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唐长泉的头像

唐长泉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408/09
分享

五台山

旅行就是循着古人的脚步,找一种与之对话的方式,感悟忧国忧民诗人的情怀。

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台山,被赋予了许多神秘色彩。2016年10月6日,我来到山西忻州市五台县台怀镇的五台山,山连着天,天连着山,云雾缭绕。五座主峰以古寺作为饰品,寺庙林立,殿宇层叠,楼阁峥嵘,佛塔并峙,为气魄宏大的高山添加了雄浑的气韵。

仰望五台山,麦垛形的山峰三面悬空,山山相连,山顶薄雾像轻纱盖在新娘头上,呈现出朦胧之美。山上苍松翠柏,清秀挺拔。崖面飞阁栈道,犹如彩虹凌空。大小石窟,犹如蜂窝一样。佛像雕塑,慈祥和善,神态安逸。山顶小塔掩映于绿树之中,隐约可见。

沿蜿蜒溪流旁的马路前行,两山夹峙,中峰微缓,左右两侧,环绕山峰犹如两条飞龙落下河谷,拱背弯腰,腾挪围抱。山豁口有苍老挺拔的大松树,古柏苍翠,山花遍野,耳畔松涛阵阵,一种静谧幽深的清凉和惬意油然而生。

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在一百余座的庙宇里均供奉着文殊菩萨,其中以殊像寺里供奉的文殊驾狻猊像最大。文殊殿前有“真容容真真容真,灵鹫鹫灵灵鹫灵”对联。寺院坐北面南,为章嘉活佛五处之一。殿内正面供宗喀巴像和十面观音像,背面供文殊、观音、金刚手三尊菩萨。两壁有画,一为唐僧取经和五百罗汉;一为佛本生故事。彩塑、壁画俱佳,可惜剥蚀脱落严重。

曾被称之为皇家寺院的显通寺,屋顶均用金漆粉刷,突出了它尊贵的地位。寺内松柏苍郁,殿宇宏伟,殿堂楼房四百多间,廊房禅堂雕梁画栋。寺院坐北朝南,中轴线建殿七座,分别为观音殿、文殊殿、大雄宝殿、无量殿、千钵殿、铜殿和藏经阁,多数为明清时期的建筑。

正院北端为文殊殿,殿前有两座八角碑亭,碑亭里各立一座汉白玉石碑,左边石碑上有康熙御笔。右为无字碑。又称汉石表,为汉武帝元封元年(110年)上泰山时所立。他认为自己功德无量,难以言尽,故立碑后不著一字,任人理会。

至大雄宝殿,人天相接的牌楼上有康熙御笔“灵峰圣境”。殿宇竞秀,佛塔摩天,香烟缭绕,红墙内外尽收眼底。抬头看蓝天白云,祥云萦绕。平视众山,高山清河,古木参天,心旷神怡。

令人惊叹的是万佛金殿,阁内墙壁上下布满了贴金小佛,共一万尊,故名万佛阁。阁是僧人学佛和研究佛学的地方,极少对外开放。其中,铜殿铸于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是国内保存最好的铜殿之一。

塔院寺、菩萨顶游人如织,烧香拜佛,祈求安康。五爷庙排队的香客许愿,旨在达到有求必应。溪流边的善财洞,自然有它独到之处。观音洞的传说仍在传播,当年,日本人护送观音至海边,正欲上船,大海突然波涛翻滚,他觉得这是观音的意旨,于是对着观音像说:如果你不愿意去日本,我愿在五台山为您修一座庙宇,并终生侍奉您。这时海面平静了,并且出现了莲花状的水纹。

沿山路至灵鹫峰上的菩萨顶,菩萨顶寺前有石阶108级,山门内有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等建筑,各殿均用三彩琉璃瓦覆盖。寺内有康熙御碑矗立在前院,乾隆御碑在东禅院碑亭内,后院有嘉庆皇帝的御碑。菩萨顶相传是文殊菩萨的居住之地,原为青庙,清朝改为黄庙,是台内最大的喇叭寺庙。

顺着曲折向东台黛螺顶出发,峰峦叠翠、松柏葱茏,伽蓝寺宇,青石铺成的大智路全程共计1080个台阶。据说登上大智路,能消灾免难。

不登黛螺顶,不算台山客。人生如爬山,放弃就到不了终点。站在山顶眺望,四周山连绵起伏,三步一叩拜的忠实信徒感动无限,身在山中,佛情自来,普度苍生的五台山就是一个宁静、清爽的世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