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唐长泉的头像

唐长泉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411/10
分享

梅州灵光寺

寺院,一般指佛教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出家僧众修行的地方,故寺里会供奉佛像,给佛教信徒顶礼膜拜。广东梅州的寺院也是如此。

2009年11月14日,迎着朝阳沿梅州郊外的柏油路进山,阴那山谷间耸立有一道山门,上书“阴那毓秀,宝刹增辉”,掩映在绿树之中,煞是秀丽。过山门,沿石阶而上就是灵光寺。

映入眼帘的是一南一北、具有1100多年历史的“生死树”。北边一株已枯死,依然屹立。南边一株枝繁叶茂,挺拔健康。两树对应,形成一枯一荣、一生一死悲泣场景。在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的父母经常和我分享山上生死树的故事,因两棵树的枝干连在一起生长,也叫连理树。尽管只是一种自然生长起来的树木,历经几十年的风霜雨打,再经人们赋予其美好姻缘和生死轮回之意后,便成了人们追思历史,寄托情感之物。

寺门上的“灵光寺”三字,为明粤东御史梅鼎所书。正殿面阔3间,进深7间,由8根合抱的大柱支起。走廊拱阁木刻浮雕,殿顶呈螺旋八角藻井,结构巧妙,俗称波罗顶。尽管寺内香火多旺盛,寺外仍看不到一丝烟缕。如此巧妙地设计,使得阴那山的灵气从潘了拳大师开始,至今延续了一千多年前。正因为地理环境优越,使得唐朝潘了拳在此传播武艺。相传他出生时,左手握拳,所以名字为“拳”。弥月时,一位云游僧人在他手中写了个“了”字,他的五指马上伸张,于是更名“了拳”。了拳传入阴那山一带时,醉心于这里五指蝉联、耸峙云表的山川形胜。他来到五指峰西麓建茅寮,传授武艺。就在他死后,人们便在此建庙,初名“圣寿寺”,与山那边的“灵山寺”隔山相对。明洪武十八年,也就是1385年,这寺经粤东监察御史梅鼎扩建后,改为现名灵光寺,现正门的寺匾就是梅鼎所写。

金刚殿门上挂有“顶外无山”四字,为清康熙嘉应举人陈鹗荐题匾。殿檐下悬挂有“空中有月”四字匾,亦为陈所题。古代,举人作为科举考试中的一个关键阶段和身份标识,通常由地方推荐的方式选拔人才。唐宋时期,举人是地方推举赴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明清时期,举人通过每三年在各省城或京城举行一次乡试,其内容包括八股文、试帖诗、表、判、论、策等。一旦成为举人,可以免除徭役,不再受地方官府的直接管辖,享有优先担任地方官职的资格。他们在社会上备受尊敬,常被视为地方的文化精英和领袖人物,对地方教育、文化事业有着深远的影响。

寺院中轴线上还有罗汉殿、诸天殿、观音殿、钟鼓楼、经堂、客堂、斋堂等建筑,依次分布,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寺庙群。最吸引人的要属用玻璃橱保护好的那张藤椅,由一条山藤自然造型而成,古朴艳丽。细看椅身,布满了铁钉,千疮百孔。了解到此椅有1000多年的历史。正因历时长久,不断修补,才成为如今这个样子。在八十年代的农村,象征着自然、纯真、简单和自由的藤椅,是各家各户必备的家具。它通常采用圆形靠背和手傍,寓意和谐圆满,象征着天时地利人和,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三柏轩,里面陈列有乡贤李二何遗像和事迹介绍,以及历代名人逸士的诗词,还悬挂有“三柏参天,千峰竞秀”和“翰林深隐留佳句,宝寺重修纪古贤”等楹联。相传,李二何年轻时在阴那山读书。住进阴那山灵光寺厢房内,他闲时在山中游玩,曾写下《阴那灵雨》诗:五指峰前白鹤旋,空中锡卓祖居先。桥横曲涧三株柏,路入曹溪一洞天。听法缘深禽解语,住山岁久俗如禅。甘霖愧负苍生望,云雨分膏且插田。“待到37岁那年,他不辞辛劳,编写完成《阴那山志》。在此期间,他游遍阴那景点,有《月下山中感兴》诗云:坐稳蒲团一事无,上方月色出扶疏。老僧偏有南楼兴,笑指峰头玩玉壶”。

迎着朗朗的诵经声漫步其间,善男信女,络绎不绝;佛音萦绕,意境连绵。偶听一阵钟声,嘹亮动听,传至千里。灵山映倩影,光彩照古刹。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