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唐长泉的头像

唐长泉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403/31
分享

寻珠玑古巷,道南粤文明

在中国,两个素不相识地人见面第一句问候语往往是:“你贵姓?”先祖流传下来的珍贵遗产姓氏,在生活中如影随形的相伴。博大精深的姓氏超乎了平常人的想象,有让人捧腹称赞的姬、姜、姚、姒、妫、嬴等,均与女性(母亲)有关。还有与生活有关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七个姓氏。

自古以来,广东就是一个制造人间悲欢离合故事的地方。其中,粤北南雄珠玑镇的珠玑古巷,就是一条记录候鸟先祖悲壮迁徙历史、且被人们称之为“七百年前桑梓乡”的热土。抱着思古念祖的心情,我于2011年8月初游历了珠玑古巷。

古巷南端,视线开阔,古巷悠悠,风采依旧;池水影榕,梦萦先祖;楼塔相连,桥水相依;垂柳依依,榕树倒映;马路宽广,稻苗碧绿,一派田园风光。

村头山水环绕的广场,有一座石牌坊,上书“祖居纪念”四个大字,为原广州市市长黎子流题写。牌坊两边分列有两组“同舟共济”的浮雕,象征了珠玑巷移民团结互济的一种创业精神。

由南门进入古巷,三间三楼式的拱门上镶有“珠玑古巷”和“祖宗故居”的石匾,为民国16年(1927年)重修。前行二十余米,一座七层八角,名为“胡妃塔”的实心石塔立在六角亭中。塔旁有一口古井,旁边有文字介绍:此塔建于1350年,是为纪念当年胡妃(原是南宋度宗皇帝的妃子)因不想连累村民而自尽于此的壮举而修建。值得一提的是南门广场上,矗立的那尊胡妃汉白玉塑像,默默地守望着这条巷道。

沿鹅卵石铺就的巷道入村,曲直幽雅,沿路簇拥着各姓氏的祖居,有罗姓、有区氏、还有范氏,等等,只要在《百家姓》列出的姓氏,基本上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据记载,此地前后汇集着153姓,实乃全国罕见。

前行见一楼店铺的门额均贴有书写各种姓氏祖居字样的牌匾,散发油墨香的味道仍弥漫着浓浓古风。信步进入一间幽静的祖屋,厅堂正中奉祀有姓氏祖公牌位,旁边摆放有发黄的姓氏族谱,上面记载了先人迁徙的历史。族谱流传才知从这里涌现了孙中山、康有为、梁启超、邓世昌、黄飞鸿、詹天佑等一大批惊天动地的伟人。

漫步巷道,商铺林立,但多为古玩字画和卖手工卷烟的,从中道出一丝悠悠的古韵。当然更多的是在民居楼与巷道中寻觅着他们先祖的游人。

循着波光粼粼的湖水至双龙桥,两岸垂柳依依,湖水随风泛起,一湾碧水绕村庄,一座石桥架南北,让倒映在湖面中的民房若隐若现,构成了绝美的一幅水彩图画。

村北端,沿街有陈氏、李氏、吴氏、梁氏等祠堂,但均为后来修建的,规模极大,且富丽堂皇。祠堂里宣扬的文化有张昌家族的孝德典范,有罗贵南迁的拓荒精神,有胡妃殉难的大义善举,这些蕴含了中华民族传统精神文化典故,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来这里寻根问祖。

古巷作为南迁诸族的发祥地,清晰地记载了先祖们挈妇将雏,沿浈江顺流而下,聚集在此开荒造田,遍种水稻。他们凭着不屈不挠、奋勇开拓的壮烈情怀书写着历史丰碑,激荡着中华民族。

脚踩鹅卵石路,当年车水马龙,如今珠玑巷人顺应开放的大潮,把子女送到外边去读书,年轻人外出打工,留守的只有一些老人和孩子。长长的街巷几乎被现代文明遗忘,但旧时的繁华依稀可辨。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胡妃故事,何缘广东。昔日辉煌已成为过往云烟,要想让珠玑古巷,就必须找到一条通向远方的大道。珠玑古巷,吾家故乡。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