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到
2023年7月18日,今天终于开始动笔着手写一点驻乡日记, 到桥头镇驻乡已经有一个半月的时间,工作匆忙而又充实,忐忑而又有序,作为第一篇工作日记,就把驻乡以来自己认为比较有意义的事情写一点。
五月份,经过县委组织部和市乡村振兴局的两轮培训,在培训老师和领导的精心指导下,驻乡的热情渐渐燃烧起来,特别是在重庆开放大学培训期间,深入铜梁乡村振兴示范点,既有满满的收获,又有隐隐的危机感。
刚来的第一天,隆重而热烈。这一天是6月4日,提前接到通知从上午推迟到下午三点,在县政府底楼大会议室召开市委宣传部帮扶集团驻乡驻村新老队员交接仪式,会议结束后,领导们和队员进行了合影留念。
桥头镇王东书记吆喝着桥头镇的驻乡驻村工作队员,抓紧时间乘车赶往桥头,带着憧憬的心情开始向目标地进发,晚上镇领导向驻村驻乡工作队员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大家兴致很高,玩得很晚,并安排住进了桥头镇“飞桥驿渡”民宿,民宿环境不错,大家第二天都反映被蚊虫咬的惨,我也不例外,总算熬到了第二天清晨,冒雨到桥头镇政府报到,虽然下雨但景色还是很美。
印象最深的是,赵山村刘海龙是我认识的第一位桥头镇村民,热情好客、身残志坚、重情重义是我对海龙哥的第一印象,代表的是不服输和韧性精神,不但自己养兔致富,还带动本村村民致富,我对海龙哥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到桥头的第二天中午,就在他家里吃的午餐,还有前任工作队叶林副队长,可以说也是海龙对叶队表达的不舍与留恋。刘海龙在叶队要走的时候饱含深情的说,您这就要回重庆了,虽说您让我到重庆来了找你,哪有那么容易的事情,这两年您对我的帮助是无法报答您的!说着说着刘海龙眼角就红了,叶林队长的眼睛里也明显泛着泪花。此刻,我的心情比较复杂,对驻乡工作有了新的认识。
二、下乡
7月20日,陪同记者采访不是想象中容易的事情,严格来讲是一件体力活、技术活。重庆日报万难和龙帆两名记者来桥头采访,应原单位领导安排,日报此次采访我将全程参与。
这两天,天气格外的好,晴空万里,如果把这样的天气放在春天、秋天甚至冬天就完美了,唯独在七月的夏天,与烈日融为一体,真是让人难受。不过,陪记者采访,对于我来说真是第一次,满是新鲜和好奇。
第一站来到桥头镇街上电商产业销售中心,还好不用长途跋涉,但隐隐感觉到太阳的毒辣。紧接着,由于桥头村道路施工,准备去采访桥头村的短视频达人,沿途车辆穿行在黄色的尘土之中,犹如进入沙尘暴的中心,有一种紧张而刺激的感觉。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颠簸,所乘坐的车辆终于停了下来,桥头村村支部书记谭雪梅告诉我们还要走二十来分钟的山路,太阳晒在脸上、身上那个味道,真叫“酸爽”,日报记者朋友们为大家作了特写,一位在日报实习的小姑娘记者,走在最前面的队伍里,作为老大哥的我有点相形见绌,发表感叹“平时锻炼少了”。眼前,院落逐渐增多,犬吠声热闹起来,两三只大小不一的土狗嚷着向我们冲过来,不知道是欢迎还是拒绝,满身的汗水顾不上狗的态度,只管向前走。
“不用怕”“我们家的狗不咬人”,主人嚷着跑出来迎接我们。总算到了,这个小院修得非常别致,既有农家小院的风格,也有现代和时尚的元素,“好漂亮”大家不约而同的发表感叹,周围的景色与小院完美融合,不愧于是拍摄抖音、快手等短视频的绝佳地点。
紧张而忙碌的采访后,又去了桥头村、赵山村采访产业发展情况,时间一晃就到了晚上八九点钟,匆匆忙忙吃点晚餐,记者们开始视频和图片的剪辑加工。回想起一天的行程,不由感叹“干什么工作都不是这么简单”。
三、活动
8月18日,下午两点半,阙队和我驱车赶往赵山村村委会,参加“城乡手牵手 共筑乡村梦”乡村基2023年乡村振兴公益研学活动,经过瓦屋村后,雨倾泻而下,雨刮器加到最快档也很难看清楚前方的道路,车速降到最低,双手握紧方向盘不敢有半点懈怠,阙队在副驾驶再三叮嘱要慢点,或者停靠安全的地方等一等,阙队掏出手机给参加活动的乡村基领导李国峰打电话,让他们要注意安全,活动推迟都可以。
在暴雨中缓慢行驶,雨量慢慢减少,总算到赵山村委会了,一下车就看到满屋子的村民,背着背篼、提着提篮等,做好领取免费鸡苗的一切准备,大家都谈笑风生,互相开着玩笑话。一切都很顺利,重庆下来参加这次活动小朋友们安全到达,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这时候雨渐渐开始停了,大城市的小朋友抓住机会在小坑里嬉戏,家长不停地追赶,大人和小孩都溅了一身水,来了一场不期而遇的“泼水节”。
趁雨停了,阙队召集大家聚拢起来,召开一个简短的活动启动仪式,在研学过程中,城市家长和儿童们在村集体共有养鸡场参与栅栏修护固定工作,在长毛兔养殖基地聆听基地负责人讲解长毛兔知识和创业之路,参观了桥头镇脆红李示范基地,体验亲子采摘的乐趣。
四、走村
9月5日,天气晴朗,来到长沙村,与村支书向学勇、第一书记胡瑞一同走访部分脱贫监测户。
首先来到赵光艮家,刚好赵光艮在家里堂屋凉席上午休,一看我们来了过后,迅速翻身起床迎接,光艮招呼大家坐下来,胡瑞书记和向学勇支书分别询问了他家今年的收入情况,光艮在福建餐厅打工,由于餐厅地板太滑,不慎摔伤后返家,从今年二月份做工一直到七月份,每个月有3000元钱的工资钱,拿五个月的时间计算,有15000元钱的收入。另外,饲养生猪5头、鸡20来只。通过与光艮的深入交流,内生动力很足,等伤养好后,还要继续到福建去打工,争取早日娶上媳妇。
随后来到谭建红家,刚开始只有建红的母亲在家,招呼着让我们坐,按照程序逐一询问家里各项情况,听见家里面说有村委会和政府的人来了,不知谭建红从那里冒了出来,开始发表看法,主要诉求是想加盖一层房屋,缓解住房压力,囿于当时是贫困户建房有国家政策补助,因此如果按照政策不允许加盖房屋,希望政府给予政策性支持;还有一点就是,安徽的贫困户在广州打工回家坐车免费,而他很疑惑,而他没有享受到,感觉没有得到相关待遇,戾气比较重。经了解,谭建红在广州打工每个月有4500元的工资收入,这次回家的目的,他的母亲腰杆痛,地里种的包谷背不回来,他赶回来帮忙收割,从这点来看,建红也算一个“大孝子”,收割完庄稼以后,又会返回广州纸箱厂上班。
通过走访,了解到脱贫监测户内生动力很强,挣钱的方式主要来自外出打工,之所以要外出,就是在本地找不到相应工资待遇的工作,这是摆在大家面前的难题,发展好了村集体经济也会让沉疴痼疾迎刃而解。
五、入秋
下雨了,站在宿舍窗前,感受秋雨带来的一阵阵清凉,望向远方,夜色下,路灯的光映照在桂花树和爬山虎叶上,显得格外的精神,雨滴在叶片上欢快的蹦跶,雨和叶的味道在空气中萦绕。夜晚雨中的桥头,瓦屋村的灯光在夜晚的雨中格外显眼,周围是漆黑一片,感觉天与地交换了位置,哪里是天,哪里是地,根本没办法区分,只有雨滴落在房顶上、树叶上、道路上的滴答声和雨水汇聚到一起的流水声。我喜欢躺在床上听雨,联想一些唐诗宋词“闲敲棋子落灯花”“花落知多少”……,思绪伴随雨滴声是一种美妙的感觉。
清晨,窗外的雨声把我吵醒,不知昨晚的雨到底停过没有,现在的雨是越下越大,藤子沟的水一定涨了不少,雾笼罩在山上、房屋上,置身于雾和雨的世界。