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谭国伦的头像

谭国伦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9/19
分享

镌刻在大地上的梅花


              谭国伦     

 

“谭老师,您看现在10点多了,工人们再过一会儿该下工了。等下午凉快了再去吧?现在气温已经是35度。”

“不,我就想看看在如此高温之下,咱们的工人是如何在野外作业的。”

8月5日这天,在项目部自己的核酸采集员张涵为大家采集完核酸后,我找到了中铁二十三局大兴机场廊坊临空项目部党支部书记董鹏程,他最终没能拗过我,带我到临空经济区南区项目二期野外工地。

在筑路工人的野外,不仅有滚滚的高温热流,还有成群的蚊子,闻着汗流浃背的气息,扑面而来。

曹家务东路,已经在大地上深挖成为一段凹槽,凹槽周围,杂草丛生,出入的道路,因为汽车来回碾压,干热的泥土已经成为滚烫的细面,如果不小心下脚,这些细土面也会非常热情地把人变成泥猴。

小心翼翼进入施工现场,几名工人穿着长裤长袖,戴着安全帽,捂把严实,好像在“捂汗”,紧张地忙碌,汗水如小河淌水,湿透了衣背,白花花的汗渍,让每个人背了一张张地图。

钢筋工正在编织电力井四壁的笼架,有用钢丝绞锁,有用电焊焊接。在炽热的阳光下,那焊光尤为刺眼,给操作工人又增加了很多的热度,呲呲声音响起,火花四溅,如果有一捆干柴,马上就会引燃烈火。

木工们叮叮当当地铺架板材,把钢筋严严实实地围在里面,炎热中,工序同样细致,严丝扣缝。汗水不时落进那空间里,实实在在就是用汗水筑路。

周围没有阴凉之地,用戴着厚厚手套的手划拉一下脸上的汗水,黑红的脸上就是一把把泥道子。

旁边有项目部后勤人员送来的绿豆汤。渴了休息一会,解解暑后,又继续作业。

“为什么要这样拼命?怎么捂这么严实?”我问起现场的负责人石佳猷。

“没有办法,这是要把上半年疫情耽误的工期赶回来。您说为什么捂那么严实,主要是因为蚊虫多,还有钢筋板材表面温度可以达到60度,防止烫伤。没有厚手套,根本都不敢摸。”

我用手摸了摸钢筋,像碳火一样,那板材也要着了似的,烫手。工人们就这样从天亮干到上午十一点,下午三点继续干到天黑。

盛夏到来,连日的高温天气,好在二十三局项目部的防暑降温措施得力,保护工人不能出现中暑情况。

在曹家务东路,董鹏程给我普及了公路几种地下管道的不同用途,不同技术标准。

城市道路建设,涉及到桥涵工程、给水工程、排水工程、再生水工程、绿化水工程、电力工程、通信工程、照明工程、交通工程和城市家具。不再是过去把路压实了铺上一层沥青混凝土那么简单,已经是一项高质量的综合技术工程。管网不同,技术要求不同,井口不同,电力井、通信井、雨水井、污水井等。

就拿雨污分流管线来说,已经是技术差别很高的两种涵管建设。在廊坊,雨水管线是允许渗漏补充地下水的混凝土管线,而排污管线相反是不能渗漏一滴水的混凝土管线。排污管建设好以后,灌满水,两头封堵,进行24小时闭水试验后,要查看渗漏情况,没有渗漏,才算达标。绝对不能污染地下水,保持地下水的清洁。

电力井同样要防止地下水进入,还有集水坑来抽排少量渗漏水,保持各种线缆始终处于干爽的状态,才不易损坏。

真是让人脑洞大开。

11点钟了,工人们从深达6、7米的电力井爬上来,赶回生活区,午饭后,休息三个小时,下午三点继续迎战高温。

下午三点,气温仍然高达37度,拽上董鹏程带我到北区一期施工现场。冬日里温暖可人的太阳进入伏天以来,就成了火魔,多日的气温都在37、38度,开启大地的烧烤模式。汽车在热浪中穿行,半小时后,到达翔升路。

翔升路北去,直通临空服务中心楼群,通往环经济区的生态秀林起点。道路正在铺设第二遍沥青混凝土,沥青混凝土从运输车流入摊铺机,腾起阵阵热油烟气,呛人烘人。董鹏程说,现在的沥青混凝土温度是140度,摊铺机铺过之后,几名工人同样穿捂严实,用铁锨和耙搂把边角、不匀实的地方铲平、填满。等碾压完成后,我站在沥青路面上,上蒸下煮,好像有地火要穿透我的脚心,热气从衣服的下摆直冲我的胸膛,我已经在蒸笼里变熟,瞬间,汗水已经给我洗了个烫澡。配合摊铺的工人却任汗水流淌,一丝不苟地把边角和不匀实的地方填充好,几班工人轮番在沥青混凝土上面作业。

“他们中午都没有休息。”董鹏程很平静地说。

“啊?你们不会真不顾工人的死活啦?”

“看您说的。高温天气下的作业,首先要有很好的防暑降温措施,工地上除了提供绿豆汤,温开水之外,还给工人们都发放了藿香正气水。”

“因为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连续性要求,只要开铺就不能管是什么时间了,必须尽快连续铺设,沥青混凝土温度降到90度下,粘稠度加大,就不好铺设了。碾压好的沥青混凝土温度降到60度下后,就可以行车使用。”

原来如此。就是苦了这些在酷暑里奋战的工人,周围几百米之内连一点树荫都没有。

在我心疼这些工人们的间隙,董鹏程给我讲起他们在新疆戈壁滩上的项目,沙漠和戈壁滩,夏天会把人热死,冬天会把人冻死。那几年,工程机械设施还没有这么先进,人工作业要占一半以上,他们都苦过来了。

项目部很多员工都有着辉煌的经历。

经理王后高建设了重庆单轨地铁,重庆地铁是我们国家根据山城特点修建单轨地铁。说是地铁,一会儿钻地,一会儿穿楼,一会儿悬空而行,是中国独一无二的飞驰。

合同部负责人舒芬,参加了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草桥地铁站建设,机场开通运营时,她在工作岗位上,清晰地听见了总书记宣布营运的声音,那声音向世界宣告,是那么响亮,振奋人心,让人自豪。她到廊坊项目部后,还带了两个徒弟。

这样的团队,豪情满天,壮志凌云。项目建设所到之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以优质高效获得了项目单位和廊坊市诸多殊荣,严寒和酷暑的困难如同这些蚊虫一样的细微。

与其说是不忍再看这些铺路工人在热汗淋漓中的艰辛,还不如说我自己忍受不了这酷热难耐。沥青混凝土的油热可以辐射到几十米开外。

我们从翔升路南去,路上有不少工人在手工铺设人行道上的步道砖,路缘石、树坑石横平竖直,蓝黑色的步道砖已经吸收了阳光的炽热,拿在手中如同“烫手的山芋”,但工人还是认认真真地将它们规放好,码布紧凑整齐。

翔升路往南是万兴道,道路要从万兴桥下穿过。在这里又是另一番景象。

道路穿桥施工的技术含量不在最中间的机动车道,而在于两边的非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高于机动车道两米左右,除路面工程外,还有承载着顶部辅路土石方挤压的挡墙工程。在修筑混凝土挡墙时,要深挖地基,要打若干桩基,并在基础上安装30公分厚的混凝土预制板,混凝土预制板要挤顶着辅路回填土。

在西北侧已经画好了140个桩基点位,每个点位用木桩和布条标识,以便泥土遮盖后能够找到。二十五米高的打桩机正在向大地深处钻探,探知大地的深沉和厚重。螺旋形的钻杆是空心的,顶部连接着混凝土管,泥土随着旋口涌上地面。等钻杆到底,往上提升时,钻杆底部阀门打开,混凝土流进去,钻杆提出,一根直径40公分的桩基就算完成。不远处是混凝土车,连接混凝土泵,流水线一条龙作业,旁边的洒水车恭候,等待清洗混凝土管道和混凝土泵。

工地负责人王轸说,只要混凝土正常供应,打桩基任务是一天24小时三班倒的活儿,因为混凝土管路、混凝土泵的清洗、连接特别费时、费力,一旦开钻就要连续施工。

这就是他们在上午11点到下午三点期间仍要作业的原因。头顶上的阳光一点都没有温和的迹象。项目部负责工程质量的寇成在几个施工点来来回回查看,取样检测,浑身湿透,如同在河里爬出来的水猴子。

在桥上方的东侧,是一个小型预制场,头顶上有遮阳的防晒网,稍稍好一些,但是里面的温度像是不透气的蒸笼。钢筋工在里面绑扎钢筋、木工在里面合模,浇筑“T”字型钢筋混凝土挡墙预制块,一块有四、五吨重。

在工地上,没有人因为炎热而叫苦叫累,没有人长吁短叹。责任比天大,质量比命硬。

这样的施工场景,让我很是心疼这些工人,期盼在酷热中来一场透雨,那怕有一些凉意也好。

心诚则灵,在这样的盼望中,晚饭前,老天终于是流了几滴眼泪,连地皮都没有湿透,那也是阿弥陀佛了,气温能降下好几度呢。面对这几滴雨,项目部的员工们都很欣慰。

晚饭后,我让董鹏程还带我去北区的打桩机现场,我要看“将军夜战洮河北”的夜战场景。和我们同车的还有安全员雷三江,他要到工地上去检查防汛防洪设施是不是已经严格防护到位,因为天气预报说,凌晨将有大暴雨,如果大雨将各种管线淹没,损失和后期工作负担就太大了。

我们到达万兴桥上的时候,是晚上10点钟。临空工地灯火通明,远处的服务中心楼群更是灯火辉煌,把天空映照透亮。西南处不远,灯火映红了半边天空,那就是繁忙的大兴国际机场,不时有飞机的轰鸣,在起飞和降落。机场的繁忙,带动了这片土地的梦想。

高大的打桩机头颅傲视着天空,顶部闪烁着防空灯点亮了夜空。下面的几台工作机械开启夜间工作模式。几束闪耀的灯柱,漠视着周围的黑暗,织锦着大地的未来。

我们在高处俯瞰,有将近二十个土堆,土堆中央是一个大孔,桩基就在孔里面。给人感觉就是一片已经喷发过的小火山群。三个一排、两个一排这样间隔,都是规则的1.5米间距。

由于夜间降水和降温,那桩基深处的热气被带到地面,在泥土堆上面形成一团团白色的雾气,好像是火山在喷发了,颇为生动。像一片微缩版的云朵飘在山峦,极为形象。

让人吃惊的是,25米高的打桩机,长度将近10米,重达五十多吨,笨笨的样子,憨态可掬,在移动打桩的时候,竟然非常灵活。机器可以旋转,钻杆在工人指引下找准点位。打完前面的,整个机器,可以在轨道上向后移动。如果还需要后移,那么打桩机会伸出四条腿来,架起整个打桩机,提起两条轨道,把轨道再后置七八米。这一通移动和操作,没有想到这个庞然大物竟然是一只非常灵活的巨兽。刹那间,佩服机器设计者和制造师的高明,这也许是大国工匠精神的一个闪光缩影。

突然发现,那些打桩而堆积成一个个环形山一样的土堆,以一种梅花状呈现在我们面前。

那带着螺旋一样的钻杆就像一把巨型的刻刀,凝聚着大国工匠精神,带着中铁二十三局人的情怀,将这神奇土地镌刻成时代需要的锦绣,将这片非机动车道镌刻成一朵朵灿烂的梅花,绽放在这片热土上,怒放在这夜空里,永远开不败。

                   

(原载2022年8月19日《中国铁道建筑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