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唐长泉的头像

唐长泉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408/29
分享

远古小南京——吉安钓源古村

炎热夏夜,一轮明月高挂空中,散发出万道皎洁的月光,给寂静的山村披上了一层薄薄的白纱。村前田野,不时有蛙发出清脆叫声;村庄池塘边的古屋,不时传来蟋蟀的鸣声;池塘四周,飞舞有蓝色灯笼的萤火虫。每到这时,小伙伴准会聚在此,手拿一个透明玻璃瓶子,沿着池塘边开始捕捉萤火虫。

2013年7月初,来到江西吉安吉州区兴桥镇的钓源古村,青山碧水,稻田成片,花红柳绿,满眼绿色。引人注目的是村前山林带上的古樟树林,茂密葱茏,绿叶掩映,一条砖石砌成的古驿道惊现其间。

从山林至村头,民居房青砖黑瓦,依山就水,延绵环绕。村前几口大小不一的池塘,硬是把村庄分成南北两半,形成了众星拱月的景观,使得村落似玄机蕴藏,古朴神韵。在这样一个静谧、安详的环境里生活着,是多么惬意,我喜欢这里的古木、泉水、小桥流水,还有那热情好客的村民。

看过六角亭和天钓雕塑进村,祠堂上悬“钓源欧阳氏祠”六个大字。紧闭的祠门口坐着三五个村民,正闲谈着。引人注目的是祠堂前广场上的旗杆石,据说是为欧阳氏家族先后出了5名进士,且出任巡抚,布政使司等功绩而立。

欧阳氏祠为古村总祠,始建于宋元时期,明清时期经过多次修复。总祠分支有文忠公、仁派宗、祠派宗、伦祖、楚凡公、经祖、安定庙、忠节弟牌坊等分支。这些祠堂在中国古代社会都是显赫的人物,或家族宗祠建筑,它们体现了当时人们对人生追求和理想的一种寄托,也表达着先人们向往美好的生活以及渴望子孙后代福泽绵长之意,可触摸到家族历史发展的脉络。祠堂建筑布局严谨有序,布局合理,雕梁画栋,是研究江南古建筑群和宗族文化的重要资料。

由横跨池塘上的桥廊进村,沿石板铺就路进村,垂丝古柏,黛顶翘檐,发现钓源村由渭溪和庄山两个自然村组成,呈现东西走向,犹如道家太极图“S”形。在这里,我看到了六十四卦:干为天、坤为地、震为阳、巽为阴、坎为水、离为火、兑为金,还有八卦与奇门遁甲一样。

进入八老爷别墅(千丰钓源风采展),长方形院墙内建歇山式瓦顶建筑,前院后庭,骑楼分列。人行其间,镶嵌螺旋纹的藻井上方,重重叠叠,错综复杂,令人难懂。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主人曾任安徽宁国知府,故称“宁国府”庄园。

峰回路转,巷道时宽时窄,院角有圆有方,墙面有正有长,回环往复。巷道两侧古宅,封火骑瓦,耸云蓝天。既有厢式厅房,又有庭院式、院墙式等风格迥异的居室。屋檐下多有通风散热的风窗。屋檐下的条石排水沟纵横交错,避免了洪涝又美化了古村。

古宅厅堂上,摆有香案、八仙桌、太师椅、屏风等古朴典雅的古家具。房中的床、梳妆台、壁板均雕刻有图文,其内容多为吉庆、典故、戏文故事等,如渭水访贤、仙境求寿、二十四孝、鲤鱼跳龙门等,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漫步古村,广场宣传栏有文字介绍:该村始建于唐代末年,系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宗裔聚居地。村中两条繁华街道汇集了钱庄、赌场、妓院、戏台等。当年,村中天天生意兴隆,夜夜笙歌宴舞,足不出户,灶不生烟,各种享受呼之即来,俨然一个繁华的乡村都市,故有“小南京”之称。值得一提的是仅一路之隔的庄山村,至今仍保留有三块欧阳修撰、宋代大书法家米书、清道光二十七年摹刻的《昼锦堂记》古碑,属名篇、名书、名刻精品。此外还有清代大学士礼部尚书曹秀先(南昌新建人)的青花瓷嵌字联。

渭溪村保存有北宋绍圣元年(1094年)“鹤田处士之贻东坡宝之”的大型铭文端砚,正面有“海涛白日图,思无邪斋”。背面刻“孔子倚杖图”和四行文字。听说村民家有象牙象骨“令牌”三十一枚,标明书名签号,上面写有“状元、榜眼、探花、进士、秀才、庠生、廪生”与唐宋名诗句的筹码。以及后生年少,多喝一杯、口渴请茗、东阳韵等酒令、茶令和诗令,反映了书香门第高雅的娱乐方式。

美好的生活总让人回味。我不禁在想,如果自己是一位饱读诗书、博学多才的读书人,或许会更加快乐?遗憾的是,在现代这个充满诱惑的年代,我们似乎失去了这种自由而洒脱的感觉。

今日,虽然没有看到琳琅满目商品,熙熙攘攘的喧嚣,三两游人穿行迂回曲折的巷道,使得古村显得格外宁静。举目回望,长道短巷,宅院重檐,雅兴情思,古风悠远。偶有几声鸡鸣狗吠,心中顿感空灵。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