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自从江西钢厂落户在新余的良山,良山便成了新余的小上海;自从新余钢铁厂落户在渝州,新余便撤县改市。一个企业的落户不仅给当地增添了人口,而且给当地带来了经济、文化、物质的繁荣,同时也会推动当地产业的转型,给当地人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我是1987年来到江西钢厂的,从地方到企业,本来就有一种新鲜的感觉,特别是这种红红火火的钢铁企业的生产场面,以前只是在电视上看到过,如今自身融入其中,总算有了亲身经历。
江西钢厂是一个国营企业,“铁饭碗”对我们来说很有诱惑。58年大炼钢铁时,这个企业是由上海人筹建的,此后,上海江浙一带的人汇聚于此,把许多先进的文化和技术带进了新余。
刚进厂时,我们似乎走进了人间天堂。那时,住房不要钱,由公家统一分配;吃饭不要钱,单位上每个月都会定量发菜饭票,我们可以凭这些菜饭票到江西钢厂的每个食堂去买饭买菜,还可以把它当流动货币到商店里去买东西;看病不要钱,凭一张医疗卡就可以急诊或住院。除此之外,单位上还经常发福利,白糖、啤酒、食用油、海鲜等,那时,我们连吃饭的碗都是公家发的,各种娱乐场所由单位免费提供,所以,我们除了工作之外,不需要考虑任何事情。
二、
不过,好景不长,没过几年,新钢、江钢开始合并了。从那天起,妻子每天要下山上班,儿子才一岁多,带小孩的事就成了问题?后来经单位领导特批,同意我妻子每天带小孩上下班。可是,江钢离新钢有30多里路,那时的公路坑坑洼洼的,每天来回颠簸60多里路,长期这样下去总不是个办法,于是我有了下山住房的念头。
有一天我们休息,把小孩托付给别人照顾,然后坐上一辆中巴,从良山出发,准备到新余去住房子住。
汽车在沙子路上一路颠簸,虽然车速很慢,但是坐在后排的人还是被颠簸得不是头撞车顶就是扭伤腰,看着这样的情景,我更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到新余租套房。
好不容易进了城,我和妻子在城南下了车,然后由南向北,由东向西找了许多地方,终于在新余老街的西头租了一套房平房,房子虽然很旧,但租金不贵,并且离新钢很近,于是我们就开始第一次搬家。
这是新余人口最密集的地方,也是新余城的发祥地。沿着袁河北岸,黑压压的一片平房,几条狭窄的街道便是新余最旺的市场,满街商铺、地摊、菜场、人流,从早到晚人声喧哗,热闹非凡。在这里居住的绝大多数是经商的人群。
刚开始,我每天都下山,后来由于工作太忙,改为每个星期下山一次。没过多久,妻子提出要重新住房,因为那套房子潮气太重,虫子太多,没办法住下去了,于是,我们又到新余街上重新找房。
经过几个回合,我们在苗圃看中了一套房子。苗圃的房子是楼房,环境还不错,我很想把它买下来,可房东开价要3万5,按照我们那时的收入,根本就买不起,没办法,只好出粗金,于是,我们又开始了第二次搬家。
在企业改制以前,所有的领导干部都不拿年薪,奖金向一线倾斜,办公室人员的奖金收入明显的比一线工人要低,除非工龄长,工资加得多。而我不在一线,工龄又短,每个月的收入只能维持家庭日常开支,所以打消了买房的念头。
说句实在话,长期租房住也不是个事,每个月要提前预交房租,有时候房东怕麻烦,一交就是3个月甚至半年,有时候听说房租要涨价,心里还提心吊胆。那时,我真希望自己有套房子,那该多好啊!
三、
说来也巧,人也有走运的时候。1999年的一天,妻子从她单位上弄到了最后一批分房指标。本来这个指标是一个领导的,但由于这套房子在大水沟,位置很偏僻,又是陈旧的平房,所以那个领导就放弃了,被我妻子捡了个便宜。我一听有了房子,高兴得几天几夜睡不着觉。
于是,我们又开始了第三次搬家。
大水沟在刘家村方向,从城南出发向南行走,穿过一个村庄跨过一条水沟,只见大路两边有许多类似北方四合院的平房,这就是我们要住的房子了。
我家的院子有七、八户人家,都是在新钢上班的职工。这个院子前面是通往刘家的水泥马路(说是马路,其实就是一条只能过一辆货车的大路),后面紧挨着新钢厂区的铁路,这里扬尘很大,噪音也很大,难怪那个领导会放弃这个指标。
走进住房一看,房子是直通的,前面为卧室后面是厨房,整个面积大约20多个平方,跟我山上住的鸳鸯楼有点相似,只是少了个卫生间。院内有几颗高大的梧桐树遮阳,整个院内和房间还算阴凉。不足的是,这里离学校太远,而且是农村,对购物和小孩读书都不方便。
不过,住在这里也有好处,一个院子七八户人家,都是新钢的工人,大家没事的时候都会聚在一起,聊天的聊天,打牌的打牌,大家相处得很好,玩的很开心。特别是小孩,他们每天一起去上学,下了课一起回家,路上相互有照应,回家后又可以一起玩耍,大人们就可以不要在小孩的身上花心事了。就这样,我家儿子的小学时代就是在哪儿度过的。
可是,又是好景不长。儿子读二年级开始,经常咳嗽,喉咙沙哑,院子里的其他小孩也同样出现这种症状。到医院里去检查又查不出原因,直到读四年级的时候,医生才给出了一个结论,叫“空气过敏。”
这时,院子里的人才意识到,这里不能长住了。于是有人买了商品房,有人到别处去租了住房,平时热闹的院子开始冷清起来了,我也暗暗下决心,一定要买一套自己的住房。
四、
有了想法就有了行动,我和妻子又利用休息时间开始找房了。这时,袁河北岸的棚户区拆掉了,一片黑压压的矮房群不知道什么时候变成了许多干净利落的住宅小区,一栋栋楼房就像雨后的春笋拔地而起。与此同时,长红,长林等军工转型企业入驻城西经济区,把新余的城市往北、往西拉宽了许多,随后城东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又把新余的城市向东扩展到了水西。
新余的房地产铺天盖地,每一块土地都在生长着水泥钢筋。此时不买房还等何时?
我和妻子先到袁河边的康居小区,那里的房价650元/㎡,然后我们又到城北西湖小区,房价750/㎡,我俩还是觉得贵了点。
经过几个来回,我们在城北一个黄金地段,看中了一套140多平米的已经装修好的二手房,因房东开价6万5,现金必须一次付清。我们很想要这套房子,可是弄不到这么多的钱,最后还是没买成。此后在劳动南路的黄金地段又看中了一套二手房,也是因为资金问题没买成。俗话说,“文钱逼死英雄”,一点没错。
五、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听说孔目江大桥那边也在开发房地产,于是我约妻子一同去看看。
十年前我曾经去过铁路二村和沙土乡,那时武警正好在修这座大桥,我觉得那里的空气很新鲜,环境很不错。
我和妻子沿新余一中门前的马路徒步前行,走过通济桥,穿过铁路桥,眼前是一块很大的开阔地。左边是孔目江,江边沟壑纵横,杂草丛生,还有一个古老的村落。右边是一片很规整的菜地,就在这菜地当中有几栋楼房的框架已搭起,我和妻子仔细观察了一下周围的环境,然后走进了售楼部。
售楼部里零零散散的有几个人在洽谈业务,业务员看到我俩进来,很热情地迎了上来,然后滔滔不绝地介绍这里的楼盘情况。妻子坐在椅子上却闷声不响,我看有点情况,于是打断了业务员的介绍,把妻子叫到门外问她怎么回事?
妻子说她不想要这里的房子,这里太偏了,旁边都是农村,连公交车都没有开通。我说这里今后是新余市的中心地段,因为新余市是以孔目江为界来划分城东和城西的,城东开发区招来了许多企业,已经初具规模,这样一来城东和城西就必然会连成一体。再说,任何一个城市,都会在沿江两岸重点发展,何况,目前这里的房价才500元一个平米,是新余市最低的。
不知道妻子是被我说服了还是看中了这里的房价低,她终于同意了买这里的房子,于是我俩回到售楼部,选择了北面西头的一套房子,几天后便交了首付并办好了银行贷款,总算圆了买房梦。
六、
待房子装修好了,我们又进行了第四次搬家。但这一次搬进的,是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并且有派司的新家。
站在阳台上,向北可以看到仰天岗,向西可以看到沙土乡,向南可以看到城南和新钢,可以说视野相当开阔,我很满意当时自己选了这么一个好位置。
不仅如此,自从搬家以后,还有许多好事接踵而来。
首先是新余一中从城南搬到了孔目江对岸,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儿子读上了新余一中。
那年,儿子正好小学毕业,有一天,我们一家三口到新一中去玩,无意中打听到,每年暑假,一中都会举行一次面向全市,但又不公开的招生考试,凡是成绩特优的就会被入取。儿子听说后坚决要求试一下,这次考试只考数学一门课,没想到儿子考了个满分,这下,一中就像捡了个宝,我儿子也像捡了个宝。于是,我儿子的中学时代就在一中度过,然后从新余的名牌中学考进了全国的名牌大学,这算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其次,自从我们搬家以后,孔目江两岸就开始大开发,邮政、电信、移动、第一人民医院、长途汽车站等全部搬过来了,并且还在孔目江沿岸修建了全省有名、全市最大的孔目江湿地公园。使这里衣食住行样样方便,茶前饭后还可以游览湿地公园,这算不算一件件好事呢?自然也算!
房子啊!有人为了买房成了房奴,我为了买房也付出了一辈子的辛苦,难怪有人谈房色变。
2018年6月5日写于新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