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唐长泉的头像

唐长泉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404/01
分享

自力村碉楼:侨乡文化之缩影

“建筑是全世界的语言,当你踏上陌生的国土时,也许首先和你对话的是这块土地上的建筑。”30年代,中国著名女建筑学家林徽因在北京给外国使节讲授中国建筑艺术如是说。尤其是那些具有讲述历史,体现民族精神的古建筑。

2009年,正值清明时节,我在正跃陪同下来到广东开平市塘口镇自力村风景区。沿路不时有碉楼进入视线,穿过绿树,踏着田间小道入村,碉楼星罗棋布,错落有致,蔚然大观。

碉楼,楼身高大,多为四五层,以始建人的名字或其意愿而命名。楼的墙体以钢筋混凝土包青砖为主,门、窗皆为较厚铁板。在当时,建筑材料均从国外进口,故建筑风格带有柱廊式、平台式、城堡式,混合在一起,堪称“世界建筑艺术博物馆”。由于中西合璧,又受西方影响很大,不少风格迥异的楼房,有的是西洋教堂或哥特式房屋;有的则表现出东方民族,我们要深入挖掘这一民族的文化遗产。

进入碉楼,了解到在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生产需要大批劳力,便来华招募劳工,该村有很多人选择到国外谋生,离乡别井。在经过一段漫长的时间打拼,他们赚了些钱,便纷纷回来购田置业,才有了今天看到的碉楼。今日看到的自力村,现有60多户人家,约200人。侨民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英国、马来西亚、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

漫步自力村,竹林掩映,碉楼耸立,观赏着沧海桑田的碉楼,望着一望无际的田园风光,听着村民不改的乡音,让人的思绪回到了几十年前。鸦片战争后,人民的生活穷困潦倒,加上土匪猖獗、洪涝频繁等原因,一些归国华侨便拿出部分积蓄兴建碉楼和居庐,用于防御土匪劫掠。为此,碉楼都设有枪眼,用于增强自卫能力。透过这些枪眼和长满青苔的墙壁上,反映了侨乡人民艰苦奋斗、保家卫国的一段艰辛历史。

信步登上铭石楼,世事如云烟,当年淘金回来生活的华侨在打拼后,淡泊名利,过着平淡的生活。稻田、水塘、荷塘、草地,自然景观与一座座碉楼、居庐形成一幅独具岭南乡村气息的洋式城堡村落。随着时代的变迁,中西合璧的设计理念也不断地更新,碉楼对深入认识当地民族及中华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碉楼作为民居生活的一种特殊建筑,在中国分布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它除了与人们生活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有关联外,还反映了地域居民的传统文化特色。

如果你不喜欢去一个地方,就不要去想它;如果你想去一个地方,就勇敢地背上包去寻访它。在人生路上行走时,你会发现,自己和别人一样,也需要有一个好心情。旅行过程中,任何选择都在得失之间平衡,能悟到的才是最好的风景。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