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独一松的头像

独一松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11/08
分享

再见了,娄山关

暮年,我第一次踏上贵州的土地,走进娄山关,我一生都没有走过的路。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家乡隆兴小学办了附设初中,我是第一届学生。记得当时的语文书中编入了多首毛主席诗词,我每首都背的滚瓜烂熟,入脑入耳,至今闭着眼睛都能吟诵下来,而且感到格外亲切和振奋。

毛主席诗词,不仅具有无产阶级革命家特有的壮怀激烈的宏大气魄,同时记载了半个多世纪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体现着鲜明的人民性、革命性、战斗性和宏阔的历史观,饱含着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崇高的审美理想。

其中那首《忆秦娥•娄山关》,以其悲壮苍凉的意境和坚韧豪迈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从那时起,在祖国大好河山中,娄山关这个地名就深深刻在心头,并渴望有一天能登上娄山关。

年轻的时候,忙于工作,没有时间出游。成家立业后,上有老、下有小,更没有能出去走走的机会。直到暮年,大把的闲暇时间才姗姗来迟。于是,重新拾起出游的念头。继泸定之行后,接着就有了娄山关之行。

成都东站南下云贵两广的高铁车次很多,差不多二三十分钟就有一趟,而且不少车次都在娄山关站停靠,足不出户,在12306铁路官网上就能顺利地买到票,交通非常便捷。10月26日,我们和姐姐两家四个老人,一大早就赶到东站,乘坐早7:55开往南宁的G3593次高铁,风驰电掣,不到三个小时就到达娄山关南站。

高铁站离娄山关战斗遗址景区差不多还有二十分钟左右的车程。一出站,便有拉客营运的私车师傅蜂拥而来,一打听,每位客人10块钱就可以送到景区。

其中一个姓曾的师傅,人很精明,也很热情,主动上来与我们联系。据他介绍,到景区服务中心后,每个游客须到窗口领一张免费参观券,然后,自驾的游客可以直接开车进去,没车的游客就只能乘服务中心提供的景区摆渡车了,每位游客来回共收50元车费,而且只送到山脚下的战斗遗址陈列馆就不上去了。他看我们都上年纪了,说可以送我们到娄山关隘口,这样就不用走那一段上山的路了,参观完后让我们从百丈梯慢慢走下来,参观战斗遗址陈列馆,完了就送我们直接到高铁站,他收240元,比起坐摆渡车,我们可以少掏40元。曾师傅账算的很清,他赚了,同时还让我们感到划算。出门旅游,本身就是花钱的事,难得一个好心情,过于锱铢必较,往往影响旅途兴致。于是我们爽快地答应就让他接送。

车子开出高铁站不久,就来到一个叫板桥镇的大镇子,沿街屋舍,古朴典雅,沉稳庄重,颇有几分沧桑感。镇子人来车往,人气很旺,估摸着人口少说也有两万左右。

去景区的沿途,还分布着一些单庄独户,住房大都是八成新的两层小楼。据师傅说,这些农户大多数是从娄山关战斗遗址景区搬出来的,他们的老家在景区山中,搬家是景区保护和管理的需要。

路不远,我们的车子一会儿就到达娄山关隘口。师傅按计划下山去了,让我们游完后联系他。其实,这期间他还要去高铁站揽客,多挣一点。

娄山关是处于大娄山主脉脊梁上的一道V型隘口。大娄山脉,位于黔北乌江与赤水河之间,是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间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自西南走向东北,北临四川盆地,南断乌江峡谷,东抵武陵山脉,西接滇东乌蒙山系。大娄山脉群山巍峨,万峰矗立,莽莽苍苍,雄浑磅礴。

娄山关隘口,东西两侧群峰突起,最高峰笋子山与关口相对高度500米左右,地势险要,北拒巴蜀,南扼黔桂,是黔北著名的古战场,也是川黔交通要道上的天堑,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号称黔北锁钥。娄山关隘口,是参观娄山关战斗遗址的主要打卡地,游人络绎不绝。

当着娄山关垭口,矗立着一座石拱门,雄伟壮观。门洞口上方前后都镌刻着“娄山关”三个苍劲有力的繁体大字。经过娄山关的G210国道从门洞中穿过,路况很好,显然是经过升级改造了的。尽管山下已有高速通过,但这条老公路上,车辆依然川流不息,不但是景区交通要道,同时还继续承担着社会交通功能。石门拱顶桥面联通东西两面山体,可供游人行走。拱顶两侧都砌筑有齐胸高的防护墙,墙上还有古城墙一样的垛口。拱顶东端的一面平整的崖壁上,同样镌刻“娄山关”三个鲜红的繁体字,游人往往都会以此为背景拍照留念。

伫立在石门拱顶的垛口前,北望桐梓,南眺板桥,天高云淡,秋清气爽,从故乡陇南延伸过来的兰海高速公路,像一条巨龙在娄山关脚下穿山而过,把家乡与这座长征战地名山紧紧连接在一线。八十九年前的那场恶仗虽然已经硝烟散尽,但当我第一次身临其境地登上娄山关口时,还是浮想联翩,心生无限感慨!

我爬在拱顶北侧垛口往下看,看见隘口北侧边坡下有一道类似战壕掩体的洼地,塑造着一组模仿当年红军战士血战娄山关一个瞬间定格战斗情景的群像,真人大小的塑像,一个个剑眉倒竖,怒目圆睁,张大嘴巴仿佛在喊杀,有的头上还缠着绷带,他们或卧姿射击,或手舞大刀,或挥臂投掷手榴弹,或端着机枪扫射,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游人可由此想象出当时战斗的惨烈程度。

通过阅览镌刻在石碑上的娄山关战斗简介和后来在山下战斗遗址陈列馆看到的相关资料得知,中央红军长征中在娄山关进行了两次重要战斗。第一次是为保卫遵义会议胜利召开,于1935年1月上旬击溃和歼灭娄山关国民党黔军守军一部后,在桐梓、松坎一带地域布防。

第二次发生在1935年2月下旬。遵义会议后,红军二渡赤水,红一、红三军团和干部团在彭德怀、杨尚昆统一指挥下,挥师黔北,于2月24日攻占桐梓。2月25日,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率部队攻打娄山关。上午9时,在红花园与黔军第六团遭遇,敌且战且退至南溪口,抢占关口东侧制高点点金山一线,凭险顽抗。三军团十三团发起对点金山高地的强攻,与敌激战在点金山大尖山一带的山梁上,双方展开激烈的拉锯战,反复争夺阵地,于黄昏前占领了点金山大尖山高地,控制了关口,与敌对峙在山口一线。

25日晚,中央军委命令三军团的十一团从东侧远处迂回到板桥守敌十五团之后,断敌后路,一军团的一个团在关口东侧的石炭关打增援之敌第十团。26日清晨,盘踞在关口南的敌人,借满山浓雾疯狂反扑,妄图夺回失去的阵地。中央军委命令三军团的十二团接替十三团从正面迎敌,十三团、十团包抄关南黑神庙之敌。敌沿公路向关口组织集团冲锋,红军在关口附近山头与敌鏖战竟日,多次击退敌军反扑,相继占领黑神庙、板桥等地,击破敌高坪董公寺防线,并乘胜连夜兼程疾进,于28日凌晨再次攻占遵义城,揭开了著名的遵义战役序幕。

娄山关战斗,红军击溃黔军四个团,为遵义大捷奠定了基础,是遵义战役关键性的一战,也是红军长征以来第一个大胜仗。

我们在庄严凝重的诗词碑、摩崖石刻前吟诵伟人悲壮苍凉的词句,欣赏毛主席潇洒灵动、独具一格的书法;在大小尖山战斗遗址前联想血与火的惨烈战斗;在纪念碑前、纪念林中凭吊长眠在这里的先烈;在长空桥上、雁鸣塔前领略天高云淡、秋风萧瑟、北雁南飞的壮阔意境。一时浮想联翩,感慨万千,心潮逐浪,难以平复!

据说,还有一处叫西风台的景点,位于大娄山脉主峰,海拔1732米,距娄山关关口还有6公里路程。由于脚力不济,也没有便车可乘,我们只能量力而行,放弃了登西风台的念头,也因此错过了体验毛主席写“西风烈”词句时的那种难以用语言来描述的特殊心境。

参观完娄山关隘口周围的战斗遗址,我们走下了“百丈梯”。百丈梯是用清一色青石砌筑的石阶踏步,因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词句“而今迈步从头越”而得名。百丈梯自关口旁大小尖山登山步道入口处,直通山脚下的娄山关战斗遗址陈列馆,共有台阶365阶,上下高差80米。石阶两侧以雕塑小品、浮雕景墙等表现方式,展示了娄山关大捷以及发生在娄山关的一系列古今著名战事。百丈梯两边山坡,杉林森森,笔立如麻,挺拔参天,是血战娄山关红军将士们英雄气概的象征。山下石阶尽头青草丛中,矗立着一尊巨石,上面镌刻着“从头越”三个刚劲有力、飘逸飞动的毛体大字,这里也是一处拍照留念的标志性景点。

娄山关战斗遗址陈列馆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是一座蜗牛状地宫式展馆,进出口步道盘旋设置,北进南出,阶宽坡缓,行走起来十分舒适。

馆内陈列内容非常丰富,展示了两次攻占娄山关的史实,同时,将攻打娄山关的主攻部队红一军团二师四团和红三军团史一并展示。有惟妙惟肖的人物塑像,逼真的历史图片,娄山关战斗亲历者的回忆录片段,服装鞋帽、枪械武器等遗物,模拟当年红军鏖战娄山关战斗场景的大幅绘画和影像资料等等,能让游人更方便地全面了解当年娄山关战斗的历史背景和真实过程。

从陈列馆出来,曾师傅已经在路边等候我们,卡着点送我们到高铁站,刚好赶上下午两点半去遵义一趟高铁。

再见了,娄山关,英雄的娄山关,心中的娄山关!此次一别,不知此生还能不能再见它一面,再次仰望它巍峨的雄姿!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