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昭君出塞、远嫁匈奴和亲的故事,使人想起了昭君的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湖北宜昌兴山县宝坪村(明妃村)的昭君故里,以其优美的地理环境,受到游客追捧,他们纷纷以旅游的方式,凭吊这位以国事为重、富于献身精神、美丽而坚韧的汉代女子。
2012年7月初,我乘坐的车行至昭君风景区,放眼窗外,群峰林立,崖壑含翠;山明水秀,诗情画意;香溪河流,清香四溢。是的,美丽的东西无论远在何方,总会有人把它挖掘出来。
过昭君大桥,进入面临香溪水、背靠纱帽山的宝坪村,一个土台上有月亮门,上刻“梳妆台”三字。相传,这里为昭君当年梳妆的地方。梳妆台以北,有一处垒石为基,名曰“望月楼”的遗址,其间放置有石桌、石凳和汉代石兽。旁边有一口如菱花镜似的水井,井旁青石碑上镌刻有“楠木井”三个隶字,为郭沫若夫人于立群手书。相传是王昭君当年,经常与女伴们在井边打水挑水。
昭君宅分一堂两院,前院为昭君家人生活区,内设庖房、酒坊、粮仓、纺织、制茶等手工作坊。后院中堂,左为昭君父母下榻,右为昭君兄嫂卧室,楼上是藏书楼。右下为昭君闺房、绣楼、膳房等。左下为昭君琴棋书画楼、宴乐厅、会客厅等。后院中堂有昭君当年选中宫女时,传令使宣读诏书之地,故名“宣诏堂”。相传,王昭君当年正在楼上作画,看见村中私塾王先生在庭院中吟诗:“莺啼绿柳弄春晴,柳弄春晴晓日明。”皱眉捻须,吟不下去,昭君在楼上接着王先生的诗句,高声吟道:“明日晓晴春弄柳,晴春弄柳绿啼莺。”王先生听完之后,如醍醐灌顶,击掌叫绝,十分赞赏昭君才华。
纪念馆前,竖立有亭亭玉立、凝目静思、端庄飘逸的汉白玉昭君塑像。默立在雍容华贵、婀娜多姿的昭君塑像前,她那幽深的双眸,让人禁不住回望那段遥远的凄清历史。在那个年代,昭君是幸运的,能够在千万红颜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名宫女,又代替皇家骨肉远嫁匈奴做了阏氏,可谓光宗耀祖。
昭君史料陈列展室,门额上书“千秋垂泽”四个大字,由书法家王欣题写。馆内陈列展览分“香溪孕秀、昭君别乡、汉宫幽怨、请行和亲、塞外流芳”五个部分,翔实的史料真实再现了昭君进宫、出塞前后的历史。由演员们自编自导的《昭君美人村》《昭君别乡》大型歌舞正在这里上演,其中就有匈奴迎亲仪式、兴山围鼓、地花鼓、薅草锣鼓、山歌、编钟舞、汉代宫廷仕女等。据说,昭君别乡千年已过,村中仍保留着西汉时代婚、丧、嫁、娶原始生活习俗。
漫步跌廊,廊柱、横梁、栏板装饰汉代图案,石壁上刻《昭君出塞图》,画风典雅朴素,人物栩栩如生,再现了昭君出塞的历史故事。此外,村落附近分布有许多与昭君相关的景观,有香溪河上的昭君渡,香溪下游黑龙潭的绣鞋洞;有骆驼峰下的昭君梳子洞,骆驼峰对面山岩上的昭君石。充满了神秘与神奇。
来到造型别致的琵琶桥,驻足桥间,听着桥下潺潺的流水声,望着香溪河畔的昭君浣纱处,仿佛看到了昭君姑娘与村姑结伴到河边洗帕浣纱的情景。
“香溪水,水流长,九十九湾下长江;溪从昭君门前过,留给昭君洗衣裳。”一首流传在兴山县境内的民谣,唱出了兴山人对昭君的深切怀念,对家乡山水的无限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