉先寺,这是一组斩山为石、依崖临壁凿刻得群像。主佛卢舍那,丰颐秀目,一泓秋水般深邃的目光微微向下俯视,默默传递着慈爱。大佛旁立有其弟子阿难、迦叶、胁侍菩萨和力士、天王的雕像。相传由武则天出钱两万贯,先后用了4年时间开凿而成。

看过奉先寺至唐字窑,窟平面呈长方形,窟顶微曲,周围散刻若干小龛。北壁壁面遍刻造像龛,南壁壁面除內侧雕一立佛外,余壁上亦雕造数个造像龛。

峰回路转至药方洞,洞中五尊佛像身躯硬直少曲线,脖子短粗,身体硕壮,菩萨头冠两旁的带子很长,下垂到胳膊上部。洞门两侧的石刻门框上刻有植物、动物和矿物药。此外,洞内有两龛造像的火烧洞,窟门楣雕刻有火焰纹尖拱装饰,外为流云和莲花化身童子。在壁南侧下部还保存有一尊释迦牟尼像的皇室佛龛,龛内题记有“元善见侍佛”字样。

参观完火烧洞,过漫水桥至东山石窟,路过东山脚下的擂鼓台至大万伍佛洞,洞顶作穹窿形,并有装饰华丽的莲花藻井。里面造佛三尊,主佛弥勒佛双膝下垂而坐,壁基有25尊高浮雕罗汉群像,构成一个半环形装饰带。擂鼓台北洞为穹隆顶,马蹄形平面,周围环绕四身飞天。在北洞的前壁南侧,雕有八臂观音一尊,赤足坐于圆形台座上。

拾级上到双室结构的看经寺,前室崖壁有数十个小龛造像,平顶,四壁垂直,三壁下部雕有传法罗汉29尊。此外,还有雕刻有细长腿的四雁洞和双窟的二莲花洞。

穿行于伊河两岸的石窟,看过一组组大型佛像,直叹鬼斧神工;欣赏了仅2厘米高的佛像,为之精湛雕艺而折服;瞻仰过悬崖上的雕刻,叹其胆量过人。是的,龙门自古为险要关隘,交通要冲,向为兵家必争之地。加上此地山清水秀,万象生辉,伊河两岸东西山崖壁上的窟龛星罗棋布、密如蜂房,又因石质优良,宜于雕刻,故而古人择此而建石窟。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

四郊山水,龙门首胜。纵观石窟全景,巍峨石刻,与青山秀水的自然景致相映成辉。尽管这只是一些佛像,但佛的形象已成为中国灿烂文化的一部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