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寺庙,如果不细品,不可能感受到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独有的魅力。
自打听了白娘子与法海和尚“水漫金山”斗法的故事,便萌生了要畅游江苏镇江金山寺的念头,这块心病终于在2014年7月初得以实现。
由上悬“金山”二字的寺门入园,大道左为莲池,右为水道,前为金水桥,接着就是一座座殿堂。抬头间,山门上镶嵌有“江天禅寺”四字额匾,为清朝乾隆亲笔御书。
摸过山门前的两只狮子头,看过墙壁上书“东晋古刹”四字后入天王殿,殿堂中供奉着笑口常开的弥勒佛,两侧是四大金刚。
天王殿的大门正中悬挂着“大雄宝殿”四字匾额,为赵朴初手书。入殿,正中供奉有释迦牟尼佛、药师佛和阿弥陀佛三尊金身佛像,两边是十八罗汉。三尊大佛背后是一组巨大的海岛塑像,海面上有十八尊者像,海岛观音独占鳌头,两侧侍立善财、龙女。十方三世佛、菩萨、护法诸天隐现其间。
大雄宝殿门外两旁前后墙壁,各有圆形浮雕一块,记述金山寺内曾发生的故事。相传南宋绍兴年间(约1132年),抗金名将岳飞接到朝廷旨意回南宋都城临安。路过镇江,拜访金山道月禅师,求问:“昨夜梦见两犬抱头而言,未知此行吉凶如何?”道月答道:“二犬对言,是一狱字,此去恐怕有牢狱之灾,务必谨慎。”意在提醒岳飞。后岳飞被害于风波亭时叹息:“悔不听道月之言。”
从大殿后侧登梯入夕照阁,看过乾隆御碑上行至观音阁,阁内有四宝室,陈列着寺院的镇山四宝:有距今二千七百多年的周朝铜鼎、诸葛亮东汉战鼓、文徵明《金山图》和苏东坡玉带。
赏过慈雪阁辗转至傍山驳石而筑的楞迦台,高处有“窗前沧海凭开眼,台上楞伽可印心”对联一副,为清代王文台撰写。相传苏东坡晚年受老友佛印和尚相托在此抄写《楞伽佛经》,故又称“书经楼”。登台顶眺望,近处,可赏明月浴清风的妙高台;远处,碧空万里,磅礴江流,江天一色,甚为壮观。
登至金山最高处留云亭,亭内立一块“江天一览”四字石碑。此地乃是领略金山风姿最佳观赏点之一。相传当年康熙皇帝陪其母游览金山,看到大江东去,水天一色的壮景,情不自禁地说:“这里可谓江天一览。”官员们为讨皇帝欢心,恭请圣上题词。当康熙写到“江天一”时,提笔忘字,忽然写不下去了。其中有一大臣见此情状,立即跪奏:“臣今见驾。”康熙听见“臣今见”,恍然大悟,随笔写出“览”字。因为“览”字繁体正是由“臣、今、见”三个单字组成,这位大臣巧妙地用拆字法提醒了康熙,十分机灵。故留云亭又称为“江天一览亭”。
峰回路转至慈寿塔,砖身木檐的塔仿楼阁式,七级八面。每级均四面开门,外侧花墙上刻“天地同庚”四个大字。此外,塔内还有楼梯盘旋,每层可凭栏远眺,东面焦山若碧玉浮江,南面长山葱葱郁郁,西面的金山波光粼粼,北面的瓜洲古渡在烟波中若隐若现,面面景色不同。
从慈寿塔往北至法海洞,洞中紫金莲上塑有慈眉善目的法海像。据说历史上的法海是一名极富禅机的高僧,他本是唐代宰相裴修的儿子,先在江西东林寺参禅,后来到金山,并住在洞里参禅打坐。法海来金山后,最大愿望是要修复金山寺,故带领僧众披荆斩棘,到江边挖土,一天偶然挖出黄金若干镒(一镒为二十两),皇帝敕令将黄金交法海作修复寺庙之用,并命此山为“金山”。
在法海洞北、玉带桥畔有一个白龙洞,又称“蟒洞”。内有一个口窄洞浅的小山洞,岩壁上刻有“古白龙洞”。洞内供奉有白娘子和小青的汉白玉雕像。此乃千百年流传的脍炙人口的《白蛇传》。传说峨眉山上白蛇化成美貌白娘子,和药店伙计许仙结成恩爱夫妻,和尚法海认为,这是触犯天规,将许仙诓骗到金山,不让许仙夫妇团聚。白娘子为了救回许仙,和青青一道,跟法海斗法,不惜引西湖之水灌金山寺。但因为身怀六甲,不能力敌而败,被法海压在雷峰塔下。至于后来的传说,版本不一。但“水漫金山”的故事,给这里又平添一份神奇的魅力。
游历完寺庙区至御码头,看过《白蛇传》浮雕沿岸漫步,湖水之上建金泉桥一座,由此可通往中泠泉,在此泉石栏南壁上刻着清末状元、镇江知府王仁堪写的“天下第一泉”五字。泉边还建有芙蓉楼,传当年王昌龄曾在此吟出千古名诗《芙蓉楼送辛渐》。其中就有宋朝王安石、文天祥等手笔题诗。
茫茫人海,每个人都宛如一片茶叶,或早或晚要溶入这变化纷纭的大千世界。最终,都要随着这个世界而融合,走完自己人生的历程。看一杯清茶,观人生沉浮,世态炎凉,尽在故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