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国庆,我从福建莆田文甲码头乘坐游轮,站立船头,吹着海风,眺望着大海,心情随着游船驶过海面迸射出来的浪花翻腾起来。心想,神奇的大自然,只要有人参与,就会变得更加的神韵。
船行15分钟,抵达湄洲码头,下游船顺石阶朝妈祖庙方向攀登,穿过高大的圣旨门(仪门牌坊指妈祖荣膺历代皇帝敕封之意),就到达了妈祖主殿下方广场,只见肃穆的太子殿金光闪烁,焕彩花蕊,香火缭绕,游客正在虔诚地烧香拜妈祖。
拾级进入第二个小广场,左右两侧的钟鼓楼高四层,层层叠叠、飞檐翘首的建筑风格,秀雅可鉴。灵妃一女子,瓣香起湄洲。
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入太子殿,中间供奉有妈祖金身塑像及陪神。好奇的自己在想,为何供奉妈祖的庙称为“太子殿”。通过资料介绍了解到,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福建省总督姚启圣急要赴台湾颁发第一道诏书,亲自来到湄洲祖庙,祈求妈祖援助顺风。姚启圣见此庙不合中国式传统宫殿建筑群规范,因此以山门朝西为准,把朝天阁改为正殿,以原朝南的神殿为寝殿。后因收复台湾有功,皇帝封姚启圣加太子少保兵部尚书。故当时福建人都称他为“太子公”,对他主持这次修改、扩建湄洲祖庙的正殿,也称之为“太子殿。”太子殿左侧为一座倚着山凌空而建的妈祖梳妆楼,也叫进寝殿。里面供奉的妈祖塑像不戴官帽,后脑勺梳一个高高耸起的螺盘发,保留了湄洲女子千年不变的头饰。据说每次妈祖神像外出巡游之前,都要把神像请到这里,由一位德高望重的老阿婆为她梳妆打扮之后再出巡。
出梳妆楼往上走,天后宫柱上有“齐齐齐齐齐齐齐齐齐齐戒,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朝音”谐音整齐的对联一副。相传为明代莆仙才子戴大宾游湄洲岛时所撰。据说上面的“齐”,要读成通假字“斋”,再把“朝”读成通假字“潮”,后来读成“齐斋,齐斋,齐齐斋,齐齐斋戒,朝潮,朝潮,朝朝潮,朝朝潮音”。
进入天后宫,迎面看到正前方有两尊妈祖坐像,一尊是台湾同胞作为礼物赠送给湄洲妈祖庙;一尊胸前挂着银锁的妈祖神像是从宋朝保存至今的“巡天妈祖”。而“巡天妈祖”指每年元宵前后的十多天时间里,这尊妈祖像要到湄洲岛的分灵庙去巡游。同时,为了在此期间让妈祖接受外来香客的进香,又特地在巡天妈祖的后面重塑了一尊妈祖神像,由于这尊妈祖从不离开宝座,所以也称为“镇殿妈祖”。
由四通八达的朝天阁登上升天楼,驻足眺望,近处,植被层层叠叠,峭岩奇石点缀在葱绿的山峦中,异曲同工;远处,蓝天下的海水碧波,卷浪一波接一波的;成弯月的海滩,细沙在阳光的照射下,金光闪闪,把岛上的“湄屿潮音、观澜日出、湄海落日、黄金沙岸、防风林带、日纹坑、神石园”等景观诠释得一览无余。
折回妈祖文化公园至山顶,一尊巨大的面容慈善的妈祖石像面向东南方向。通过介绍了解到此石像由365块石头拼成,寓意源远流长,天长地久。传每年农历三月廿三妈祖诞辰日和九月初九升天之日,很多台湾同胞特意来湄洲岛礼拜。
由石像后方的望海阁而下,一条用石块铺就而成的台阶路上摆放着30组216尊石雕群像,每组讲述一个妈祖故事。从妈祖诞生到涉波履险,再从焚屋筑堤、消除病疫到羽化升天等圣迹,把妈祖的一生表现得淋漓尽致。妈祖信仰作为维系海内外华人华侨的一条精神纽带,值得海峡两岸人民来宣扬。
看过石雕群像,驻足上刻“观澜”二字岩石眺望大海,海天一色,茫茫一片,气壮山河,真乃壮哉。听着滚滚涛声,沿海边观景道至妈祖祖庙新殿,见此组建筑由大牌坊、宫门、钟鼓楼、顺济殿、天后殿、灵慈殿组成,宏大的建筑,无不震撼。
出妈祖文化公园,凭票免费坐大巴来到被誉为“天下第一滩”的九宝澜黄金沙滩,看着海浪一层接一层卷洗沙滩,自己忍不住脱鞋卷裤下滩。
脚踩软软的沙子,感受着明代秦邦錡所描绘“月满琼波诸岛静,潮来银屋一帆开”的奇妙意境。
人行景区,犹如翻开一本富有传奇色彩的神话故事书。拉丁美洲作家斯卡尔梅达在他的文章里描述:一个懒惰的渔夫,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近了诗歌,开始用诗人的眼光看他的世界。他居住的黑岛是个贫穷的与世无争的小岛,政治活动虽然决定了他们的命运,但人们更愿意把它当作意外的狂欢理由,故把小岛上的生活描写成慢节奏,始终弥漫着自甘其苦自得其乐的气氛,就像海岛的风景,在土著眼里比不上一条大鱼。
以天然石盆景为奇观的鹅尾神石园,不仅可以欣赏到奇山怪石和碧海沙滩,还有美丽的传说。相传,妈祖扶危济困、镇邪祛恶的事迹感动了百兽,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和九月初九,百兽都成群结队来此朝拜妈祖,于是有了“百兽朝拜”之景。
踏入湄洲岛,与阳光一起同行,沉浸在浓郁的历史故事中,体验奇女子的传奇,这难道不是一种生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