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谭晔的头像

谭晔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4/24
分享

家乡的“七姊妹树”


永新县里田镇与沙市乡交界的地方,有一棵枝繁叶茂、四季常青的参天古树,当地人叫它“七姊妹树”

这棵“七姊妹真大,大得像一把遮天蔽日的巨伞,把319国道都当作它的腰带揽入在自己的怀里。过路的行人把它当作凉亭,晴天避日,雨天躲雨,累了,就坐在树根上歇歇脚渴了,就用竹筒在树底下的水缸里舀筒凉水喝。开车的人把它当作交通服务站,经常聚集在树底下纳凉休息或下棋玩牌,临行前还要在这里加好路途中的饮用水。据《永新县志》记载:里田镇汤溪上珠塘村的古樟树胸径318厘米,树高25米,平均冠幅38米。可见,这棵树之大是世人罕见的。

这棵“七姊妹树”不仅很大,而且很老,老得身上千疮百孔。记得我在文竹读书的时候,每次回家都要到树底下去喝口水歇歇脚。这棵树下摆了一口大瓦缸,每天都有人义务挑水供过路行人解渴,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从来没间断过。我只要经过那里,也习惯性的到树底下去喝口水,如果是回家,我还会爬到树上去玩耍,有时候钻进树洞了捉几只八哥鸟带回去。听别人说,八哥鸟也会说人话,于是我把八哥鸟带回家后,按照别人教给我的方法,把舌尖剪成圆形,然后磨银子水给它喝,如此实验过多次,鸟不但没有学会说人话,而且还没养活,此后,我再也不搞这种实验了。

这棵古樟树上有许多洞,大的可以藏好几个人,人躲在树洞里,过路的人是绝对发现不了的。据说秋收起义部队进入永新以后,有几名红军战士遭到敌人的包围,他们边打边撤,正当身处绝境之时,突然发现了棵古树,于是上树杆钻进了树洞里。敌人合围以后,找不到这几名红军战士,于是有人叹道:“这是天兵下凡,天意如此!”。如今,这些树洞已经成了鸟窝和小孩捉迷藏、玩游戏的场所。

据当地传说,这棵树是北宋时期官方在这里修建官道和驿站时栽的(也有资料记载是唐朝所栽),这样算起来有千年树龄,也应该成精了。而树底下这条路,也让人类走过了千年的历史,不知道有多少故事?

“七姊妹树”是因为这棵树有七根树叉而得名,如今这棵树只剩下“六姊妹”了。不知到是哪一年,村里要建一个榨油坊,找遍了周边的山上也找不到合适的材料,没办法,村民们只好从这棵树上砍了一根树叉,才把榨油坊建起来了。从那天起,“七姊妹树”就少了一姊妹,但当地人依然称她为“七姊妹树”,没有忘记还有一个“榨油妹”。不仅如此,为了表示歉意,从那时起,村里在大树下摆了一口大瓦缸,每天由村民轮流挑水供过路行人解渴。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故事又有了新的内容,更具有神秘的色彩。如今当地传说:若干年以前,当地有一农夫,为了给女儿打一套嫁妆,他把这棵古树上的一根树枝锯了下来,当树枝落地的时候,他突然发现树疤上冒出了许多血,于是大吃一惊,说自己冒犯树神了,回家后便卧床不起。临终前,他唤来儿女,说自己造孽深重,为了弥补自己的过错,要子女们世世代代保护好这棵古樟树,不要让他再遭到别人的伤害,并要求他们在树底下设缸供水以解行人之渴。自那以后,这棵“七姊妹树”就成了“六姊妹树”,少了一根树枝,而树底下却多了一口水缸,每天有人义务挑水为东去西来的行人供水解渴。

除了这棵树本身的故事之外,在这棵树底下和那条古老的驿道上也曾经发生过这样那样的故事。就说抗日战争时期,有几名脚夫从长康挑盐回来在古树下歇脚,突然听到飞机声,出于好奇,他们全部跑到树冠外围去看飞机。有人说飞机像鸟,根本不像鸡,有人说飞机不像鸟,鸟没这么大,正当他们争论不休的时候,突然有人大喊:“快看呀!飞机下蛋了。”随着几声“轰隆……”“轰隆……”巨响,这伙脚夫炸得只剩下了一名幸存者。事后,他咬牙切齿地骂道“小鬼子坏透了,连下蛋都要害人!”

家乡的“七姊妹树”生长了上千年,自然留下了许多故事,从这些故事里,让我们看到了家乡人民爱护生态、崇尚自然、追求和谐的精神和愿望,同时也反映了不同的时代由于不同的物质文化和不同的思想意识。

如今,319国道已改道了,不再从那“七姊妹下经过了。然而,行人们还是念念不忘那棵古树,因为,它曾经给过行人许多、许多的恩惠。

对地球而言,古树不过是一棵微不足道的植物而已,而对人类来讲,这棵古树却给大自然增添了许多生机和活力,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