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唐长泉的头像

唐长泉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406/19
分享

胭脂河上的天生桥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漫山芳香,沁人肺腑。独倚轩窗,云卷云舒;一道眉间,自有妖娆。三千繁花,黛温如烟;相见恨晚,只在瞬间。

“长江有个大三峡,南京天生桥有个小三峡”。这是南京天生桥景区的广告词。2006年春,我游历了天生桥,亲近自然,抚摸绿色,并在花草丛林里观察和体味了每一块自然。

迎着春风途经一片人工种植的果园,果树上挂满了认养的纪念牌,才知道这里正是开展植树造林、认养赏绿的好场地。果园旁边有一些用树皮钉好的小房子,与旁边的树林相映成趣,让人感受到这里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了解其丰富的地质地貌。

景区的凤凰湖,四面绿水环抱,皆是树木花草,一片碧绿,一阵微风过后,片片花瓣飘然而下,轻轻落在地上。值得一提的是景点中的“凤凰井”。相传明朝洪武年间,宰相刘伯温来此,发现此处地形奇特,两侧山坡凸起,中间坡平狭长,前后各有以坡峰,整个形状犹如一只巨凤展翅欲飞。刘伯温于是派人在此挖井,以镇宝地。井成之日,风和日丽,彩霞满天,两道金光闪过,两只凤凰从天而降,栖息于井台,饮水嬉戏,“凤凰井”由此得名。

胭脂河边,林深木秀,峰青岭翠;悬崖万丈,壁立千仞;修竹摇曳,影迷幻境。一派雄奇、苍劲、神秘的原始自然风貌展现在眼前。相传600多年前,朱元璋定都南京,建立了明王朝的政治中心,为了让鱼米之乡的两浙地区物资尽快调运南京,朱元璋决定“疏凿运河,以通于浙。”为把淤塞多年的中江(即溧水)加宽挖深,让太湖与固城湖、石臼湖沟通起来。在秦淮河与石臼湖之间开挖一条运河,使船只直达金陵。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组织了35万9千民工开凿古中江河道。与此同时,也在溧水古胭脂岗上展开了运河开挖工程。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八月,朱元璋派崇山侯李新到溧水督视开凿胭脂河工程。李新带领近万名民工用不到两年时间完成了胭脂河工程,开凿了这条人工运河。

一座悬索桥横跨胭脂河床,让人看了心惊胆战,身子忍不住有点倾斜,引得桥面不时地摇晃,好在可以用手抓住两边的绳索。扶住绳索,再看河床两岸,四周的山、水、桥转来转去,构成一幅完美的自然山水画卷。

过索桥至胭脂河的对岸,映入眼帘是河床上的天生桥,横跨在运河上的桥梁为一块天然石质形成。该桥是因当年开挖胭脂河时保留下来的一块河道上的岩石。传说这样的桥当时曾有两座,南北各一座,后来南边的那座桥在明代嘉靖七年(1528年)倒塌了,现在只有一座仍然横卧于胭脂河上,形成了当今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的“长虹卧波”。

桥面铺有木板,两边立起了栏杆。扶栏朝下方的胭脂河眺望,深溪出自桥两侧的幽谷,碧波静静地流淌。密林深处,河谷两侧,危石高悬处,钻凿痕迹犹斑斑可见。朝谷底张望,见载着三五游人的一小舟由上至下,顺水流而至,原来胭脂河还开通了游船赏景。据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慕名至此,乘小船游览后赞曰:“短短数里之行,大有阅尽长江三峡奇、险、秀风光之妙趣,谓之江南小三峡实非虚誉”。

枕腰石,两块巨型石块拼起来的石板上高低不平,印象很深刻是躺在巨石上睡熟的二位“民工”,身段是那么高大魁梧,看上去是那么纯朴厚实。说起这块“枕腰石”,还有一段传奇的故事。相传,当年民工开河一天下来后,感觉浑身无力,无意中躺在石板上休息。次日醒来腰酸背痛不治而愈,神清气爽,精神百倍。一传十,十传百,纷纷前来验证,认为是“神石”,并称之为“枕腰石”。其实秘密在石头上突出的小鹅卵石,有按摩穴位、舒筋活血、消除疲劳之功效。

站在枕腰石边,换个角度再看被凿开的石缝,雄峙于长岭之巅,秀丽壮观。近看悬崖峭壁,远望似天上明镜。明镜中映照着天上白云,与四周的山势蜿蜒相对应,犹如一幅八仙过海的图画,形势逼真,是难得的一处仙境,真乃不虚此行。天生胭脂河,江南小三峡。春意之浓浓,正是游园时。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