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唐长泉的头像

唐长泉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411/02
分享

龙虎山:碧水丹岩,道法自然

人喜欢旅行的理由有很多,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旅行本身就可以随自己的想法决定是否独自前往,还是结伴同行,这也是对自由的崇尚。重要的是通过旅行可以积累知识,丰富阅历,引领自己更好地前行。

2013年6月底,我慕名来到江西鹰潭龙虎山景区,门口摆放有张天师、马祖道一、鬼谷子、老子、陆九渊、徐霞客六人雕塑。我崇拜的是徐霞客,他一生喜爱游历,不畏艰难险阻,坚持实地考察,足迹遍布大江南北,这种精神在当时和现代都具有深远的影响。他的游记不仅记录了详细的地理信息,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学、历史和民族学价值。

道教馆里介绍了道教知识。什么是道教?道教的基本教义、张道陵创立道教等。对道教正一派作了详细的诠释。重视生命价值,追求生命健康长存的道教,主张返璞归真,减少对物质的过度追求和欲望的膨胀。这种观念有助于人们在现代社会中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清醒,坚守本真和道德底线,拓展了哲学的深度和广度。

在地质馆,宣传有地球、星球等知识,介绍了龙虎山的地质地貌。龙虎山作为具有独特自然美景和人文价值的地质景点,不仅拥有壮丽的峡谷、奇特的遗迹,还给游客带来了视觉效果和精神享受,有效促进旅游业的繁荣。

观光车停靠在游客中心,由高空栈道前行不远,两岸峰岩壁立,碧水涟漪,山环水转,交相辉映。四周千年古藤依着栈道生长,时有鸟旋于树梢,划破了这里的宁静。

下高空栈道至象鼻山,一座依着悬崖生长的石峰,体形硕大,石表粗犷,坚稳凝重,气宇轩昂,既像大象的鼻子又具有阳刚之气。山四周还点缀有拇指峰、人面岩、猛狮回头等景观,形状独具,一石一景,异彩纷呈。

前往上清古镇,沿途田野绿色,碧水丹崖,奇峰危石,绿树红花,姹紫嫣红。长长的泸溪河把上清宫、天师府、仙水岩等景观连成一体,其神韵气势似桂林山水,集江水清、山峰秀,岩洞奇、石头美之意境。

上清古镇,街心广场竖立着张天师塑像,一条老街有建筑正在修葺,街口有钟鼓楼,店家多为卖香烛、旅游小商品和小吃之类。据说此镇起源于唐代,明末徐霞客曾记下“渡溪即上清街,其街甚长”字句。在自己看来,游历古镇本身就是一种改变,从古到今,包容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宾客,书写历史的长河。

寻访古街,红墙黛瓦,巍峨的门上悬“嗣汉天师府”五字直匾。整个建筑坐北朝南,以府门、二门、私第为中轴线,有玉皇殿、天师殿、玄坛殿、法箓局和提举署、万法宗坛等建筑。门前庭院正中镶嵌着八卦太极图。正殿前的甬道旁,还建有通体汉白玉石雕的敕封牌楼,十分气派。

一条百余米的鹅卵石甬道直通府门二门。甬道东侧为玄坛殿,内侧有财神、救苦、文昌等殿堂。分祀赵公明、范蠡(文财神)、关羽(武财神)、太乙救苦天真、吕祖、黄大仙、文昌帝君、许旌阳、葛玄祖师等。府堂的抱柱有董其昌手书“麒麟殿上神仙客,龙虎山中宰相家”楹联。财神殿有“坐镇玄坛主万民之福命,身骑黑虎为累世之金神”殿联。救苦殿有“七宝骞林演说回生之道,九光莲座提携返魄之真”殿联。文昌殿有“文教展宏图愿群英品学兼优同登桂籍,昌明辉广宇观百业物精并茂齐运灵台”殿联。玄母殿有“九天奥妙通三界,玄女良模贯十方”殿联。慈航殿有“善恶到头总有报,举头三尺有神明”殿联。印象最深的是财神爷赵恭明殿前的“莫笑我泥塑偶像许个愿试试,哪怕你多财善卖不烧香瞧瞧”这副对联,道出神仙期盼香火的内心。

二门两侧,写有“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楹联。过鹅卵石甬道,看过《龙虎山志》中南宋道士白玉蟾开凿的灵泉井后,便来到了天师府最大的建筑玉皇殿。殿内供奉着米高的玉皇大帝神像。左右有金童、玉女,东西有岳飞、朱彦、苟兴、宠乔、张骄、邓忠等十二天将。殿中八根大柱上雕塑有8条盘龙。那口上清大钟上刻“双龙戏珠”图案,上有“金童玉女侍九龙十二天将扬道法,晨钟暮鼓震四海九五仙尊布玄机”钟联。相传由第40代天师张嗣德等人,在杭州制造的。

跨三门,便到了天师府的私第,在府第院墙左右有“南国无双地,西江第一家”对联。上端横批“相国仙府”,显示出主领江南道教的天师府的历史地位。天师私第后有灵芝园。是天师栽花种药之地,园内有“八卦涵宇宙,双龙卫乾坤”门联。灵芝园后的敕书阁始建于明嘉靖五年(1526年),又称藏经楼。又有书院称“味腴书屋”,其石门上凿有“泮芹蔓衍芹期来,丹桂花开栏可攀”的对联。

天师殿,前为过厅,中为会客厅(亦名狐仙堂),后为天师内宅。过厅前部有块圆的翠绿色磐石,名“迎送石”,是历代天师迎送客人到此留步的地方。殿内供奉有五尊神像,正中仗剑危坐的是祖天师张道陵,东西端坐的是30代天师张继先和43代天师张宇初。前东西持剑、捧印而立的分别是与祖天师同时得道的王长和赵丹,玉帝分别封他俩为左、右侍宸真人。旁边的龙虎夺丹、仙鹤腾云、翠竹与文房四宝等幡帘图案记录了天师们的丰功伟绩。厅堂的旗幡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方排开,分别绣有“泰玄上相正一真君”“虚靖元通守悟真君”“正一嗣教道合无为阐祖光范大真人”等三位天师的赐号。天师殿正中穿枋上有“道契崆峒”四字金匾,传此匾自袁世凯复辟帝制时所赠。

万法宗坛的三清殿,门上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楹联。万法宗坛是道教最高的法坛,是万神聚集的地方,也是张天师掌管天下道教的所在。

古镇老街的上清宫,门对泸溪,左拥象山。整个建筑以三清殿和玉皇殿为中心,八门四方。院中有门贴“伏魔之殿”符箓封条,两边有“千年归匿风平浪静。一旦出形地动山摇”对联。我国古典名著《水浒传》对上清宫的仙都风貌作过精彩的描写,如今施耐庵笔下的伏魔殿早已不存,但殿前有一口古井。井口盖着贴有印符的石板,井圈四周长有青苔绿草。探之,井底幽深,啥也不见。

折回上清古镇坐车至正一观,观楼坐北朝南,开阔平坦,乃第四代天师张盛从汉中携祖天师印剑符箓迁回龙虎山建祠,祀祖天师的地方。从观后游道往上,便到了祖天师结炉炼丹的水帘洞、炼丹岩。炼丹岩前临溪涧、峭石壁立,丹灶遗址尚存,草庐足迹仍在。水帘洞瀑布飞泻,状若珠帘,传当年张道陵就是用此水炼成九天神丹的。而《水浒传》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就以“千峰竞秀,万壑争流。瀑布斜飞,藤萝倒挂”描述这里的景色。

来到竹筏码头漂流,伴着艄公手中的长篙在溪底一撑,竹筏便开始沿着溪流缓缓而下。两岸峰高危崖,绵延不绝。阳光下的泸溪河水,闪着耀眼的光斑,似一道竹筏缝隙间划过。

竹筏漂过不久,一农妇驾舟叫卖当地的粽子、鸡蛋之类的土特产,使人不得不佩服他们的生意头脑。坐在竹筏上,在筏工兼导游的讲解下,看到了像断头龟、马屁岩、老爷爷、老婆婆、卧猴峰、蘑菇山、九虎一龙画岩等景观。他还对这些岩石分别作了总结:尼姑背和尚走不得、莲花戴不得、仙桃吃不得、玉梳梳不得、丹勺盛不得、仙菇采不得、石鼓敲不得、道堂坐不得、云锦披不得和仙女配不得。

约四十分钟左右,乘坐的竹筏在仙女岩停靠了下来,上得岸来,眼前的石壁间有一条大裂缝,左右对称,这裂缝底部稍宽,接触地面呈规则的圆弧,外形极其酷似女性的生殖器(巨型阴道),故称“大地之母”。

由仙女岩面前崖壁上之字形通道,蜿蜒缠绕,一边是壁立的危岩,一边是渡口深潭,确令人胆战心惊。待到达洞穴前,近看岩壁,清爽干燥的洞中散落有几块木头,不禁让人联想到棺材。据说整个龙虎山有崖墓数以百计,都集中在仙水岩一带。

逢人称兄弟,结交也频繁。沿着通向半山腰的石阶登山,险处仅容半足,膝盖几乎要碰到下巴,只是有护栏助力,也不再害怕。

小心翼翼至飞云阁,即升棺表演处,一亭面临泸溪碧水,背靠禾觚岩,悬崖为顶,是一个充分利用天然洞穴等自然条件建造的宫观。驻足阁前,阁内供奉有与阁一样高的观音像。阁楼上方有呈70度坡度的云梯上到云居洞。据说云居洞中有梦床、卧佛。而在此阁悬崖峭壁上,有“玉壁凌空”“半天仙迹”“仙踪飘渺”等这样气势磅礴的摩崖题刻。其中“玉壁凌空”四个楷字,为明朝内阁首辅夏言手书。

坐船回到飞云阁对岸的码头,正赶上升棺表演(喻为“升官”)。随着一阵爆竹和唢呐声响起,只见飞云阁里闪出几位身着黄衣的表演者,他们分工合作,有的吊棺,有的曳绳,有的随棺缘绳腾空而起,有的跃入洞口准备接棺安放,动作麻利。尤其是那位从悬岩直垂到水面拉棺材的表演者,一会儿似豹上树,身手敏捷;一会儿如春燕展翅,矫健的身形横挂在绳索上,不停地变换着各种高难度的动作。他们的表演也赢得阵阵喝彩。当悬棺在绳索上被缓缓拉升到洞口时,见守候在洞里那个人,眼疾手快趁势一把抓住绳头,把棺木稳稳拉进洞中。他们的动作之快之准,令人咋舌。

看完升棺表演,步行来到无蚊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峰峦秀丽,村内树木葱茏,村前碧波荡漾、舟楫穿梭,村中遍植樟树。信步村头古宅,门上悬“绪衍箕山”“高阳世家”“厚德载福”三块匾额。门楼有“掬泉洗耳辞尧语,解字成书费段笺”楹联。据载,此村为许真君的后裔,村民历来靠打鱼、种田为生,村中人多长寿,故称“长寿村”。

两岸奇山观不尽,一江秀水入画屏。道教祖庭龙虎山,不虚此名。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