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烈烈,拂晓陕宫道春秋。2013年金秋,我来到陕西华山脚下,映入眼帘的是仿北京故宫模式而建西岳庙。庙前立琉璃影壁一座,上面雕以飞龙,数凡阳九,故曰“九龙壁”。壁前石台安放有“下马石碑”,上有满、汉、蒙古等文字刻的“官员人等至此下马”字样。据说这是封建礼教的产物,也是封建等级制度的一种表现形式。
踩着石条铺就的甬道进第一道灏灵门,三门正中的洞券砖上悬石额一方,上书“敕修西岳庙”五字。东西两侧为掖门。按封建礼教,灏灵门的正门只供皇帝专享,只有东西两侧的掖门可供文武官员通行。按照道家的说法,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以这个大门叫“连三门”。
由午门御道行至请石牌楼,牌楼为仿木结构建造而成,高三层,层层收进,各部位均用石梁、石柱、石枋等组合而成。上面有精美的雕刻,据说牌楼是现存3座中保存最完整、级别最高、内容最丰富的一座。楼两侧,有登上城墙的马道。
过灏灵门,穿过城门外的瓮城至棂星门,单檐歇山顶门楼上盖琉璃瓦,三间门楼由四根粗大的石柱支撑。如意斗拱的悬柱隐有九条雕刻精妙的龙头,九龙朝向各不相同,七条正出,两条斜出,象征着从不同方向为西岳庙守卫着大门,这就是当地老百姓俗称的“九龙口”。
出棂星门,映入眼帘的是高大古老的柏树,斑驳陆离的皮树像龙一样盘旋在树上,故称“龙柏”。相传此树过去只能在皇家园林、庙宇、坟茔等地看到,一般的场所是不允许种植此树。
第二座院落,散落有许多的残碑,有称“五岳石”的《西岳华山铭碑》。相传此碑由唐玄宗李隆基亲自撰文、书碑,故称“御碑”。碑右为唐贾竦游华岳庙五言十八韵长诗。刻有大文豪李攀龙撰写的《太华山记》的石经幢,故有“汉代两司马,吾代一攀龙”之美誉。殿内有《昭示岳镇海渎碑》高碑,碑文为明洪武三年(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所颁布的一道诏书,对天下享受祭祀之诸神重新做了规定。碑文具体列出了六大类值得祭祀的神灵。故此碑又被人们称之为“封神榜”。值得一提是御书楼放置的横卧碑,上面“岳莲灵澍”四字为清乾隆御笔。上面的“岳”字指西岳华山;“莲”字是远望华山像莲花;“灵”字指神灵灵验;“澍”字为及时雨之意。
来到金城门内的灏灵殿,殿前立有石坊,额顶上书“尊严峻极”,左曰“少昊之都”,右曰“蓐收之府”。石坊南联曰:“普四方利物之思康疆福寿,耀七气素真之表正直聪明。北联曰:职方纪豫州控楚连秦拱冀,月令司秋序生春长夏藏冬”。
九楹的灏灵殿,琉璃瓦单檐歇山顶,面宽七间,进深五间,周有回廊。殿内悬挂有“金光昭瑞”“仙掌凌云”等匾额,为清代康熙、道光皇帝题写。而东汉桓帝延熹八年(165年)的《西岳华山庙碑》就存放在这里。此碑由国家文物局原局长张德勤同志所书。殿后为礼步门,有寝宫、穿殿、配殿和两翼司房等建筑。
出得灏灵殿进得冥王殿,里面供奉有十殿阎罗,又称“阎罗殿”。阎罗是佛教地狱王的意思,有认罪伏法、不再作恶之意。此像立在庙宇中,起到驱邪、护法、惩恶的作用。殿西侧为灵官殿,里面塑有赤发灵官等像。
过金水桥,看过放生池来到了西岳庙最高点的万寿阁,高三层的房顶为五颜六色的琉璃瓦,檐角上雕刻有飞禽走兽和人物特征的图案。图案中提到的“寿”字自然是人的寿命。在道家看来,愈高的地方愈与天接近、愈与神相通。
出万寿阁至城墙,高约8米的城墙由石砖堆砌而成。内外双砖包砌,城基用三合土夯筑而成,上铺石条。城墙内外两侧,均有夯筑护坡,可以有效地防御敌人弓箭等远程武器。拾级登上城墙,近处,寺庙建筑,依次排列;远处,南望华山,北望渭河。
山为庙作势,庙为山增辉。佛殿内悠然钟声,寺内人生百态。寻觅心灵宁静,人已到达正途。登华山不能不游西岳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