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记忆深处铺展着一幅淡雅的水墨画。那时的开江农村,未被现代工业浪潮席卷,大地保持着质朴的本色,每寸土地都孕育着自然的馈赠。特别是每年六至七月,稻田里跃动的生命——稻花鱼,以及相伴的小虾、泥鳅、鳝鱼、田螺,共同编织了温馨的味蕾与情感记忆。
那时的天空,似乎比现在更加蔚蓝,云朵悠闲。夏雨倾盆时,是孩子们最兴奋的时刻。雨水滋润稻田,唤醒沉睡的水下生灵,它们随水流欢快游弋,仿佛大自然为勤劳人们准备的惊喜。父亲和我,在这样的季节里,踏上捕捉稻花鱼的田间小道,体验亲情、自然与美食的奇妙邂逅。
记得一个周末清晨,大雨突至,雨声如鼓点敲打屋檐,也敲动我的心。我兴奋地向父亲提议去稻田捕鱼,他笑着点头,取下陪伴多年劳作的蓑衣和斗笠。我们肩并肩,扛着虾扒,腰间挂着芭蔸,光脚踏入泥泞却充满希望的田间小道。雨水打湿衣裳,却浇不灭心中的热情,那是对简单生活的热爱,对自然馈赠的感激。
来到熟悉的稻田,父亲眼神专注。他观察地形,寻找冬水田,因为那里藏着更多鱼虾。他熟练地挖开田埂,设置虾扒,用泥巴和杂草伪装,仿佛进行一场无声的仪式,邀请水中的精灵。我在一旁欢呼雀跃,捡田螺,捉蚂蚱,或在田坎上追逐嬉戏,享受雨中的自由与快乐。时间仿佛变慢,等待虽久,对孩子而言却充满好奇与期待。终于,第一尾稻花鱼跃入虾扒,更多鱼虾接踵而至,喜悦难以言表。我们提起虾扒,看着活蹦乱跳的鱼虾,心中满是成就感。那些细鳞的稻花鱼,偶尔的鲫鱼、小鲤鱼,甚至珍贵的鳝鱼,都是大自然对我们辛勤付出的最好回馈。
当然,并非每次都有好运。有时虾扒空空,父亲便亲自下田,轻轻驱赶,仿佛与生灵无声对话,引导它们游向陷阱。每当虾扒满载鱼虾,那份满足与喜悦,足以驱散疲惫与寒冷。收获季节虽短暂,但快乐与温馨长留心间。
鱼虾多了,一下子吃不完,我们就分级处理,小点的放生自家小池塘,大一些的拿镇上卖,虽价格不高,但那份劳动换来的收入,让我们感到自豪与满足。吃不完的鱼虾,母亲巧手制成鱼酱,或晒成干鱼仔,成为家中餐桌美味,童年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岁月流转,那些年的稻花鱼,那份原始滋味,那份简单乐趣。在那些记忆中,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清晨,雨后的稻田散发着泥土的芳香,稻花鱼在清澈的水中欢快地游动。父亲那专注的背影,母亲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还有那温暖的家,都历历在目。在没有农药化肥、没有电子产品的年代,我们与自然紧密相连,用双手创造幸福与快乐。稻花鱼不仅滋养身体,更滋养心灵,那些记忆,如同陈年老酒,越品越醇厚,让人在岁月长河中,始终保留着对过往的温情与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