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唐长泉的头像

唐长泉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312/02
分享

红色瑞金革命遗迹游

江西瑞金除了有“长征第一山”的云石山,还有沙洲坝的村庄,村头种植有香樟树,树下有围拢院子,院子里有低矮的土房子。房子上悬挂有苏维埃中央政府各个机构的匾额,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审计委员部、内务人民委员部、教育人民委员部、最高人民法院、工农检察委员部、土地人民委员部等旧址。村外的那口水井,虽经过血的洗礼,但水很清甜。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的故事就发生在此。这是游历瑞金给人最大的印象。

一、云石山,红军长征第一山

2011年元旦,我带着革命精神的力量,由瑞金城西朝云石山乡方向前行,过“长征第一村”丰垅村,一片高大浓密的樟树林,与此树相依的为云石山。再由樟树边上的小道至山脚,近处郁葱林木,林木旁边为层层叠叠、犬牙交错的石林,山石四周杂草丛生,遮天蔽日,一条石砌小道在石丛中盘缠曲折而上。

迂回曲折的石砌小道拾级而上,看过杨尚昆同志题写的“长征第一山”,便是云石山第一道屏障。石墙上分布有许多的射击位和射击孔,历历在目。

循着红军当年留下的足迹前行,迎来第二道屏障,见两道屏障相互夹击,散落其间有许多自然形成的防空洞,让人感觉进入了一座瓮城。

穿过第二道屏障,拾级登至山顶平缓处,开阔处有一座三合院布局、黄墙灰瓦的低矮房子,这就是有名的云山古寺。通过介绍了解到,1934年7月,中国工农红军反击国民党第五次“围剿”进入最艰难时刻,驻在沙洲坝的中央机关被敌人发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被分散移迁到此山古寺中。不久,又迎来更大的困难,只能从这里出发,开始了著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欣赏过院门前悬挂的古钟入寺,见寺内已开辟为纪念馆,馆内展示有桌椅、吊灯等遗物,还开辟有会议室、警卫值勤岗。据说,当年在这里办公和居住的有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毛泽东、人民委员会主席张闻天和部分工作人员。值得一提的是那部《红色中华》,记录了广大的群众斗争,开展游击战争,解除敌人武装,书写了历史的辉煌。如此厚重的遗物,值得铭记。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云石山开天辟地,古寺林深道乾坤。景物抒写光辉历史,光影衬托长征精神。素有“瑞金西大门”之称的云石山乡是红军当年曾经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而高50余米的云石山,成为永载史册的“长征第一山”。如此满怀豪情的山,是该好好游历。

二、参观苏维埃中央政府大礼堂

循着庆祝胜利的掌声来到了瑞金沙洲坝附近的苏维埃中央政府大礼堂,礼堂大门连排的正中门首上方嵌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17个楷书大字,为黄亚光书写。旁边配以地球仪图案,堪称经典。

驻足观看,礼堂坐北朝南,高大伟岸。八扇比普通门大一倍的礼堂门,四通八达。呈八角帽形状建筑,犹如一顶红军的八角帽。礼堂为木质结构,柱子支撑着整个楼房和屋顶,楼面呈回廊式,并立有阶梯式楼座,楼下呈半圆形排列着五人长凳,可容纳2000多人的礼堂,回音不断。无论坐在大厅内的哪个位置,都可以看见主席台。

礼堂北侧10米处,修筑了可容上千人的防空洞。据说当年“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就在此召开,毛泽东致了开幕词,并作了中央政府两年来的工作报告,选举毛泽东、项英、朱德、周恩来、刘少奇、张闻天等人为中央执行委员和候补委员,诞生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临时政府。这里是长征的出发地。

三、叶坪村革命遗址游

来到了叶坪村的革命遗址,草坪广场四周遍植树木,广场前为一个红军检阅台,检阅台正对的方向竖有“红军烈士纪念塔”字样的塔。塔基为五角形。塔身为黄土色,上面嵌满了大小一致的鹅卵石,如同一枚等待发射的火箭,耸立在五角星底座上。碑前草坪上有“踏着先烈血迹前进”白色见方字。塔座四周分别镶嵌着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领导人的题词和建塔标志碑刻。据说当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告成立之后,曾在此举行红军成立以来的第一次阅兵仪式。此外,纪念塔前的博生堡,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为纪念赵博生烈士而建造的。

沿着乡间小道入村,红墙黛瓦,飞檐翘角,一色的客家天井式建筑结构。村中谢家祠堂虽然只有三进院子,但当年政府总办公厅和各部办公室设在这里,并在此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告成立。从此瑞金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红色政权所在地,第一个红色首都诞生。

漫步叶坪村,房前屋后,樟树郁郁葱葱,处处透露乡村气息,遗址群内有十多处小院子,集中了一个政权所应有的大部分机关。有苏维埃共和国的“一苏”大会、邮政局、中央印刷厂、国家银行、对外贸易总局、金库、全国总工会、红军无线电总队、红色中华通讯社等遗址,座座楼房凝聚着厚重的历史。

树高千丈,根系泥土。叶坪精神,发扬光大。

四、沙洲坝革命遗址:鸿喜云集,旧居新貌

沿着红军穿着草鞋印痕来到沙洲坝革命旧址群,村前那棵高大的樟树下为一池塘,池塘边为露天小院,院门前挂有“毛泽东旧居”的木牌匾。通过介绍了解到这栋房子原是苏区时期破产地主杨衍兰的私祠,称为元太屋,建于1876年,典型的客家民居。1933年4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从叶坪迁驻于此,毛泽东在这里居住和办公,除毛泽东外,还有何叔衡、徐特立、谢觉哉等领导人。

出毛泽东旧居,由上书“鸿喜云集”的照壁入院,一座面阔五间红泥土房门上悬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审计委员部旧址”匾额,通过了解,该委员会为中央人民委员会下设的主管苏区财务审计工作的行政机关,主任阮啸仙。

由上书“瑞云腾辉”的照壁入院,一座三间体的红泥土房门上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内务人民委员部旧址”匾额。通过介绍了解到此机关主要担负着苏区的拥军支前、优待烈属、战争动员、救灾救济、户政地政、选举建政、婚姻登记、卫生邮政、交通治安等工作。

来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教育人民委员部旧址,了解到当年召开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时,与会代表组建了中央教育部,瞿秋白为部长,徐特立为副部长。部长之下设教育人民委员会,中央教育部是人民委员会中掌管教育工作的行政机关,主要负责对苏维埃教育的领导和管理。

踏进院落,一座五间连体红色泥土房的门上悬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旧址”匾额,为最高人民法院原院长郑天翔同志题写。房前立有一对威严的黑狮。房屋里陈列有何叔衡、董必武、梁柏台三位同志的办公室兼住室,最高法院委员会、军事法庭、刑事法庭、民事法庭、法警队和看守所等机构用房。在大厅里重新布置了审判庭,两侧墙壁上书“贯彻公正廉明准确的裁判原则,实行教育感化改造的政策方针”。此外,还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司法人民委员部旧址”,里面设立刑事处、民事处和总务处。

一座三间体的红泥土房门上悬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工农检察委员部旧址”字样的匾牌。此委员部为“一苏”大会结束后成立的,是检查监督各级苏维埃政府机关和国家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苏维埃政府法令、指示的贯彻执行情况,检举揭发并处理各种贪污腐化、消极怠工、违法乱纪现象。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人民委员部旧址,此委员部于1931年11月7日成立。为临时中央政府最早设立的九部之一,是当时苏维埃根据地领导农业工作的最高机关。中华苏维埃土地人民委员部深入开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确定土权,组织犁牛社,开展春耕生产竞赛,发展苏区农业,有力地促进了苏区经济的发展,为苏维埃政权的巩固和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此外,景区内还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劳动人民委员部旧址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消费合作总社旧址两幢建筑。

来到《吃水不忘挖井人》课文中提及的红井。井旁石碑上镌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十四个赤金大字。以表达对毛主席和红军的思念和感激之情。原来沙洲坝是相当干旱缺水的村庄,村子里曾经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沙洲坝、沙洲坝,没有水来洗手帕,三天无雨地开岔,旱死老鼠渴死蛙。”加上当地老百姓很迷信,认为这沙洲坝干旱是有旱龙,挖井会遭到报应,所以祖祖辈辈宁愿喝池塘里的脏水,也不敢去挖井取水。此事触动了毛泽东,于是带领干部群众开挖了这口水井。井的保存见证了党关心群众、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历史见证,甘甜井水滋润着一代又一代人。

五、游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旧址群

来到瑞金城西沙洲坝乌石龙村(原系杨氏私祠),走进景区大门,香樟飘逸,红军亭掩映在绿荫山坡上,高低不平的草坪上分列着一座座红泥土外墙的青瓦房,或宗祠或民居,或古桥或古池塘,或雕塑或牌坊。

一座普通居房上悬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旧址(含总司令部第一局旧址)”匾额。当年中央军委从前线迁到这里,驻有军委总参谋部及其第一局和作战科等机构。朱德、周恩来、刘伯承、叶剑英、康克清等人在此办公和居住。就在此旧址为中心的两侧分列有总司令部第二局、第三局、第四局、第五局旧址。在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旧址的后侧,盖了一间大草棚,作为军委的印刷所,总政治部的机关报《红星》及有关军政文件和军政教材等在这里印刷,为安全起见,在印刷所旁修筑了一道“人”字形的防空洞,里面可以容纳几十个人。

沿着草坪中间的石板路前行来到总动员武装部旧址,此部直属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革军委),主要负责动员中国工农红军和后备力量建设的高级领导机构。第一任总动员武装部长杨岳彬。

看过红军桥,空旷的草地间依次分列有化学研究室旧址、总兵站运输部旧址、总卫生部旧址、总供给部旧址,民房里面几排简朴的木板就搭成了休息的床,旁边散落有木箱、桌椅、马灯等遗物,历历在目,体现了红军当年创业的艰苦。

开门迎红军,红军驻进村。军民同心志,永保一方宁。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