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农家别墅”这个词,或许,你认为我在夸大其词。农家,哪会有别墅?说是“农家小院”,还有点诗意。但是,我要告诉你,现在的新农村,真的是家家住别墅,户户有轿车。老百姓过的日子,真的赛神仙呢!
记忆深处,咱们何吴谭的农家,住的多是三间三拖的茅草房。后来,是五柱七檩或七柱九檩的砖瓦房。而现在,是豪华气派的小洋楼,就是我说的“农家别墅”。
每座独立的楼房,占地面积均在一百平以上,建筑总面积都在两百平以上。楼前有不少于一百平的水泥场地,楼后有近三百平的宽敞院落。
三十多户人家,三十多栋独立的楼房。三十多座楼房成“一”字形建在白柳河北岸堤上。门前白柳河蜿蜒流过,河水清澈,长流不断。堤岸垂柳婆娑,花开不息。屋后有菜园、荷塘、竹林之属,院墙篱笆,鸡犬相闻。远处的烟树良田,又是另一幅优美的画卷。
这次回到何吴谭,我在三叔家住了一晚。看见他家豪华的装修,精美的家具,着实让我感到惊叹,这种奢华程度,即使与城里的富豪人家相比,也毫不逊色。
此情此景,让我想起了三叔家的过去。三叔家当时在我们何吴谭应该算得上是富裕户,但住的房子也基本上和大家差不多,只不过他家的两山墙是用砖砌的,屋顶盖的是瓦片,柱子有碗口那么粗,是五柱七檩。柱子与柱子之间是由山杉木板镶嵌的,何吴谭称之为“鼓皮”。只有一根屋樑十分粗大,据说当时被划定为富农,就是因为这根屋樑。
三叔家的拖檐,也是用土砖垒成的。屋前的墙,下半截是用废弃的半头砖砌成的,上半截是用黄麻梗和高粱梗缠上稻草扎成的“筚子”,用黄泥巴涂抹后砌成的。三叔家有三兄弟,长大成家后,就面临分家的难题。
当时三兄弟因为分家产,一时剑拔弩张。好在三叔公很有威望,而且深谋远虑。他说,拆屋容易做屋难,房子绝对不能拆,但家一定要分。他先用各个击破的方法,说服了三个儿子,然后提议对现有房屋进行估价。先安排已结婚的大儿子和二儿子住在东西两间正房,说好等老三结婚时,老大老二要出钱帮他另择地方做屋。
尽管三叔当时不同意,迫于父亲的淫威,也只能哑巴吃黄连。后来,两个哥哥出的钱,仅仅给他做了半间房,按城里人的说法,就是一室一厅。以后,三叔家添丁加口,一家三代人挤在这么狭小的空间,诸多不便。
后来,三叔打起了土窑的主意,想自己烧砖做房。从前何吴谭有一座土窑,不知何故长时间没有使用。三叔三番五次地向队长诉苦陈情,最终说服了队长。于是三叔起早贪黑,在出工前后一个人在窑厂拌泥制土砖,累死累活也无怨无悔。
有一天下午本来是烈日当空,突然乌云翻滚,电闪雷鸣,大雨倾盆。正在上工的三叔叫声“不好”,慌忙跑到窑厂时,他辛苦制作的土砖,原本快晒干了,却被这大雨淋成了一堆堆稀泥巴。三叔跌倒在地,老泪纵横。
但三天后,三叔又精神抖擞地再次来到窑厂,拌和泥巴,制模拉坯,一切从头开始。经过了三个多月的苦战,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在何吴谭盖起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砖瓦房。接着,人们纷纷效仿,何吴谭的砖瓦房如雨后春笋,相继冒了出来。改革开放初期,何吴谭的人家基本上都是砖瓦房。
二十年后回到何吴谭,境况就彻底改变了。家家户户都住上了气派堂皇的楼房。房子大了,人却少了。三叔家这个豪华的房子,就只住他一人。三婶,住在荆州城儿子的家里。
三叔说,现在种田不用交公粮水费了,国家每年每亩田还补贴不少。更关键的是使用了农业机械,让青壮年都有时间出去挣钱。三叔说,现在何吴谭百分之七十的人家,都在江陵县城或荆州城买了房子。我不解的问,都在城里有房了,为啥还要在老家你做这么豪华的别墅?三叔笑着说,这是为老了准备的。落叶归根,外面再好也没有老家好。
听三叔说话,感觉他心里装着一罐蜜。所有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心里都装着一罐蜜。历史上哪个朝代的老百姓,有咱们这么扬眉吐气?国泰才能民安,盛世才享太平。我为自己身为何吴谭人感到骄傲,我为自己生逢太平盛世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