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还是2000年代初,拜读过郭沫若先生名著《李白与杜甫》后,便萌生了到“诗仙”、“诗圣”我国唐代最伟大的两位诗人故里走走,看看的念头。我曾在古都洛阳工作5个春秋,与杜甫“老家”巩县可谓“近在怨尺”,愿望之一早已实现。而李白“老家”四川江油,直到最近去成都采访,忙里偷闲,驱车北上,才了却了这桩由来已久的心事。
有着数千年灿烂文化的中国,到唐朝时,得到迅猛发展。尤其是诗歌,更是进入了历史上的黄金时代,涌现出大批大批优秀作品和极为可贵的杰出人才。被誉为“诗仙”的李白,就是最富影响、深受青眯的仗仪者。他,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公元701年生于中亚巴尔喀什湖畔的碎叶城;5岁时随父迁居绵州,也就是现在的江油县青莲乡,在蜀中读书习剑。他聪慧过人,兴趣广泛,“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好剑术,文武不殊途。”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涉猎诸子百家之书,对当时流行的道教深信不疑,尤其喜欢隐居山林,求仙访道,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正如他自己所言:“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志能,愿为辅弱,使宴区大定,海县清一。”他这种关心国家,积极入世的思想主流,还是难能可贵的,对后来的创
作,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尽管当时留存下来的作品数量不多,但如《山月歌》、《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等,还是充分显示出青年时代超人才华,不凡天资的。直到唐玄宗开元13年,为了谋求政治出路,实现自己“济苍生、安社覆”的远大抱负,才怀着依依不舍心情,背井离乡,告别整整生活20春秋的青莲乡,开始了长达十年的漫游。一路上,开阔眼界,饱览风光,却总是思念蜀中,思乡故里,正如那首著名七言绝句《峻眉山月歌》所表露的那样:
峻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美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江油,四川北部的重镇,李白故里青莲乡,就在县城西南15公里处。其地群山环抱,绿水长流,芳草如茵,花团锦簇。“溶江中泻而左旋,盘江纤回而右抱。”自然风景美丽如画,是个幽深恬静的难得去处。1962年,纪念李白逝世1200周年时决定建立的“李白纪念馆”,早已高立在这块故土上,正式对外向中外游人开放。当游人怀着崇敬心情,缓缓步人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邓小平题写的“李白故里”四个金色大字。沿着翠柏搭起的绿色长廊,径直来到馆内最高建筑太白堂。这是一座具有唐代风格的宏伟建筑,飞檐高挑,赤柱壁立,整个面积近两万平方米;李白手握长卷,腰配利剑的塑像,把人深深吸引。细心看去,宽散明亮的大堂内,还挂着一块块木质牌雨,原来都是我国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等为纪念李白的题诗、题词,增光添色,满屋生辉。走出太白堂,穿过一道九曲回廊,便是又一处纪念胜迹“太白书屋”,面积达200多平方米。在一个个排列整齐的玻璃橱柜里,陈列着许许多多与李白相关的各类书度。除记载李白生平事迹的当地县志、史料等外,最多的当然还是李白各个时期的诗作,版本就有200多种、本就有200多种、1000多册。其中,最古老、也最珍贵的有明代贵的有明代木刘版本《李白全集》和《李太白全集》,以及世界各国文化友人赠送的有关书复、资料,如路易·艾蒙赠送的英译本《李白诗选》,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松清友久赠送的日文本《李白研究》。同样,这里也展有当今国家领导人、名流、学者的题字、题词、题诗与题画,以及大量的石碑、石雕,丰富多彩,琳瑕满目。最引起人们好奇的是那头古老的石牛,使人自然而然联想到李白早期那首赞美不远石牛沟和那里石牛的《咏石牛》:
此石巍烦活象中,埋藏是地数千秋。
风吹遍体无毛动,用滴浑身是汗流。
芳草齐眉弗人口,牧童扳角不回头。
自来鼻上无绳索,天地为栏夜不收。
短短数句,既生动、形象地刻划出石牛习性、特点,更深刻、准确地反映出李白狂放不鸭、豪爽奔飞的气势与性格。离开纪念馆,又兴致勃勃来到不远处的李白故居“陇西院”。顾名思义,它是为了怀念祖籍陇西才给长年居住的地方起了这样名字。据院内原有的北宋史料记载:“先生旧宅在青莲乡,今旧宅已为浮图者居之。”宋建陇西院,明末毁于火。现存殿宇为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重建,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又增修他颌、太白、文昌、地母等殿。
这块古老土地,养育了这位伟大诗人,整整20个春夏秋冬的漫长岁月,与他结下不可磨灭的深深情意。直到唐玄宗开元13年(公元725年),李白离开这里,开始了他长达10年的漫游生活。出川后,先访江陵,后去洞庭,再登庐山,紧接着,东下金陵、扬州,南到吴越,而后沿江西上,先后到了现在的湖北、湖南、江苏、浙江、河南、山西、山东等大半个中国,自称“一生好入名山游”,饱览山川,观赏佳景,尽享大自然赐子的恩惠。满怀豪情,写下许许多多枢歌祖国的名篇佳作。在诗人的笔下,一泻千里的黄河,响哮汹涌的长江,“百步九折蒙岩亦”的天险蜀道。“回崖查峰凌苍苍”的仙境庐山,······无不出神入化,令人神往。他那“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以及“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等等都成了千百年来,多少人倒背如流的名言绝句,也充分体现了诗人夸张的手法、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比喻、优美的语言和深迹的思想感情。都达到了炉火纯青、无可挑别的高超境地。在他42岁时,由道士吴翁等推荐,来到长安,受唐玄宗召见,并任供奉输林。这是一种以文学词章为顾问的侍从,政治抱负、个人理想仍不能实现。对当时的黑暗势力、腐败现象不能随波逐流飞阿澳奉承,结果展遭排斥、迫害,不到两年便被迫辞官离京,重又踏上他的漫游之路。此时李白诗歌创作已经成熟,名篇层出,佳作累累,诸如《长干行》、《横江词》、《易道难》、《子夜吴歌》、《古风·大车扬飞尘》、《梁园吟》等,传世至今,历代不衰。特别值得称慰的是,李白的不少作品,腹视权贵,追求进取,理直气壮地唱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甚至入木三分地揭露唐朝廷统治集团的腐朽与丑恶,反映平民百姓的疾苦,“白骨成丘山,苍生竟何罪!”
安史之乱爆发后,出于抗敌平乱的爱国热忧,参加了永王李琪的军队。不料唐肃宗,心怀鬼胎,深怕永王争夺帝位,宣布他为叛徒。李白因此受到牵连,被判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半路获教。直到宝应元年(公元 762年),穷困漂泊的李白,病逝在他的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那里,结束了他62年坎垣艰难的生,给后人留下了《李太白集》近千首诗作。
正如杜甫心悦诚服称赞的那样:“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是我中华民族无可估量的宝贵财富,这是我五千年文明历史的灿烂明珠,这是我国诗歌发展永远值得骄傲的里程碑:诗仙——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